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正加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如何应对财务约束、如何实现“就地老化”理念、如何应对“长寿但不健康”挑战、如何平衡政府市场与社会关系这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是各界都在研究和探索的话题。
新书揭幕仪式。
4月25日,“和乐颐年”-慈善助力医养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交流会暨《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大湾区探索》新书发布会在顺德举行。会上正式发布《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大湾区探索》一书,该书系统总结了湾区四城养老服务改革的创新实践,为中国式养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湾区方案”。
应时之作:直面老龄化挑战的“湾区答卷”
《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大湾区探索》由和的慈善基金会策划及资助,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联合广东省委党校、香港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广州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等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共同编撰,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党俊武研究员、香港恒生大学常务暨学术及研究副校长莫家豪教授作序,将于2025年6月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该书以香港、广州、深圳、佛山四地为样本,深入调研其破解“未富先老”困境的创新路径,提炼出五大模式。“香港样本”通过公私营协作,构建了高效的医养结合体系,实现老年人在家庭、社区和医疗机构之间的无缝流转,以较低社会支出提供高质量的老龄人口健康及照护保障。“广州实践”在传统孝道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建立了以家庭为核心的照护体系。通过政策支持,鼓励家庭参与养老,提升居家养老的服务质量和可及性,既尊重了文化传统,又有效缓解了家庭照护的压力。
“深圳经验”通过医联体和社康中心的紧密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为老年人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健康管理。“佛山模式”通过政府职能转型和政策支持,激发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供给格局,实现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提升的突破。走出一条区别于传统公益养老和商业资本参与的第三条路径——基金会主导的社会企业模式提升养老服务的供给效率和质量,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跨境养老”以跨境社会服务为切入点,大湾区探索了港澳与内地在养老服务、医疗保障等方面的互认与共享。
新书介绍。
破题之道:从地方创新到全国示范
值得关注的是,大湾区核心城市养老服务改革案例研究发现的地方经验与中央出台的《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的意见》紧密呼应。大湾区的探索不仅是地方创新,更是中国养老方案的重要参考。本书基于地方政策实践创新的参考价值,提出未来我国养老服务改革逻辑: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为基础,长期照护救助为补充的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并从支持“就地老化”、重视“预防优先”倡导“福利多元”,以及推动“社会融合”等政策创新维度出发,展望大湾区养老服务体系制度优化方向与重点任务。
在大湾区养老服务改革发展进程中,顺德样本与其他城市模式相互补充,包括香港的整合性医疗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广州的“家庭为本”养老服务给付方式、深圳的预防优先养老服务干预方式,都为顺德提供了借鉴;而顺德在养老服务递送领域的“福利多元主义”实践,也为大湾区养老服务增添了特色。大湾区的探索不仅是地方创新,更是中国养老方案的重要参考。
广东省社科院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兼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邓智平指出,与全国“未富先老”不同,顺德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富裕程度同步,这一特点使其在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方面具备独特优势。顺德以“和乐颐年”创新项目带动养老服务发展,已形成独特模式。未来应进一步提炼顺德“政企社协同”创新模式,向全国推广其养老经验,期待“顺德经验”为全国养老事业输出更多改革智慧,实现养老服务从“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升级。
专家点评。
展望未来:让“老有颐养”照进现实
此次活动汇聚了大湾区养老服务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代表以及社会组织成员,旨在推动大湾区养老服务多元主体交流对话,系统展示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创新经验,促进区域性医养创新合作与协同发展。
顺德区副区长朱凌霞表示,《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大湾区探索》所提炼的顺德养老服务创新实践,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指引。对顺德养老事业发展,她提出三点意见:以需求为导向,深化医养融合创新;凝聚多元合力,共筑湾区养老生态;强化数字赋能,推动服务提质增效。
和的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司徒颖表示:“自2022年起,和的基金会通过实施和乐颐年项目,探索社区居家服务、医养服务创新、养老人才培养等模式,以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回馈社会,本次新书的发布期待能为社会各界提供养老服务的具体案例与工作思路,催生出更多政策创新和实践探索,让每一位长者享有尊严、健康的晚年。”
编辑:李放
来源: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