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城市网

社区医生吾家服务初长成,接受是最好的鼓励(/ )2015-05-20 00:01


  顺德城市网消息 (记者梁雯雯) 2015年5月19日是第5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于顺德人而言,这其实是一个陌生的节日。没有想过家庭医生还有特定的节日,或许说得更直接一些,人们甚少会关注家庭医生这个群体。


社区医生的家庭医生梦有些难


  社区医生是顺德目前正在推行的服务制度之一,社区医生的目标是希望能够成为市民的家庭医生,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难免有些骨感。顺德城市网记者了解到,目前,顺德社区医生普通面临着市民不了解、不理解的难题。

  推进城乡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宣传普及家庭医生式服务,这是广东省的一项新举措。2012年起,顺德在全区建立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截止到2014年,全区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9间,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3.56%,全区建成家庭医生服务团队438个。家庭医生服务覆盖率达89.02 %,2013年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指标均明显上升。


没被理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功能


  与传统医院的服务不同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功能更多是着重在基本医疗服务及公共卫生服务两方面。然而,正是这种新的定位,让市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难以正确理解,甚至因为其服务功能的调整,部分市民甚至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疗水平不足。


  “很多市民还是会把社区卫生服务站当成医院。”大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欧阳间英告诉记者,大良中区卫生服务站的前身是大良仁爱医院,如今改成卫生服务站后,服务内容有所变化,但市民仍然习惯把它当医院。如此一来,医院原有的服务或药物,现在卫生服务站没有了,部分市民还是不能理解。


社区医生上门服务常吃“闭门羹”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正是如此,部分市民不理解社区服务站的服务定位,仍然将其与医院的服务进行对比,这当中的落差又影响了市民对服务站的信任。

“可能是心理原因,总觉得大医院的医疗水平要比社区高很多,而且在社区一些病看不了,最终还会选择去到大医院看。”大良居民冯女士告诉记者,到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觉得效果并不太好,所以,对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度并不高,对社区医生的信任度亦有限。

  市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不了解,直接影响了社区医生的日常工作。伦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助理陈兴亮早前在接受顺德城市网记者采访时坦言,由于市民的不理解,很多工作的推动受到了影响,其中影响较明显的便是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以及上门提供健康服务。陈兴亮说,如果没有村(居)委会工作人员带着,社区医生几乎很难进门,这样的困境让医生很无奈。


“绿马甲”正能量:会好起来的


  据悉,为了增加市民的信任度,曾经穿白大褂上门的社区医生们也纷纷换上了社区医生的专属“绿马甲”。一位社区医生告诉记者,社区医生主动上门建立健康档案,为市民提供健康随访及咨询等服务,是希望能够及时掌握市民的健康状况,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及时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减少居民疾病的发生,目标是成为市民的家庭医生。

  虽然要实现这一目标仍然是在路上,但是身为社区医生的一员,陈玉聪坦言,只要社区医生能够为市民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总会有人接受的。事实上,陈玉聪告诉记者,有需要的市民就会主动去了解社区医生,寻求服务。他相信,随着社区医生服务的不断提升,市民会接受的,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