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大师讲故事、年桔园农谚采集、AI童谣创编活动、祖孙方言故事会……
3月20日,陈村镇正式发布“粤韵传承·童心同行”行动方案,并举行项目启动仪式,未来陈村将通过十大粤语传承举措,推动粤语文化传承从娃娃“讲”起。
粤语传承从娃娃“讲”起
“月光光,照地堂……”随着民族路幼儿园萌娃用粤语童谣《粤韵美 蒙童乐》的奶音开场,秒变“粤语沉浸式剧场”。
活动现场正式发布《陈村镇“粤韵传承·童心同行”行动方案》。陈村将通过“育苗筑基”“浸润提质”“薪火永续”三大工程,实施师资培训计划、推进三色研学行动、创建非遗传承工坊、打造方言浸润空间、组建多元共治联盟等十大举措,构建"学校指导+家庭实践+社区参与"的立体化学习网络,打造广府文化活态传承“陈村样本”。
行动方案突破传统传承模式,打造“文化+生态+科技”三位一体的沉浸式体验。例如,“三色研学行动”将粤语学习融入多元场景:在粤剧博物馆学唱经典,在年桔园采集农谚,通过AI技术创编童谣,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出新火花。校园内,“粤韵时光”广播覆盖非遗故事、童声播报与粤剧赏析;校园外,“粤讲粤叻”短视频挑战赛与趣味微课则借助数智平台扩大传播半径,吸引青少年主动参与。
活动为适子未来学校、民族路幼儿园等11所首批基地校(园)授牌,陈村建设粤语文化传承的先锋阵地,鼓励更多学校推广粤语文化教育,共同守护这份文化瑰宝,让千年粤韵在新一代手中焕发生机。
适子未来学校《粤诵三字经·武动适子梦》的精彩表演,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当稚嫩的童声用粤语朗诵“人之初,性本善”,配合武术表演,展现刚柔并济的文化张力。活动的最后,佛山大学彭咏梅副教授作题为《“一方水土,一方童谣——佛山传统童谣的语言文化解读”》的讲座,解开粤语传承的密码。
从课堂到生活的粤语“破圈”
其实,在前期的粤语传承推广工作中,陈村学生在使用粤语的丰富性和对粤语文化认知的深度上均有显著进步,学校和幼儿园打造沉浸式粤语学习环境,丰富学生粤语学习的内容和形式。
吴维泰纪念小学、南涌小学、勒竹小学将粤语教学融入音乐、体育、综合实践课程,用粤语讲解体育练习动作、开设粤语童谣传唱特色校本课程;幼儿园创新“粤语+游戏”模式,俊宝幼儿园开展陈村传统美食制作活动,学习用粤语表达制作过程和食材名称;民族路幼儿园创设“饮早茶”“行花街”等本土场景,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学习“唔该晒”“早晨”等粤语日常用语;欢乐幼儿园活用“粤语存折”与“粤语能量卡”激励机制。基地校(园)在创新探索中前行,实现文化传承与生活实践的深度结合,为粤语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贡献力量。
“粤韵齐传承”项目是陈村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这是陈村人对传统文化根脉传承的集体回应。
“让乡音成为刻进生命的文化胎记,需要教育者深耕沃土、孩童争当传承先锋、全社会传递星火,共同保护和弘扬粤语文化。”陈村镇人大主席苏健功表示,陈村镇努力为方言保护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共筑“童心同行”的传承之路。未来,陈村镇还将设立粤语文化传承专项基金,组建多元共治联盟,为粤语文化传承教育保驾护航,构建全域参与的粤韵传承新格局,以创新形式传承传统文化,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站在这里,我真的很感动,一直以来,我作为粤语传承人四处奔走,呼吁社会各界重视粤语、传承粤语。现在,我在陈村看到了希望。这个活动非常好,一个镇能够如此重视粤语文化,我们一定要将它传承下去。”在粤语传承领域有贡献卓著的重量级嘉宾——广东省曲协副主席、粤语相声表演艺术家黄俊英特别也到现场参加活动,他表示,粤语是广府文化的根,广东人精神之魂,希望陈村能带出一个好头,粤语的传承就大有希望。
第二届广州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何宝文,顺德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涛,镇人大代表,各村(社区)分管教育的“两委”成员,全镇中小学书记、校长,幼儿园园长,推粤项目负责人和学生代表也齐聚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共同见证陈村粤语传承的创新探索。
编辑:万家长
通讯员:何敏怡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