两龙文化,从桑蚕养殖开始(11)_两龙文化_顺德城市网
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精品荟萃 > 镇街策划 > 龙江专题 > 月圆中秋龙江韵 > 两龙文化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两龙文化,从桑蚕养殖开始(11)



  粤剧——粤剧是岭南最大剧种,流行于两广的粤语境内。龙江的语言属“粤海片”方言系,是粤剧广泛流传的地区。

  明中叶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两龙各姓大族祖尝资产有了丰厚的积累,在每年神功醮会、观音诞、观音开库期间必然举办庆典活动,这些活动,一般都请来红船戏班演戏。而另一方面,龙江在经济发展后,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社区文化的总体素质和对戏剧的文化品味相对提高,出现了不少有较高文化和艺术修养的粤剧爱好者。

  晚清时期,里海成立了“未为优”曲艺社,这是两龙再早出现的曲艺社。“未为优”曲艺社一直活跃到今天。

  唱龙舟——龙江是龙舟之乡,也是唱“龙舟”的发祥地,龙舟起源于明末清初,它首先在两龙出现。艺人以“龙舟”的曲名编成有韵律的民歌配上锣鼓进行演唱,后来演变成粤剧曲艺的一种“曲牌”。

  清代开始,每逢节日,都有民间艺人手持用木雕制的小龙舟,挨家逐户站在门口,先讲一番恭维祝颂的话,然后敲响锣鼓,唱起龙舟。

  自梳女——自梳女是经过举行仪式,把发髻梳起不结婚的妇女。

  自梳女源于清代。当时在蚕桑鱼塘的高效益经济收入及两龙缫丝业发展影响下,不少女子走出家庭,成为专业的缫丝女,而且有了可观的收入。于是有些妇女认为,结婚为人妇后地位低下,比不上已经习惯的自由生活,所以就有了自梳女的产生。当姑娘决定自梳后,就选择吉日进行。当日,姑娘穿起新衣,拜祭祖先,接着跪拜父母,然后对着镜子亲手将辫子盘起,梳成髻形,表示终身不嫁。礼毕,鸣炮志庆,有钱人家也设宴款等亲友。

  就两龙而言,历史上的自梳女也相当普遍。

  当然,两龙在漫长的历史中曾有过70年一届十分隆重的“火神会”,也有过“降仙童”、“开灯”、“婚庆”、“哭丧”、“禁讳”等等地方习俗,使两龙的非物质文化内涵深邃,丰富多彩。

  (七)美食文化

  粤菜是我国著名菜系之一,两龙属粤菜系范畴,据史书载:粤菜形成于秦,随着岭南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历史上大批中原人南迁,使中原的饮食文化习俗传入岭南,于是粤菜又吸取了中原菜系的精华,鸦片战争以后,粤菜又渗进了不少西餐的成分。所以说,粤菜是“集技术于南北,贯通中西”,但也包含着古越人“滥食”的习俗。

  在两龙的菜谱中,两龙人对食鱼是情有独钟的。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五方人民》说:“东南之人食水产……鱼、蚌、蛤、螺以为珍品,不觉其腥也”。由此可见,两龙人食鱼,也可见及古人的遗风。龙江地处河网地带,素以养殖淡水鱼著称,因此人们对食河鲜、食鱼特别讲究。鱼餐美食菜谱超过百款,而鱼生是其中的一种家常的食法。

  鱼生——宜用清水趸养数天的瘦身、饿肚游水的活鲩鱼,或以鲮鱼、鲈鱼,去血去皮取肉切成薄片,备以姜、葱、荞头、洋葱头、萝卜等切成细丝,加花生油、炸成的香料,再加味蘸拌而吃。其味鲜甜爽滑,回味无穷。

  清代,龙山沙富有一家叫“成利”的饮食店,制作的鱼生做工细腻,选料上乘,而闻名四乡。

  三鯬——“甘竹最好是鲥鱼,海目山前味不如。丝网肯教鳞片损,玉盘那得烩香余”。这是清人屈大均赞美两龙甘竹滩鲥鱼的一首诗。诗中不但道出了甘竹不但盛产鲥鱼,而且其味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

  鲥鱼是一种喜欢在咸淡水交汇处栖息和生长的鱼类。由于它比其他鱼类缺少三种器官,故称为三鯬。三鯬鱼肉质细嫩,其味甘美,是淡水鱼中的极品。帝皇时代,长江口出产的三鯬鱼,还是朝廷特定的贡品。

  三鯬蒸炆皆宜,驰名豉汁蒸三鯬及凉瓜办三鯬就不知道倾倒古今多少食客。

  龙江煎堆——“煎堆”是龙江悠久历史的美食。其以香、甜、甘、脆等独特品味而誉满省港澳。时至今日,省港澳春节期间出售的煎堆,仍然冠以“龙江煎堆”之名。龙江煎堆形似蟠桃,近似圆形,取其“煎堆碌碌、金银满屋”以及大团圆之寓意而迎合人们向往美好的心愿。

  此外,两龙在其它美食方面,“甘竹辣椒酱”、“龙山乌酱”也相当驰名。

  乡志与八景——清嘉庆年间,龙山堡编成了《龙山乡志》。而到道光年间,《龙江乡志》也编成付梓。两部乡志,洋洋洒洒,数十万言,记述了两龙悠久历史。与《佛山乡志》、《九江儒林乡志》成为珠江三角洲最早的四套地方文献志书。

  明代开始,龙江已举办有评选“八景”活动,以“北山儒隐”、“南畔农忙”、“横浦渔歌”、“龙穴晓云”、“尖峰樵唱”、“石桥秋月”、“独岗返照”、“古寺晴岚”为龙江八景。清代,龙山人紫麓云叟撰有龙山八景诗,其中有“天湖观海”、“漱玉仙泉”、“金峰玩月”、“仙溪泛棹”、“鳌峰垂钓”、“石滩返照”、“金竹鸣蝉”。而在甘竹,也评出了八景,分别为“滩上鱼翁”、“滩下两拱”、“犀牛斗象”、“乞儿岩窿”、“马巷雅榕”、“壁上银灯”、“神仙脚印”、“长春古洞”。

  《龙山乡志》、《龙江乡志》、八景诗歌都是先辈为我们留下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

  忠义儒林乡——明正统年间,由黄萧养带领的起义队伍围攻两龙,当年,两龙与九江结成联防,以烽火为号,互为呼应,组织抵抗。黄萧养失败后,两龙及九江被朝廷旌表为“忠义儒林乡”。故龙江有“忠臣直街”、“儒林大街”的街名称谓。“忠义儒林乡”不但体现了两龙的一段历史,也折射出两龙文化与历史人文精神的厚重。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戏说两龙文化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