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城市网网友:月色微明
在顺德,几乎每到一个乡村都能够看到为数不少的古建筑,或者祠堂,或者民居;有的古色古香,有的洋气十足;有的破败不堪,有的已经焕然一新。
大多数古建筑,无论是有点破败或者已经翻修一新,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闲着! 有的祠堂,即使由民间花费数以千万的巨款修复了,也只有在村中有喜庆事情的时候才打开大门,平时大多数都是铁将军把门,让冷冷清清继续伴随着古建筑走过岁岁年年;有的名人故居的洋楼古建,虽然由政府花费巨资已经修复或者部分修复起来,甚至冠以了这样那样的“教育基地”名称,供市民参观,但是由于里边物件稀少,资料缺乏,加上推介不力,实际上很多古建筑一年到头来参观的人数不过一两百人。
怎么样保护古建筑、让古建筑不再在冷落中被岁月风雨侵蚀?怎么样活化古建筑,让古建筑在构建现代村居文明中发挥作用?一直是不少关心农村文化发展的专家反复思考的问题。我们在黄连,参观几个地方,无意中发现这里的两座古建筑活化,实践了一条比较有特色也切合村居实际的路子。
说到古建筑活化,不得不说现在黄连社区大学所在地——雪圃学校的旧址。雪圃学校原来是黄连人何隆章(字雪圃)创办的军官子弟学校,何隆章担任过旧政权的上校团长、县财政局长、省航政局长,其政务军务之余不忘办学,设立了专门培养军政子弟的雪圃学校。解放后雪圃学校一度曾经作为当地的小学校舍,得以保留下来。后来因为小学扩建,雪圃学校的旧址一直空置。3年前黄连社区借社区重建的机会,投入一些资金,修辑了雪圃学校旧址。现在的雪圃学校作为黄连社区大学的校址,不但古建筑已经焕然一新,而且每周都在这里举办有关农村发展的讲座,在这里设立的“社区议事厅”更以“议社区大事小事,促邻里守望相助”为宗旨,把黄连村大大小小的事关社区发展的事情,放在这里举行讨论表决。雪圃学校旧址经过活化,无疑已经成为黄连社区重建的重要舞台。现在走近雪圃学校旧址,不但可以感受到这里两座古建筑的美轮美奂,更能够感受到社区重建和现代社区文化赋予这个地方非常浓厚时代精神。
在黄连采风,我们午饭被带到一个古典的洋楼里吃私房菜。这家名为“年丰”的私房菜,使用的是一座曾沦为出租屋的百年洋楼。
这座洋楼位于黄连村深桂里,绕过巷口的华光庙,远远就能看到那巴洛克风格的楼顶在一片杂乱的砖瓦房中突出,洋楼大门挂了饭店的招牌和几个红灯笼,显得尤为古朴。
绕过屏风,凤眼果、龙眼、芒果四棵高大的果树生于花园中间,树后是一座灰白双色为主调的青砖二层洋楼,踏上有石砌护栏的梯级,能看到大楼还保留着圆形拱顶和满洲窗。在这样古色古香的饭店吃饭,一边吃饭一边可以感受地方文化和若干欧陆风情,可以说是别有一番体会。
据说洋楼最早是一户姓何的人家建造居住,曾做过私塾,上世纪80年代后一度闲置, 2010年前后才有外来务工者租用,当时洋楼已经非常破落,落叶满地,租户在过去的水磨廊柱前晾衣服,而原本的庭前小花园也被用来养鸡。
饭店的老板是房子后人的远亲,他说当时看到这么好的一个地方,给搞得乌烟瘴气,觉得很可惜,就和他们的亲戚商量,把这里租下来重新修葺,变为饭店。虽然已变为饭店,但老板却表示洋楼原有格局未作任何改变,“自己只是把楼梯加固、重新把灰塑、木门等上漆,希望尽可能还原其原来景致。”据说重新翻新洋楼,用了100多万元。
如果说雪圃学校由寂寞变成热闹,体现了村居包括当地政府对古建筑活化工作的引领,不但活化出价值,更活化出意义,那么“年丰”私房菜老板对一座洋楼的商业化使用,则为古村古建活化带来了更多市场的思考。
目前顺德很多古建筑活化陷入两难,一方面古建筑修复需要大量资金,怎么样引导市场资金进入成为难题;另一方面一些花巨资修复的古建筑,如何管理运营,让其能够继续保持并发挥古建筑的文化价值乃至商业价值,也成为很多地方非常头疼的问题。我觉得参观黄连这两个活化古建筑的案例,可以让我们找到一些来自实践的启迪。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