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场主持:邓云

(顺德城市网主编助理)

因为爱!所以表达……

这是“聊顺德”之所以诞生的最原始的初衷。

这是一个聊场,只要你愿意,这里可以听到你想表达的声音;

这更是一个情场,因为对这座城市的情怀,我们关注并思考着这座城市的一枝一叶;

这就是顺德城市网为您奉上 “聊顺德”的初衷,不掩真性情,且有智慧闪现。

当然,作为一场纪实性的聊天实录,仅缘于现场碰撞的火花和即时的反应与表达,这样的谈话难免有不到位、不全面之处,但我们的态度却是认真且投入的。

好了,闲言少述,我们开聊吧!

陈志斌

顺德区决咨委委员、大良西山小学校长

马曼宁

顺德图书馆原馆长

佘永亮

广东亮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顺德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顺德区容桂街道青少年成长促进会会长

刘娇蓉

网友嘉宾

  • 根据调查结果,谈谈顺德阅读的印象

    主持人: 我们在论坛进行一个问卷调查,《你每个月读书的数量会是多少(不包括杂志)》,选项从一本到十本以上递增,结果发现,选项为一本的超过60%,选项为十本的为零,更有网友跟帖实话实说,一个月连一本书都看不到。你们怎么看待这个调查数据?

    马曼宁:觉得很正常,如果每个月坚持读一本书很不容易了,而且超过60%的受访网友都能做到。从图书馆总的进馆人数和借阅人次来看,这几年阅读量还是有提升的。图书馆进馆人次去年超过100万,那是一个中等城市的水平。2010年我去图书馆的时候,进馆人次是70多万,去年超过105万,还有一个是出版物的发行量,2010年,全国的出版物是23.9万,去年超过33万,这是市场有需求,它才会有这么多。

    佘永亮:调查的数据如果准确,那我觉得是很庆幸。作为我本人,也很需要检讨,近些年,人相对浮躁,静下心来看书的时间特别少,床头摆着几本书,都是晚上睡不着偶尔翻一翻,几乎没有从头到尾看完一本书。我是很如实的反映个人情况。

    刘娇蓉:因为我是学校的老师,在学校也是管理图书的,所以我身边的人读书量很大,我也赞同马馆长刚刚所说的。其实社会上在说中国人不读书,其实以我这么多年买书经验来讲,我感觉现在的出版业很繁荣,他们那么繁荣肯定是需求更大了,人们更容易获得这些书,但是这样的声音没有发出来。如果我们今天能发出,其实很多人在读书,而不仅仅说中国人不读书。这次义务教育迎国检,上级拨了15万给学校,我们就去新华书店买书,新书一上架,学生整天都很兴奋。如果算我们的借阅量,可能比顺德图书馆还大,一天一个年级开放100多个学生,每个学生可以借三本,但老是问可否多借。如果是儿童读物,一个中午他们就能看完一本书,这些孩子,一个星期借一次,三本左右能看完,下星期又轮到他了。孩子的阅读量是很大的。个人感觉这组调查数据不准确,不全面。

    陈志斌:这个调查的数据还是比较客观的,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当然在学校,传道授业,本身要接触书本,不得不读书。

  • 如何定义阅读?
    ——现代信息社会,阅读的概念是宽泛的

    主持人:从刚刚大家所谈的发现,其实顺德人读书的意愿还是存在的,但是在现代的信息化社会,阅读的载体和渠道增多,应该如何更准确地定义阅读?

    马曼宁:所谓的阅读仅仅是纸质的读书,还是所有有信息进了脑袋都是阅读?到了现代这个时候,阅读的概念应该扩大。网上看的电子图书,视频,电视看的纪录片,纪实片,那是不是读呢?载体多了,形式多样化,倒是因为有了这种多媒体,多样化的载体,导致纸质阅读人数减少,但实际上掌握信息的量在增长。你看微信,里面有很多信息,你看电视,上网,都有很多信息,包括现在的出版物,主要目的不在传输精神,而是在传播知识,也是在变,所以这个社会已经在变了,不能像以前那样,读精神读寂寞,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信息,包括少儿绘本,也是以信息引领儿童学习,引领儿童吸收。有一句话叫“开卷有益”,我们倒过来,凡是脑子进了一个有益的东西,那就是阅读,我觉得这样定义阅读比较好一些,无论你通过什么途径,今天你的脑子吸收了有益的信息,那就是阅读了。

    陈志斌:这个观点我赞同。

    阅读概念的界定,不是界定纸质或电子的问题。我们往往把阅读理解为纸质媒体文字性的什么东西,实际上,我们还否认了一种东西,阅读更宽泛的东西,阅读一切。阅读我们的人生,阅读我们的经历,在和一个陌生人沟通交流的过程,那也是一种阅读,那种阅读会成为一种阅历的,那种阅读才是最有价值的。我们说一心只读圣贤书,亲戚朋友来了不抬头倒杯茶,我是最不赞同这种阅读,那是只为阅读而阅读,没有把阅读当成人生的一种阅读,如果能转换过来,这个人的生活会变得丰富很多,所以不要总是说拿本书就是在阅读,实际上我在了解一个人的过程,不能说我在读一个人吗?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读的过程。

  • 碎片化阅读影响阅读效果?
    ——需求不同方式不一,效果取决于个人

    主持人:现在确实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可以上网,看微信,在网络上看一下,手机上翻一下,但是碎片化阅读,反而对这个东西没有很深或完整的体系认识,似是而非,这是否会影响阅读的效果?

    马曼宁:读书,不同的人读,读出来的感觉不一样,有些人读出了欲望,有些人读出了进取,有些人读出了衰弱等,同一本书不同的经历的人读,读出来的感觉不一样,得出的领悟也不一样。同样的,读一本书,有人系统地读,有人碎片化地读,得到的效果可能不一样,但是也不会说你系统地读就得了很多好处,我碎片化读我得的好处就少。这个不能一概而论,毕竟人的悟性不一样,有时候读书真的不是通本读的,翻翻目录,我需要看哪一部分,不能说这就不是阅读啊。花一个月读《家》《春》《秋》,不如花一个月读一千本里面的精华,关键掌握里面的东西。还有一些传统上的东西,我们要传承的,必须背的,那是另外一个层次,不在阅读范围以内,不要太绝对。

    陈志斌:读一本书,100个人读就会有100种的感悟,但读书的人都会有一定的取向性,允许他那种取向性,你不能说读了这本书还这么糊涂?世界上不知道谁比谁更糊涂,没办法的,不能统一思想,中国往往会强调更统一,更倾向,实际上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而已,看一本书能够百花齐放,能够撞击不同的思想,这才是读书的意义。

    马曼宁: 人的需求多样化,书的品种多样化,以及阅读方式的多样化,以多样化的概念定义就没错。

    主持人: 这种多样化会不会给真正的阅读带来一种冲击?

    马曼宁: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没有影响,我需要的就会找来看,看了就知道,反正我看什么都是开卷有益。

    其实阅读有两面性,对于书来说,必须要分类,有一些书要来背的,像李白的,要背的,有些书要细读的,有名的散文《荷塘月色》、《背影》,有些书,就个人而言,我已经学会了一些东西,拿本小说,给我半天时间,回头我给你说,有什么精彩的信息,有什么大致的情节,这就是个性的问题,有的人是一个字一个字读。我曾经读书最多的时候,上世纪80年代初,一个月借的书超过50本,那些图书管理员问我,你怎么看书的?我说一天不止一本,他就抽了一本问我,这本书说什么,我就告诉他。我是翻看,因为有些书没必要一个字一个字读,有些是要一个字一个字背的,有些是要慢慢领悟的,有些看着这些字,头脑里有影像出来的。所以,书有分别,读书有分别,每个读书的人也有分别,不能一概而论。人的需求多样化,书的品种多样化,以及阅读的方式多样化,以多样化的概念定义就没错。

  • 为什么要阅读?
    ——茶能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主持人:刚刚谈的都是目前顺德的阅读现象,以及阅读方式的多样化,事实上,无论是细细品读一本书还是仅仅获取信息,阅读真正的意义在于什么?

    佘永亮:书真是一个好东西,古人这么说,茶能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翻起一本书,纸透出来的香味,有特殊的韵味。我有几年状态比较好的时间,坚持经常看书,那时候可能一个月看一本两本书。

    刘娇蓉: 阅读一生都在进行,但分阶段。回顾我自己,小时候我读小说故事,我现在不爱读了,但是我还在阅读,那时候必须阅读很多东西,因为不能行万里路,只能通过阅读去积累。到了大学读和自己专业有关的,出来工作,读和工作有关的东西,比如教学方面的,等我有了孩子,读了很多孩子教育的书籍,等我想修身养性的时候,我又看了很多古典诗词。阅读是分阶段的,为工作,生了孩子,我感觉没有了自我,但我的阅读保证有我自己。我躲在厕所里,读一些我自己爱读的书,我感觉到,在那个时空里,我是有我自己的,阅读是找到自我独立的存在。到我人生另外阶段的时候,我又遇到了另外一些书,外国的潜能说,外国人去观察人自身的潜能,这种书让处于上升期的我,不能倦怠,这些书唤起了我,让自己变得更好。阅读帮助了我,阅读的主题一直在变,随着人的需要,读书不单单获取信息,还是交流,耳目和灵魂交流,如果是获取信息,上网查一下信息我就马上就下了,我知道就行,这是不能代表我心灵的东西,但是阅读是可以的,查信息不等于阅读,它只是看。

    如果他的生活、工作不需要谈阅读,他就不阅读,反过来,他的工作和生活需要他阅读,会促进他的阅读。我一个企业家朋友,家里设置了专门的书房,摆满了书,老公负责管理,建设企业文化,他要阅读才能把企业带到更高的地方发展,他的老婆说没有时间阅读,就和我们说,你们读到好的书,把精华讲给我听,她也知道阅读能提升自己。

    陈志斌:我们要宽容那些不读书,也要引领更多人去读书,为自己的学习,为自己的工作,更是为了自己的生活,为了自己的幸福,完全从读书充实丰富自己的人生。

    结合我的工作谈读书,我的员工老师都做着很繁杂的工作,免不了有牢骚,困惑,也可能烦躁起来。我作为一个校长,曾经推荐过《不抱怨的世界》,很想告诉老师,很多事情,比如希望老师工资更高,希望老师不要这么苦,这么累,我们要体谅他们的愿望是对的,但我们的社会进程没有达到这个阶段,或者现实生活中没有满足老师欲望的时候,如果我们太多的愤怒,太多不满,太多积怨,对自己的身心不好,也做不好教师这个工作。看一本书让他们思考,老师都是读书的人,都会懂得里面的文字,那本书告诉大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个世界,不要把整个世界看成是被扭曲抱怨的世界,而是反过来告诉他们一个道理,我们要学会和而不同。通过阅读,自己在帮自己,脱离心灵困境和困惑,对现实的一种不满,任何行业,自己都会对自己的行业不满,跳出另外一个世界看,看了那本书明白了,为什么别人老是看了以后有感触呢?我做老师,有时候也有幸运的一部分,我要面对的是生动活泼的孩子。幸福在比较,幸福实际上没有绝对,没有永恒的幸福的,你说谁比谁幸福,没有,只是心里感觉知足了,对现实满足感,其实那就是一种幸福,那本书透露我对我的员工,走出一种职场的困惑,看了那本书以后,有更多的包容,很多东西想一步到位吗?没办法改变世界的时候,我们要改变自己的心情,有时候读到好书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 阅读质量提高了吗?
    ——越来越多顺德人强调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主持人:进图书馆的人多了,阅读人次增加了,出版行业也越来越繁荣,这是否就能意味着阅读质量提高?

    马曼宁:读质量要体现的话,那就是整体公民素质的提高。

    刘娇蓉: 逐渐会提高。

    陈志斌:正在提高的路上。

    主持人:你们对顺德阅读质量的提高,信心还是有的,对吧?

    陈志斌:有。

    主持人:你们的信心来自哪里?

    陈志斌:我偶尔拜访上市公司的一些老总、房产商,我很惊异的是,房子很漂亮,书柜很漂亮,书柜的书也很多,我还会研究他们会不会去读这些书,读书的企业家现在应该说越来越多,会读书的企业家也越来越多。有个企业家和我聊的时候,很多领域都很专业,让我很吃惊。在我眼里,企业家趋利,但是在顺德,读书的企业家越来越多,基于这一点,对顺德的读书氛围,抱有很大信心。上世纪90年代初,顺德是文化沙漠,很多人都不爱读书,但现在包括本地人,新顺德人,都在想读书改变命运,难道说你不读书去做摩托车工,卖猪肉?以前摩托车公挣的钱比我们老师还多,但是十年后他还是做摩托车工。本地顺德人越来越强调知识文化的重要性,都不断鼓励孩子读书。所以,不担心。

    佘永亮:我觉得社会是发展的,经历痛苦后,伤口慢慢愈合,现在的确,稍微悲观一些。生意人,政界官员,偶尔会在充满诱惑的世界里迷失自己,这些人读书少吗?读坏书!趋利的社会,心魔影响了判断,没有通过正当手段获得应当的东西。但是始终会好转的,我相信世界还是往这样的路径走。同样的,在这一点上,媒体发挥着巨大作用,用无形的手影响社会发展,媒体可以做更多事情。

    陈志斌:我想强调,宽容和引领不怎么读书的人。为什么宽容他们?第一,他们为什么不读书,时间的问题,生活节奏加快,第二获取信息途径更多了,更宽泛了,更广泛了,往往在强调读书,纸质媒介的时候,否定一个电子的,这个没必要,完全可以相辅相成。网络不是洪水猛兽,在网络看和拿一本书看性质是一样的,只是呈现的方式不一样。不要拿一本书蹲在那里,来了亲戚朋友都不出声,还在那里看书,这种不要,我们是活生生的人。手机很多微信,微信是一种快餐文化,很快地选取到自己最有需要的信息,很简单,《家》《春》《秋》,巴金的三部曲,看完获取的信息有多大,我们花去的时间成本又多大呢?现在书的价值含量,我在教育领域感觉到,天下书独立思考的精神少了,很多书大概的内容是雷同的,我喜欢玩摄影,看摄影的书,基本是你抄一点我抄一点,真的有新意吗?在中国出版领域里都很少。另外,引领不想读书的人,激发想读书的欲望。为什么呢?我给一个理由,你看顺德人读书少,但是大家想想美国,想想哈佛大学,别人那里已经是信息高速公路了,获取信息的渠道比我们多得多,但是不要忘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是24小时开放的,每天都是忙忙碌碌,人来人往,为什么?别人是资本主义国家,能够是那种场景,再看看我们的图书馆,人很少。

  • 怎样提高阅读氛围?
    ——心静下来,相信自己的力量

    主持人:我们的硬件设备越来越完善,但是从网友反映的情况,以及自身的感受来看,顺德的阅读氛围还有待提升,从个人、家庭、企业等方面,你们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改善的?

    刘娇蓉:义务教育迎国检,“逼”着几十间学校与读书挂钩,每个学生要阅读多少本书,不是任务,是一种政府的行为,正在提升改善阅读的质量。随着我们这代人当了父母,我们水平比前一代父母高,是不是?这样受教育高的人更多地成为了中层,就是说为人父母,那不就意味着整个社会都在逐渐向好吗?

    如果没有的,那些人进了学校,学校的条件好了,弥补了家庭的缺陷,整个社会慢慢就好了,或者说我们的产业转型需要更好的文化修养,刺激阅读,逐步好转。虽然看到不好,但有些行为,有点点滴滴的努力积攒,不要看小一个人的力量。我当家长,一年级新生入学的时候,我作为我孩子班的家长,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讲,我说我愿意来你们班讲故事,,影响很多人,因为我很积极,听完以后,很多人要求到班上来讲故事。凡是重视阅读的家庭,孩子的成才率是很高的,几代人都很重视家庭,代代相传,犯罪率低,传达给孩子的家长听,也赞同孩子从学校里借回来的书好好读,而不是说做完作业没有,而是说你有没有看书啊?你能做到这样你就做,我能做到这样我就做,就像你们这期讨论的话题,城市网已经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这个社会,为阅读,付出自己的努力,放到网站上去,不要看小自己的力量就行,代代相传,积攒力量,不要说得出什么结论,你如果觉得好去做,影响了几个人,那这几个人又去影响了几个人,那不就是一代代的,从学校、孩子、家庭开始,带动起一大片,每个人都会成家立业嘛,社会素质就高了,母亲、父亲的素质高,老师的素质高,那就有读者了。

    陈志斌:读书不用我们担心,当一个社会慢慢静下来的时候,静心读书的人会越来越多。摆开每天的报纸,头版头条都是一样的标题,一样的内容,多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行,让我读什么?读书让人独立思考,但读书的媒体也没有做到这一点。让社会先静下来,社会不断浮躁不断地狂奔,让自己安静下来已经很伟大了。

    佘永亮: 企业更多体现在实际操作,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推动地方的发展。

  • 聊场总结

    主持人:聊场的最后,各位嘉宾还有什么期待或想呼吁的?

    刘娇蓉:阅读可以伴随自己终生,有各个阶段的需要,阅读就是你最忠诚的朋友,你一生都可以从它那里获得很多的东西,或者是陪伴,或者是解开你的疑惑,或者是增强你的才能也好,一生都可以与阅读为伴,希望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

    马曼宁:读书就和赚钱一样,赚钱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读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物质是可以花完的,精神是永存的。

    陈志斌:阅读会让人思考更多,行动更远,幸福更近。读书吧!

    佘永亮:开卷有益,人的一生都是伴随着学习的过程,处处留心皆学问。

场外观点网友谈

夜莺:买了很多书,却极少花时间去看,时间都去哪儿了?都用来玩手机,刷朋友圈,看各种分享了,唉,真想把朋友圈给戒掉。

猫子竹:读书是终生受益的事情,丢什么都不能丢读书这个习惯!

浅绿K:现在基本很少读书了,读书也是读电子书,真的花在电脑、手机上的时间比书本上多,曾经我还是挺爱看书的,现在也不知道是高科技让我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玉米香:现在顺德普遍的读书氛围太差了……希望能有更多读书活动,激发市民的读书欲望。

话说原来:很多人说看电子书比实体书好,其实,我也认同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实体书只会往更高质量的地方走,电子书的出现,并未使实体书受到多大冲击,反而使实体书的质量提升了,同时也让电子书在不断得以成长,这是一个双赢的世界。

郝屹森:我始终认为,读书还是有种感觉的,虽然电子书方便,但永远都不可能有手捧书卷的那种意境。

自省:书离我们不远,你看或者不看,它就在那里,不离不弃……是我们自己把书隔离了。

维ing:建议多提倡读传统优秀文化书籍,如论语、三字经,现在人心浮躁,真正静下心来去参透古人写的东西不多。而且那些都是教我们做人做事立足的宝贝,却被弃之如敝屣

厚德载物:读书乃是人生一大乐事,岂能弃哉?

狠无语:人们越来越笨就是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少了。看电视看手机,过目即忘,真正吸收思考的内容很少。而现在广告定位岁数也是10岁儿童。浅薄娱乐性的节目比比皆是。这么浮躁的年代,我们确实应该静下心来认真读一本好书,然后你会发现自己变得充实更加坚定。

点滴:人们越来越笨就是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少了。看电视看手机,过目即忘,真正吸收思考的内容很少。而现在广告定位岁数也是10岁儿童。浅薄娱乐性的节目比比皆是。这么浮躁的年代,我们确实应该静下心来认真读一本好书,然后你会发现自己变得充实更加坚定。

梅山飞哥:目前每月平均一本阅读一本纸质的书也不到,一是电子读物太方便了,二是去书店的方便性与经济性都不及网上的知识来得方便。当然,家中的书还是不少的,都是自己真金白银购买的。自己购的书都是看过的,一是以前电子读物没有或者说没有那么丰富,二是工作中的需要或者说是生存的需要,多数是专业书箱,偶然也会购一些社会类的书籍,我的书架上就保存了一本《杰出的顺德人》,是2000年出版的了,当时花了28元。小说类的书籍已基本不看了,也不知道时下有那位文学大家写了些什么可以流传于世的作品,快餐文化本人还不需要。纸质书注定会减少当然不会消亡,这不代表着人们不爱读书,不需要获求知识,只是时代的变化或叫时代的进步。

匿名网友:顺德的图书馆可以讲是少有的高大尚了,但是,可惜的是,每每去到馆内都感到一股冷清之意。可能是太远的原因吧,也可能我去的不是时候吧。我也曾这样给自己一些理由,但是分析下来发现,可能是因为顺德从商文化的影响,顺德人对于读书的氛围一直觉得淡。当前,顺德年轻人使用了电子高科技产品也越来越丰富,能够静下心来阅读的人可能就更少了。

下期预告

文明城市,我们需要怎样的社会公民?

市民们都可以感受到顺德政府部门等各方做出的努力,城市的文明程度也在不断增强。然而,一座城市的文明,一切行动的落实,是需要这座城市的人一同付出的,是与每个公民的文明素质息息相关的。

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欢迎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