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场主持:邓云
(顺德城市网主编助理)
因为爱!所以表达……
这是“聊顺德”之所以诞生的最原始的初衷。
这是一个聊场,只要你愿意,这里可以听到你想表达的声音;
这更是一个情场,因为对这座城市的情怀,我们关注并思考着这座城市的一枝一叶;
这就是顺德城市网为您奉上 “聊顺德”的初衷,不掩真性情,且有智慧闪现。
当然,作为一场纪实性的聊天实录,仅缘于现场碰撞的火花和即时的反应与表达,这样的谈话难免有不到位、不全面之处,但我们的态度却是认真且投入的。
好了,闲言少述,我们开聊吧!
陈瑞新
顺德区人大代表、决咨委委员、大良医院院长、党总支书记
郑华婴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乐从医院副院长
黄钊文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博士后
顺德城市网网友
丹丹蛋
顺德城市网网友
我们要明确签约了并不是立竿见影,要有实施的过程,不是挂了个牌子什么都解决了,包括政府要有相应的投入。
只要有理解和支持,明天会更好。
医校合作只是医院发展的一部分,医改的一种尝试,一种创新,规划是很好,距离落地还有一段距离,有反对的声音都很正常。关键问题是为顺德真正找到正确的发展模式给建议,解决现有的困难。
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解决好困难,提升区域内的服务能力,解决基本的健康问题。作为落脚点这个方向是不会错的,只要方向对的,未来结果会更好。
在联姻中医院能够实现服务创新,质量提升,让市民切身感受到改变,相信市民就会认可这种改革。
目前顺德区、镇、社区三级医疗机构,医院水平参差不齐,这次跟学校的合作,充分考虑我们的实际,如果把已有的关系直接照搬过来,不一定能消化,我们要根据顺德适当的创新。
医患矛盾,其实很多可能因管理方面不到位而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医患冲突。可以通过医校联姻的关系把好的东西引进来,毕竟他们的管理还是比较科学合理、先进的。如果把这些引进来,促进我们的管理,对缓解医患关系还是有好处的。
对于医校合作,政府和医院应该要多做点宣传,让医生与患者建立友好关系,理解医校联姻。
-
医校联姻是发展趋势
主持人: 经过调查了解,很多市民网友对医校“联姻”其实并不理解,不理解主要体现在这种模式到底给市民带来了什么?给顺德医院带来了什么,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也正是这种不理解,导致市民关注的点停留在医院的更名上,很多市民对于医院的更名是难以接受的,甚至直接把这种更名说成是把我们的医院给“卖”了。你又是怎么看待这种想法,怎样看待医校合作呢?
黄钊文: 医校“联姻”对我们市民而言大多还是存在报道,但是深入的合作内容还没有公布,市民不清楚到底医校合作的深度到哪里,合作模式是什么,主导权放在谁的手上,这些统统都是疑问。所以市民质疑也是正常的。就这个事情来说,我个人是支持的,这件事情第一有很多好处。一方面能够引进高校最前沿的技术到我们顺德医院,这是我们顺德医院弯道超车的一个很好捷径,让我们医院更好的贴近广深水平。现在很多顺德市民患有大病直接往广州去看,这是很实际的问题,即使在广州怎么排队,他们还是心甘情愿,但是现在医校合作后让大家有机会贴近广深。另一方面技术的引进推进实现我们技术层面突飞猛进的变化,尤其是高校先进的管理模式,比如南方医科大学与广州医院有很多丰富的经验,希望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到顺德医院。对于很多人担心改名后顺德医院会增加很多看病的人员,但是要知道广深的医院更大,面对看病的人员更多,但是他们有相对的措施,这种措施放到我们二三线城市来说更有用。另外广深医院的人员绩效评估,药品采购等他们的模式在顺德会有开花结果的可能。第三方面,希望借医校合作推进我们顺德医疗机制体制的创新。在联姻中医院能够实现服务创新,质量提升,让市民切身感受到改变,相信市民就会认可这种改革。
丹丹蛋: 在讨论之前,问了很多医疗系统的很多朋友,有一个很直接的声音,医校联姻是很好的事情,我是容桂的,顺德区第二人民医院作为镇属医院,它的医疗水平需要提高,这次跟暨南大学联姻,从科研技术水平方面是有利于提高的。首先省里面医院的诊断技术确实有优势,同一个病人本地医生看了可能看不出来,但是去到更高级别的医院,医生一看就知道是什么问题,然后找到一个很好的、准确的治疗手段。如果我们把这些医院的医疗技术与本土医院结合在一起,这样就提高了我们的医疗水平。另外还有管理方面的问题,我们提到医患矛盾,其实很多可能是管理方面不到位,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医患冲突。管理如何才能更好,可以通过医校联姻的关系把好的东西引进来,毕竟他们的管理还是比较科学合理、先进的。如果把这些引进来,促进我们的管理,对缓解医患关系还是有好处的。另外一点,通过这样的联姻有机会找到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比如有个病患在本地医院救治救治不了,我们跟他联姻,成为高校一份子,我们就有关系,有一个绿色通道,把患者就直接送到省级医院,这对于病患来说是非常好的。
郑华婴: 为什么市民有这样的质疑,我们也能理解,我自己本身是持支持态度的。举一个例子,小孩子发生过敏性出血,在粤东粤西发生这种问题,发了病危通知书,家长赶紧把小孩送到省院看,一到省院医生一看说你可以回去了,而他治疗方案没什么特别的。为什么,因为一些医院缺乏规范的治疗。这让我思考大医院疾病诊疗能不能覆盖到全广东,所有医生都能规范的诊治,这就要靠对医生的教育,怎样的规范来减少患者的奔波。现如今顺德乃至中央都在推进医改,但是其问题在于如何落实下来,让市民能感受到多少,所以前期会有议论很正常。
陈瑞新: 实际上从大环境来讲,顺德医校联姻的做法是符合国家要求的,国家讲过加强医联体建设,所谓医联体建设是做好分级诊疗,使优势医疗资源下沉,把分级诊疗做的更细致更明确,这是国家大方向,目前顺德的做法是符合国家要求。从背景来看,顺德医院与高校合作,实际上镇街医院已经有9家医院跟大学签约了,还有非直属医院合作,实际上这种做法是借鉴深圳经验,深圳是有很成熟的经验,深圳北大医院,它有北大管理后,与原有相比超过很多。要知道大学有大学的优势,包括他们在人才、医教研配套、科研的优势。
医校联姻我们要找准定位、错位发展
主持人:目前医校“联姻”是国内医院发展的一种趋势,我们顺德也希望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在人才培养、医疗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提升,从而提升顺德医疗水平的竞争力。对于这种各地都在实行的模式,各位有着怎么样的看法?是不是顺德也适用?在用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是需要注意的?
黄钊文:目前顺德区、镇、社区三级医疗机构,医院水平参差不齐,这次跟学校的合作,充分考虑我们的实际,如果把已有的关系直接照搬过来,不一定能消化,我们要根据顺德适当的创新。第二方面,引进来的时候要有防风险,新的东西进来,要充分考虑细节,包括运营的风险,引入新的管理团队后是否会出现新的腐败,这些都是谁去监督,监督谁,有怎么样的监督机制,我们都要考虑。第三方面要注意的是要找准定位。这次我们医校联姻要找准定位,之所以这样是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大良医院改造成口腔医院,如何建品牌建特色,作为整个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不能像企业医院建特色建品牌,而是要帮扶弱势的科目,民众所需求的内容。这次医校联姻,定位定在帮扶弱势科目上来。第四个方面注意借鉴既有的经验,避免出现过去的问题,要借助现有的条件作出更好的成果。
郑华婴: 市民能感受到多少不仅仅是医院、医生的问题,还包括医药要价、医保结算的问题。国家提到分级诊疗一次结算,但是关键是要把医保打通,但是现在医保还是总额,然后各个医院是独立的。
另外我们在解决分级诊疗的同时,最基本的是满足市民需求,落地调查我们服务范围内疾病谱,根据疾病谱建设我们的专科。过去我们专科建设可能主要是普遍的、综合的。但是现在大良医院与暨南大学的口腔医院的合作就是根据专科优势的发展方向。
围绕国家的健康综合的规划,回到具体的2017年医改目标,分级诊疗、药品取消加成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而医校的联姻也是医改中的一点,这一点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只是系统问题之一。大学与医院的合作,在区政府的布局下,扎扎实实系统调研好疾病谱,群众的卫生需要,包括基层如何开展健康宣教能多做些工作,不能仅仅是站在看病。短期碰到的东西如果没上,感受到成果比较难,如果能立足长远目标,同时很现实的面对现有的问题,把问题梳理好,相信顺德医疗卫生事业可以发展很好!另外有人提到医校合作的资产,之前也有探讨,其实合作当中并不太多涉及固定资产。其实医院更多还是做大品牌,吸引人才,这对医疗的发展才是有利的。
陈瑞新: 我们要明确签约了并不是立竿见影,要有实施的过程,不是挂了个牌子什么都解决了,包括政府相应的投入。比如中大、北大、南医大、港大进深圳,是因为政府把平台搭好了。
另外注意用特色来带动整个医院的发展。比如大良医院以口腔为特色来带动医院各科发展。目前市场对口腔有需求,但是民营医疗机构规范还不够,现在通过医校合作带动规范管理,以后大良在口腔专科上作出影响力了,其他的专科也逐步做起来,其他的二甲医院可以某个专科优势来带动其他科室的发展。
要注意错位发展,不能全部都发展为三甲医院,二级医院老老实实做我们要做的事,不要把大医院的事做了。疑难的转到大院。毕竟我们的目标是更好的解决市民需要。
政府加大投入,医院提升服务,市民给予空间
主持人:目前顺德的医改也都在深入推进当中,从前期来看,也取得了一些效果,比如,去年9月改革以来,药品及试剂耗材、设备采购节省成本约2165万元;住院病人人均费用比上半年减少1280元;医院员工人均年薪涨了2—4万元不等;医改需要部门、医院、市民的共同努力,在这三者当中,你认为他们应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
陈瑞新:医校联姻里政府要求医院提供更高技术水平和诊疗服务,这一部分不应该全加在医院身上,政府要投入。比如人民医院要建设成全省前三十强,这个目标是很大的,对于医院来说压力很大。顺德本身定的目标希望在顺德,包括珠三角建一个高档医院,技术学科叫得响,叫得住,这个目标是很高远,也是能够实现的。但如果政府不投入建设,让医院自己找钱去建设,这样问题就来了,这必须要解决。顺德的医务人员在全市五区收入是倒数第一,顺德医务人员平均收入比佛山平均收入水平还差两千,这样的收入水平如何保障医生老老实实留在顺德,还去培训、去提升?作为医生面对灾难我义不容辞,但是医生也是人,每时每刻都奉献这是不可能的。改革,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还是有问题。政府必须承担责任。
大学按照他们的理念,回过来促进政府的投入,把规范做起来,确实长远来说是好事。但是要踏踏实实来做,没有打通的一定要打通,政府要投入的一定要加大投入。
医院则要在医校联姻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分,让市民得到更高品质的技术和服务,让群众体会到技术水平的提升。不过这需要时间,要有实施的过程,群众要有正确的理解,给大学和医院时间。群众也不要认为挂个牌子就会变得很好,要相信明天会更好。这个明天不是明天,还需要未来长时间的走。
丹丹蛋: 不投钱,把任务放在医院,这就麻烦了。高校与医院联姻最大程度促进政府的投入。加大实体的投入,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好事。比如说诊金,政府能不能补贴,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实在的。对于医校合作,政府和医院应该要多做点宣传,让医生与患者建立友好关系,理解医校联姻。
郑华婴: 我们不能够老是沉醉过去,要站在开放的角度思考。现在观念改变需要时间,需要做好思维准备。医校合作只是医院发展的一部分,医改的一种尝试,一种创新,规划是很好,距离落地还有一段距离,有反对的声音也好都很正常。关键问题是,公众应该要从为顺德真正找到正确的发展模式给建议,解决现有的困难。
主持人:最后,我们一起用一句话来总结说说对我们顺德的医疗有着怎么样的建议或者期待!
黄钊文:希望这次医校联姻从技术、管理、体制各方面促进整个顺德医疗体系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合作中注意错位和差异化发展,并且通过医校联姻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借此探索新的经验,实现地区医疗水平的促进和发展。
陈瑞新: 只要有理解和支持,明天会更好。
丹丹蛋: 希望医校联姻后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郑华婴: 其实广大网友、市民是出于爱护之心更多关注医疗联姻,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解决好困难,提升区域内的服务能力,解决基本的健康问题。作为落脚点这个方向是不会错的,只要方向对的,未来结果会更好。
青霉素骄狼:顺德几间医院都与高校联姻,组成医联体,方便上下转诊,完成分级诊疗,看起来不错,但是各有各的地盘,只能在自己的系统里流动,还不如以前政府主导的上下级联动有优势。总之,医校联合不是医院发展的唯一路径,反而是全国各地医学院校圈地与医院挂靠发展之风的缩影,这次,顺德也按耐不住,急忙赶路,前途未卜。
冰是睡着了:与学校联姻之后的医院,是真的可以促进人才队伍的建设吗?可能一定程度可以有,但如果顺德的条件不够好,那引进来的人才又是怎样评估是否可以促进医疗发展的呢?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顺德这块还是很有必要去加强人才的引进,主要还是医护人员的素质。
鼠鼠鼠:其实,顺德对此模式并不是很清晰,不得不说需要开开眼界,到底哪些案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怎么发生的,顺德需要信心!
一抹语嫣:改了名字之后,大家还是会习惯叫以前的名字,而且现在医院自己的名字也没有改过来,例如人民医院。
去者何留:这个还是要有个适应期的,不可能就改就让全世界都抹去以前的记忆,只能说联姻改名之后,这个“新”医院,要赶紧努力做多D事出来,而且要加强宣传,否则一直都还只是那个“过气”的医院名。
霸道是我天性:真不知道这个联姻之后,药价会不会比之前便宜一点点?医生会不会比之前更好一点点?就医会不会更舒适一点点。在这些改名的医院里面,我有经历过某医院的就医环境,但讲真,真的不怎样好。希望联姻后可以有些改变是看得见的。
Ysjcjy:我关心的是,医校联姻后对人才的引进和这些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就业方面有什么影响!
匿名:对一般市民离讲,医院叫咩名都只系一个代号,关键系医疗质量同服务有无进步,宜家既答案系肯定既,另外,社会在进步,好多事物定必一直在进化,就睇个人点去适应,而唔系一味去抱怨,如果连医院改个名都难以接受,估计都系智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