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东财政率先印发了《广东省省级财政预算安排“四挂钩”试行办法》,对评价结果为“中、低、差”等级的项目采取压减、调整结构等,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挂钩推上了常态轨道。初步统计,2019年全省压减低效无效资金149.55亿元。
2020年,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资金保障“两手抓、两促进”的同时,针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财政运行“紧平衡”的态势,广东财政积极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前谋划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到2021年预算编制中,切实推进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
全面布局2020
2003年,广东省财政厅对4.2亿元民营科技园建设补助资金实施绩效评价,拉开了地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序幕。今年以来,尽管受到突发疫情的影响,但广东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依旧扎实推进,并呈现出五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启动早。为科学精准编制预算提供重要支撑,结合财政资金项目入库和预算编制提早谋划准备的要求,省财政于2020年伊始就完成了重点绩效评价项目的征集和确定。2月,即向省直部门和有关地市布置绩效自评,启动了2020年省级财政资金使用绩效重点评价工作。目前,重点评价已进入评价方案完善阶段,待现场评价、综合评价等既定环节过后,结果将于7月底全部应用于项目入库和预算编制。2021年预算编制将根据有关规定,对评价结果为“中”以下的,一律削减或取消,切实做到“无效就压减”。
拓范围。在2018年实现财政四本预算全覆盖、2019年试点评价政府债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基础上,2020年省财政继续拓展评价范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从20家拓展至26家;政府债务项目、PPP项目评价从各1项拓展至各2项;新增了3项一般性转移支付、2项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重大政策绩效评价。至此,重点评价范围已经实现财政四本预算全覆盖,并继续拓展到了资产管理评价、政府购买服务等。
求效率。针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资金,省财政以“简化评价内容”为目标,明确绩效重点评价基础数据主要取自日常管理数据,视情况对与疫情防控有关的财政资金开展绩效评价。比如,开展对促进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促进经济发展资金等9项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总计41.24亿元资金开展重点评价,确保提高应急类资金使用效益。针对重点项目的绩效自评,在实现“两个覆盖”基础上,聚焦部门整体支出和专项资金绩效,通过合理归并自评范围、精简绩效自评信息、以表代替报告等有效手段,为部门减轻负担达60%以上。
强服务。面对重点评价涉及部门较多、类型较广、资金复杂等情况,省财政厅评价工作人员全部上阵“跑腿”。对被评价的49个部门单位,省财政厅带队第三方机构到单位进行“点对点”服务,介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政策、进展和要求,同时了解评价项目的特点和属性,确保服务到位、对接顺畅,为准确科学评价奠定基础。对新参与的9家第三方机构,省财政厅组成评价小组,一起到这些机构的办公场所进行“面对面”服务,重点将评价项目的政策导向、资金管理制度和分配方式介绍给第三方机构,提高机构业务水平。同时,建立了专人负责全过程服务部门和机构的机制,确保业务部门、第三方机构、财政厅业务处、财政厅绩效处的“四方”无缝对接。
提能力。第三方机构的业务水平是影响绩效管理质量的关键,因此,夯实基础是永恒的工作内容。2020年,省财政在培训上也有创新,采取了分阶段、分人员、分内容的多层次培训。第1期由绩效处介绍绩效评价基本知识、技巧、系统操作和工作要求;第2期由业务处室、业务部门讲解,介绍评价资金、项目管理的业务知识;第3期由绩效处和第三方机构讲解现场评价注意事项和报告撰写要求等,确保第三方机构掌握业务知识和绩效技能。结合疫情期间“不集聚”的要求,4月初,首次利用广东财政网络直播间“云”课堂,向承担2020年省级财政资金重点绩效评价工作的15家第三方评价机构人员开展线上培训。
聚焦落实2020
绩效评价管理水平直接与财政管理影响力、公信力挂钩。党的十九大以来,广东财政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改革落地,让自身管理能力过硬。
制度建设追求规范。2003年开始至今,广东省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绩效管理制度,包括项目支出、整体支出、政策管理等绩效评价的综合性文件,形成了层级配套、功能协调、体系完备的制度体系。评价标准完善。2018年,广东省率先构建52个子类、277个资金用途的广东财政绩效指标库。指标库实行常年开放、动态管理,实行业务部门填报、财政部门审核的共建方式。2019年,进一步梳理和充实指标库,将一级行业分类从20大类扩充到30大类,将二级行业分类从52个子类扩充到70个,共18704个绩效指标。
形成各方管理合力。预算绩效管理需各方联动方奏效。实践中,广东省一是压实业务部门的主体责任。绩效自评实现117家部门整体支出和13大类专项资金(全部)的两个全部覆盖,同时,形成了一套自评的复核体制,对绩效自评结果进行再评价,将自评报告由分散公开向集中公开转变。二是财政部门的重点评价力度不断扩围。自2011年省财政委托第三方对4项财政资金开展独立重点评价起,到2019年,省本级重点评价已扩展至263项,范围已经实现了四本预算的全覆盖,并延伸到了PPP项目、政府债务项目等政府投融资财政政策和管理的绩效评价。三是人大绩效监督机制初步形成。
因势利导创新机制。从改革之初的2004年起,省财政采用专家审核、报告公开等手段加强绩效自评。2019年,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全面复核117家部门绩效自评组织情况,重点复核60个项目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情况。在重点复核的绩效指标体系中,专门设置指标“自评分析客观性”,对自评评分与自评复核、重点评价分数存在差异的,在自评复核结果中核减相应分数。创新外部评价模式。对第三方机构的管理,首先建立“1规程+1指南+1体系”机制;其次建立了第三方机构全过程跟踪监督机制,从指标体系、评价方案、书面评审、现场评价到报告完成,实行“绩效管理处+资金主管业务处+资金业务主管部门+第三方评价机构”多家共同参与负责的全过程管理机制;最后,建立第三方评价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对第三方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进行打分考核,考核评估结果与委托服务费用支付以及以后年度选取第三方承担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资格相挂钩。
严控质量讲求专业。质量是绩效评价的核心。省财政完善绩效报告体例。在对接财政部一级指标框架下,业务部门、行业专家、资金处室和绩效处共同参与,设置二级、三级指标,确保指标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建立报告点评机制。2019年,还组织对重点评价报告,特别是等级评为中以下的评价报告进行了重点点评分析。
权重结果强化应用。广东财政在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整改机制、专题呈报省政府常态化机制的基础上,近几年,着力在“公开”和“挂钩”上有所突破:所有的绩效自评报告实行全公开,并从2018年开始,将预算绩效目标申报表和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在门户网站向社会公众公开所有绩效评价报告。2019年印发的《广东省省级财政预算安排“四挂钩”试行办法》,明确了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方式,在编制2019年、2020年预算时,对省级重点评价中评价结果为“中”以下的项目采取压减、调整结构等措施。较上年预算各压减、调整13亿元,压减率近50%。
来源|广东财政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