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场主持:李放

(顺德城市网主编助理)

因为爱!所以表达……

这是“聊顺德”之所以诞生的最原始的初衷。

这是一个聊场,只要你愿意,这里可以听到你想表达的声音;

这更是一个情场,因为对这座城市的情怀,我们关注并思考着这座城市的一枝一叶;

这就是顺德城市网为您奉上 “聊顺德”的初衷,不掩真性情,且有智慧闪现。

当然,作为一场纪实性的聊天实录,仅缘于现场碰撞的火花和即时的反应与表达,这样的谈话难免有不到位、不全面之处,但我们的态度却是认真且投入的。

好了,闲言少述,我们开聊吧!

李昭强

顺德区人大代表、广东昇辉电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家玉

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南建忠

广东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院长助理

肖子南

顺德创业工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大肥

顺德城市网网友

  • ■谈理解

    如何定义人才?个性化需求符合才是最好

    主持人: 首先感谢各位来到《聊顺德》的现场,我们今天聊的话题是关于顺德与广州大学城卫星城招才引才方面。众所周知顺德在人才需求上用“求贤若渴”来形容并不为过,所以我们把这个话题抛出来供大家探讨。首先,我们聊聊在你所处的企业当中,人才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地位如何?其他你所熟悉的企业是不是也面临如此状况?

    肖子南: 在顺德通过对创业诉求分析发现,人才诉求目前处于第二位。在创业群体里,顺德企业的人才诉求有三种人才极其难得,一是合伙人、二是技术人才、三是市场人才。走在改革前沿的顺德,制造业发达,存在很多基因优势,但单从人力资源的状态来说并不是一个最好的环境,这三种人才的缺失也导致顺德企业效益大打折扣。

    南建忠: 从企业、人才、地位、大学城卫星城(双创)这几个关键词结合来概括,什么是人才?人才应该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定义,总体来说可粗略分为精英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两种。我们发现,现在顺德在双创过程中精英型人才比技术型人才更稀缺一些。顺德最强的是实业和制造业,在这个过程中是一种产品和硬性技术的输出,是品牌文化的输出,有自己的标准。所以在现阶段来说,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阶段和定位,符合需要的人才是人才。

    李昭强: 说到人才地位,我认为对一个企业而言它是处于第一位的,比其他任何资源都重要。什么叫人才?中国传统教育教出来的能做事的人谈不上人才,这一类属于熟练技工,精英类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不能奢望一个人才来了就能改变整个企业。

    李家玉: 在招聘工作过程中的一个感受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一个能跟团队磨合在一起的人才更加不容易!所以人才,一方面是人才本身,另一方面也是依托人才组建的团队,引进人才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企业出现的问题。

  • ■谈现状

    人才诉求在影响企业发展问题中尤为突出

    主持人: 人才诉求普遍性问题相信是大家的共识,做个小调查,关于顺德人才现状你的感受是怎么样?

    李昭强: 作为一个在顺德创业的新顺德人,最大的感触就是顺德包容性强,产业链条比较齐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顺德作为一个制造基地,没有经过大工业化的洗礼,人才引进现处在一个瓶颈期,比较尴尬。我接触了很多顺德企业,了解到他们想得更多的是逐利,技术建设投入相对较少,这种思想观念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人才不愿意来,因为没办法给他们一个长久发展的信心。我觉得顺德招人现在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在同等岗位下我们招人付出的待遇要比广深高百分之三四十才有胜算,且还要面临他们一段时间之后仍会离开的现实。

    李家玉: 举个例子,在招人时我们从一百份简历中挑出十份相对合适的,十份中挑出一半可以进行面试,一半中最后能剩下两个最合适的就是非常好的效果了。这个比例说明招人程度难的问题,这是大部分企业要共同面临的问题。对于人才定位,目前顺德做的比较好的一步就是把轨道交通解决了,使得顺德与广州的来往比较方便,交通通道打通了,实际上就是人才通道打通了,把人引进来之后的再把事情做起来,这是有效果的。

    肖子南: 顺德缺乏管理类人才确实是人才环境造就的,工业环境沉淀多年,一时半会改变不了。事实上我们行业对人才的诉求比传统企业要高得多,用人标准也高,所以每次招人都非常痛苦,我的人只能来自广州或深圳。也像李总说的,如果开不出高的条件就没法吸引我需要的人才过来,即使到了这一步,看来是引进来了,但后期呢?这就需要顺德政府来营造一个大环境,企业能营造的只是一个小环境,无法以一家之力去改变,包括说是不是人才通道打开了是否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呢?未必见得。所以精英型人才引不来,那养吧,但是养的话又涉及一个思维观念的问题,很多顺德企业成长史决定了它在转型发展中的软肋,怎样养、怎么引都是问题。

    人才受什么因素影响?方方面面。一直以来顺德的经济发展是靠大企业支撑,政府注意力很容易放在大企业的身上,这种偏向对人才的发挥影响也是很大的,很多资源都集中在大企业里面,但大企业大的人往往会在一段时间后开始外溢,这是一种非常可惜的状况。

    如果从人才形成的整个过程来说,人才需要四个步骤:一是引,就是把通道打开;二是聚,人才是需要氛围的,比如说深圳早年的政策有聚集效应,顺德要如何营造这种效果,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三是留,人才留下来,他要考虑的条件就很多,比如城市配套如何、周边商贸生态环境如何、对个人未来影响如何、地方发展资源如何等都是考虑因素;第四是要用,人才光留下来是没有用的,比如科研人才技术方向的专家学者,没有好好利用起来,他们的科研成果、技术方向都没有一个落地,就是一种浪费,所以用也是最关键的一层。把人才措施落地,将人才商业化价值化,这四个层面需要同步考量,才算是一个真正好的人才环境。

    李家玉: 比较认同李总的观点,在顺德招人比在北京深圳招人成本更高,特别是从深圳或广州引人进来,就说已经在那边安家的部分人,每个周期的交通成本也导致用人成本的升高。顺德现处于一个人才洼地的状态,就像刚说到的人才分为精英人才和技术人才,都需要进行培养,比如华为很多人才都是自己培养出来,这就要求顺德有一个培养场地,出去和留下的都有一定的比例。

  • ■谈破局

    政府创造集聚氛围,更要“好钢使在刀刃上”

    主持人: 顺德推出北部片区广州大学城卫星城的行动可以看到政府的重视,除此之外,你希望政府在哪些方面再给予相应的支持呢?同时,作为企业,你又如何定位在这场“抢人”战争中的角色呢?

    李昭强: 顺德要摆清楚自己的位置,不要把北京、广州、深圳这些国内的一流城市作为自己的对手,这不公平,要学会在二三线城市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就拿制造业来说,应该淘汰掉一些传统中投入产出不协调、劳动力比较密集的行业,从而将相对比较精细的产业抓在手里。顺德更缺乏的是有沉淀的、有技术的人才,精英类人才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奢望,且不一定能留得住。

    南建忠: 这一点就要说到人才本身的诉求点。第一就是顺德能不能使他们融入我们的生活圈或说生态圈。比如,北部片区如果能形成一个小的社区范围,给年轻人创造一种聚集效应和归属感是很重要的,现在年轻人已经发展到一个小资生活的诉求,首先解决的是生活需求。那现在就是要把双创当成一种生活形态,尊重并认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为这群有热血、有干劲有自己创造力的年轻人创造这样一种生活社区。第二是顺德对他未来的发展上能否提供一个可持续的支撑。

    肖子南: 一分为二来看,在养这个环节上为什么政府不能给予多一点利呢?顺德本身有没有人才?有,九十年代之后,顺德来了很多人,现在这些人在顺德生存环境如何?发展条件如何?留下的到底是什么?政府需要思考。要将外边更多的人引进来,先进来这批人才有发言权同时也会影响到后来人的印象和评价。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企业小环境的打造。我本身做实业出身,发现我们自己都没有尊重人才的心,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也不是跟着大环境的步骤走的,这就是政府需要做个一个方面——让原本成长起来的企业家真正意识到人才是什么?人才对企业的影响是什么?如果企业小环境的人才观没有端正的话,大环境怎么引,到最后面怎么留都是一个困难。这就需要政府发挥的梳理大环境,引导正确的人才观的作用了。

    南建忠: “先有梧桐树,就不怕凤凰来”,梧桐树,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就是创造这样一个好环境,如果北部片区能够创造这样一个社区生态,解决他们三五年内所有需要考虑的吃穿住行的问题,将其稳定下来,基本上没有后顾之忧,可操作性是比较强的。

    李家玉: 不同层次的需求不一样,是个性化的,事实上这些需求都能解决是最好的,但起码要解决我们要留下的人的面临的问题。

    肖子南: 顺德需要务实的人才,踏实琢磨顺德有什么,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去变,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转型。我们要的人才来干什么呢?用来帮助顺德在这个领域里面在各个方面去做实在的转型,这是人才诉求的关键点所在。

  • ■聊场总结:企业与政府携手打造“生态”才能真正留住人才

    主持人: 那么最后,请各位用一句话总结对顺德人才工作的期待和建议。

    肖子南: 不管从企业立场还是大环境立场出发,我一直坚持的是引人不如养人。

    南建忠: 第一,做好从量人才的使用和他们的现状以及他们的示范作用的挖掘。第二,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对人才的定义各个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需求和个性来选择。第三,政府要用有形的手来创造能够让人才有归属感的环境,具体的政策方面至少做到与本地顺德人同等或者稍微有些倾斜,让人感到尊重是必要的,企业是主体,政府做配合,双创的氛围要到位。

    李昭强: 第一是认清自己,第二是看实力,企业要看清楚自己的优势劣势在哪里,脚踏实地,不要给一些浮躁的东西忽悠。第三是企业需要完善自身。

    李家玉: 给自己的员工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平台,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发展是一个单位所能做也需要去做的。从政府的角度还是需要建立一个人才生态,给了他们的更好的条件和机会,所以企业也好政府也好,总得来说就是要提供一个好的平台。

    大肥: 我们政府定位要明确,要知道顺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要引进人才,人引进来之后还要知道科技产品怎么去做转化?另外,人才引进用不用是关键,而不是摆在那里让人看,你要让人发挥才能,不然还是留不住人才。

场外观点网友谈

不偏不倚: 广州卖地那么猛,地价那么高,真的一辈子砸在买房子上了,北部片区的陈村离广州最近,貌似预感到将有很多在广州工作的人会涌进陈村买房,但担心尴尬的就是很多人住在顺德,但不一定是为顺德做贡献的......趁此机会,打造配套的人才卫星城还是有必要的,总要有吸引人才的地方,人家舍得放弃原来的工作扎根顺德。

椭圆: 地铁一建,公寓一做,顺德的人才流失也是个问题,担心是边引进边流失......

自省: 老实说吧,这些人才政策确实是很吸引人,但是没有相对应的企业载体,人家也很难选的,我把这些利好政策介绍给一亲戚,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进修的研究生,他直言政策是好,先看看顺德有没有合适的企业,结果找了半天,真没什么合适的企业,你说咋搞呢?企业平台载体也很重要。

胖大海: 给足够的扶持力度给到企业,支持他们去转型,但顺德制造的本还是要保住的,制造业也是顺德经济的一大支撑,但转型的企业,毕竟人家也承担着其他员工的吃喝拉撒,不能当做实验小白鼠样的去折腾,我觉得还是要顺德企业家的同心协力,相互扶持,真正希望顺德发展的那种社会责任感不磨灭,一起支撑起顺德经济转型发展的一片天才行,打造一批新型经济载体出来。单干出不了英雄。不然卫星城是建起来了,没人入驻就难看了。

晨曦微光: 个人认为要保障好我们的市民的一些福利或者是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吧,建这么多的人才公寓,这岂不是又让楼价节节攀升吗?其实像那种公租房还是可以适当增加点的。

红灯了: 只要是对发展需要的都是可以的,但前提是得做好规划,现在大家对这个规划的态度如何,相关企业和部门是否做好了准备,当有人提出质疑的时候是否有底气?

安小琼: 如果我不知道顺德这座城市,或者不知道顺德环境以及和其他周边城市的联系,我是不会去的。所以在做好各种实施方案的同时,也要做好人心的安稳。

毛毛衣: 这么大口气,要引进不是不可以,也不是不可能,关键在于顺德目前花大手笔将资源引进来,但顺德的配套实施以及企业发展与之相匹配了吗?会不会是一种资源浪费?

英格曼神父: 作为人才优势是不错的做法,但吸引人又不是单靠你这一个高大上的规划,现在人才紧缺,还要从短时间能见效的方面先做起来预热啊。

镇街八公: 引用农行的广告语:地低为海,人低为王。堂堂一个中国百强区之首,愿意做一个没有行政级别的大学城的卫星城,求才若渴的气魄不亚于当年刘备三顾茅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