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场主持:聂鹏
(顺德城市网主编助理)
因为爱!所以表达……
这是“聊顺德”之所以诞生的最原始的初衷。
这是一个聊场,只要你愿意,这里可以听到你想表达的声音;
这更是一个情场,因为对这座城市的情怀,我们关注并思考着这座城市的一枝一叶;
这就是顺德城市网为您奉上 “聊顺德”的初衷,不掩真性情,且有智慧闪现。
当然,作为一场纪实性的聊天实录,仅缘于现场碰撞的火花和即时的反应与表达,这样的谈话难免有不到位、不全面之处,但我们的态度却是认真且投入的。
好了,闲言少述,我们开聊吧!
吴光琛
顺德区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顺德区人力资源协会秘书长
黄唯
广东左连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大肥
顺德城市网网友
-
吴光琛
我们顺德的文化是不包容“失败”的文化。谁会来点起创业点的第一把火,我们有这样的机构吗?我们有这样的氛围、这样的人吗?
现在顺德出国留学的有多少是能真正考上大学的?其实这对孩子的良好的创业精神、吃苦精神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
黄唯
现在都在谈万众创新,都在鼓励创业,但是这点我是要打个问号的。
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我觉得我们现在创业,一定要是一群人去做,个人认为原来的英雄主义现在是行不通的。
-
大肥
不管是“富二代”、“官二代”,创业每一个人都是在创业,只是方式方法不一样。
我想现在主要是缺人才,政府对人才的重视不重视?感觉顺德现在对人才的重视还是没看到什么变化,看不到效果。
-
解读“创二代”
“创新”是“创二代”的特殊基因主持人: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话题的不断掀起,我们常常能听到其中有一个很热的词,那就是“创二代”。那么今天我们的聊顺德便是围绕“创二代”的相关话题来展开。在我们进行琛入碰撞之前,我想先从概念的解读开始,先听听大家对“创二代”是如何定义的?
黄唯: 我个人觉得“创二代”是比较新颖的,直接理解的话,我个人觉得首先是属于在行业的创新,或者是在老一辈的方式的基础上,把新的思维元素融入进去。这个范围很广,我是针对行业的,比如像我们木工机械类的,老一辈的传统级别的话,甚至不知道互联网甚至是“互联网+”。我自认为自己就是创二代,把某个领域加上互联网,达到某个领域新的腾飞或者有新的方式发展。
吴光琛: “创二代”意思是我们要有创业的精神,现在看顺德“创二代”,好像不是那么回事,有部分人很想创业,有部分人是不想的。我和他们的交往也比较多,比如传统产业“创业”的是很少的,第一个,是他们的能力、知识储备不足以去进行传统产业的“创业”;第二个,就是这批人的子女大批是出国留学,眼界稍微开阔些,但琛度没有,对中国文化掌握的不够,回来国内或者顺德会不适应,所以他们一定程度上不敢去尝试。我接触过一些大老板的孩子现在去做新兴网络,非常敢创新,但有的想法脱离实际,成功的并不多。“创二代”这个东西可以作为激励,但不一定是作为一种标准。
大肥: 按道理说,我们都属于创三代,上下五千年,每个时代都有人在创业,这要数多少代?只是现在的特指的是八十年代,三十几来岁,属于创业期的,大部分是指这些人。其实一些外来务工来顺德务工,也属于一种创业。我们的创业不只是那些有钱人的孩子创业,我们基层的人也都是有创业的。不管是“富二代”、“官二代”,创业每一个人都是在创业,只是方式方法不一样。
顺德现状
“创一代”还在掌舵,“创二代”的精神培养不足?主持人: 刚才大家也谈到“创二代”这个词的产生有一定的背景,那么在当前我们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和鼓励“创二代”群体的发展和壮大?或者换句话说,顺德在涌现了一大批如何享健、杨国强、李兆基、郑裕彤等为代表的“创一代”佼佼者后,发展到现阶段,顺德的“创二代”又是个什么样的现状呢?
吴光琛: 我理解的“创二代”首先一部分人他们的背景一般是一出生家里比较富裕,本身少了些奋斗生存的动力,而且这些有钱的老板感觉到自己没读好书,孩子一定要多读书,对孩子都处于溺爱的,不客气的说,现在顺德出国留学的有多少是能真正考上大学的?其实这对孩子的良好的创业精神、吃苦精神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另外是要做好一件事,不只是和有钱人打交道,因为大量的高手很多是在没钱的人里面出来的,现在很多人养成了一种风气,认为有钱人就和有钱人在一起,那么回来创业的话,它这个团队文化是很不好的。他要创业的话,要和他父辈一样的,必须要有个核心的团队跟着他,但现在他们的团队是怎么建立起来?继承也继承不了,原来在国外读书,把中国文化丢的差不多了,回来很多是格格不入。再就是很多“创一代”还很健康,那接下来的就是管的很多,老一辈不放心,“创二代”就受束缚,拳脚施展不开,所以真正“创二代”做成事真的很少了,要么就做的一般般,因为我们本身没有培养好那种创业的精神、意识,加上老一辈又管,叫人家怎么做?另外就是,最近也发现,比如有个老板和我说,他的企业有国际化背景,因为他的孩子是留学回来的,这就代表他企业有了国际化背景,一回来就让他接班,赶鸭子上架。现在有些公司里,有些年轻人做老总其实还不成熟,自己做的放不开手,他老爸也放不开手。这样是害了孩子和企业,因为孩子在辛苦的经营,还不老练。虽然培养的是自己的小孩,但对自己的企业实际上也是不负责。
其次,草根阶层的“创二代”。现在遇到很多问题,第一个是“产业”问题,目前我们的产业很传统,而且基本处于中低端,没有明天,如果像这样去创业的话,年轻人没机会,等我照做做到了,这时候这个产业已经都要死了。再就是如果我们想做些新兴产业,我们这里又没氛围,想要的技术又招不到人,人家不来顺德啊。第三就是我们顺德的文化是不包容“失败”的文化,比如像年轻人创业,需要什么支持,你说谁来投资你项目的时候,它会有风险的,我们顺德的投资基本是摘苹果类型的,除非是很清楚会赚钱的,就会投资支持,如果还不是非常清楚的,根本不会理你。但我去美国硅谷,人家只要你有想法就会给你一定的资金,虽然不多,可能就是几万美元,但重要的是第一次失败了没关系,还有第二次第三次,你要在顺德失败了一次看看?肯定没人理你。所以,我说的这个是顺德不包容“失败”的一个地方。
创业的一方面是要包容失败,因为创业成功率没那么高的,你说社会、政府包容吗?如果社会、政府包容的话,第一次失败,我们再投资再鼓励,但现在社会没有这个机制。创业也要看这个社会有没有这个机制支持它不断地去创业,也许我投资了10个创业的,只有一个成功了,但这一个成功已经超越了你投资失败的那9个的了,但现在我们很多人不敢。谁会来点起创业点的第一把火,我们有这样的机构吗?我们有这样的氛围、这样的人吗?
黄唯: 我很认可吴老师的观点,我谈谈我的想法。首先我个人认为我是草根出身的,刚吴老师说到“创二代”有一部分人是“富二代”留学回来的,还有一种是我们自己这种草根型的。因为我们琛耕在这个行业十几年了,我们深知这个行业的痛点,另外就是还是有些富二代是想做事的,有些富二代有钱出去留学,刚吴老师说的那个和家庭氛围有关,我发现其实还是有一批老板善于管理,他能管理一个企业,一定能管理一个小孩,从国外回来的时候让他的孩子从生产做起,升到主任,升到管理层,由富二代变为创二代。从外国回来确实有落差,但回来的话,会和国外的管理理念结合起来,但是你没去了解这个企业、这个行业的情况以及痛点的话,是很难去做的。
我在机械行业做了12年,在德国百年企业做了8年的高管,非常有信心去做这个“创二代”。说到结合点的话,吴老师说的有些我是两面看的,文化包容的概念太大,我的祖籍是韶关,但就是感受到顺德文化包容,我才转为顺德的户籍,因为你会发现在顺德办的所有行政方面的审批手续,只要你准备好了资料就可以了,非常高效,这是我非常认可的。再就是说到有钱赚再投资的,因为国外市场多元化,他们社会扶持这块比较好,我也希望顺德也有这样的一个机构,政府要设立些这些让人有动力去创业的基金也好,然后是创业失败,现在都在谈万众创新,都在鼓励创业,但是这点我是要打个问号的。因为任何人创业都会有失败,特别是我们互联网企业,说的差一点,互联网90%是失败的,很多互联网创业的人都是一个想法,但后面发现很多问题没解决,无论是人才,还是市场,很多地方没想到,那你说谁愿意去投,我也不愿意去投。所以创业的话,像我创业一年,我懂得行情,然后还要找拍档,我记得一句话: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我觉得我们现在创业,一定要是一群人去做的,个人认为原来的英雄主义现在是行不通的,所以在创业之前没有去想清楚这些的话,我是觉得不应该去创业的,国家鼓励创业是对的,自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确实很多企业处于瓶颈阶段,真的需要新东西去营造新的方式,我们做互联网,也是看到需求,我个人认为,没有做好准备就去创业,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创业要先做市场调研,有没有好的团队,这事情值不值得做,值不值的做有句话是可以参考的:如果事情对社会是贡献的是正能量的,那这个不用去想,直接去做,但如果对这个社会是种负能量或者是负担,那这个“创业”就要打个问号了。
大肥: 刚说到文化的包容,我80年开始工作,那时候领导对员工的关怀,到现在领导和员工的关怀,当时是你给我钱,我就干活,现在的员工是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这已经很普遍了,没有一个来为企业做过创新的。我朋友申请了佛山科技三等奖,如果他这个有资金的话,可以把设计图纸变成现实,但没有人支持没有钱,他也只有去工厂为老板打工,没有机会把科研成果做大做强。创新创业我认为最关键是氛围,我们要培养这个氛围,而不是去追究你是“创二代”那些的,不是说你是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一些大老板,人均多少钱给到他,然后就不管了,找企业经理去做,企业经理压到中层干部,中层压到底下的,底下的受气。大老板说我给你钱了,待遇是不错的,但员工没享受到大老板带来的好。
吴光琛: 我觉得政府为什么不好好解读总理说的话呢?把创业创新放一起都称为“创二代”,那样面就宽了。一个氛围形成不了就是因为少数人,政府和社会要把眼光放到“创新”、“创业”,鼓励大家创新、创业,并且我们的政府、社会要扶持“创二代”,如果这样,既可以照顾到面,也可以照顾到点。
-
顺德有没有反思的勇气?
服务“创二代”就是服务顺德的明天主持人:从“创二代”群体在精神和意识方面的培养到政府和社会要重视为“创二代”营造氛围,都关系到“创二代”是否能够“创”成功。那么,如何更好地服务“创二代”,听听大家的建议。
吴光琛:我提几个想法,就是不管一个地方怎么样,二代身上就是明天,没有他们就没有明天。从政府的角度,现在我们花了很多的钱,扶持企业、做项目,还不如把钱取消,分成2个,第一是培养新经济,互联网,现在的传统可以做下去,生存吃饭没问题,但未来引领城市经济发展不是这些,但我们把互联网做成了一个工具,它是一个工具,但并不止是,政府应该把它作为战略层面来思考这个问题,与互联网相结合。比如微信,典型的互联网企业,它遵循了互联网三个规律,第一个就是互联网免费的,但现在是最盈利的,这就是新经济的魅力,我们现在整个社会都没这个思维。
黄唯: 政府是有扶持政策,但都是画了个大饼。为什么需要扶持?肯定是创业初期难啊。但现在是什么情况?比如我想申请一个项目,发现扶持条件首先是要线上交易50个亿,那我有50亿元的交易量还需要政府这十几万的扶持吗?另外就是我们需要的扶持不一定是非得要政府的资金,这体现的就是吴老师说的一个“不包容”失败的问题,所以就是一些服务虽然有对口的,但门槛太高了,不然就是不实际的,我最需要的时候你给不了我,我不需要的时候给我也没用。政府扶持的话要想想支持的目的是什么。
吴光琛: 政府不要拿钱去做这些,政府应该拿钱去养好人才,培养好风气,让社会去做这些。创业肯定会有失败,政府能不能和一些创业的人建立保障系统?但我们现在没有,这就会让创业的人逃跑。政府要引导整个社会一种创业的良好氛围和地方化的价值体系,不然很难开展起来。顺德刚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大家很穷,大家拼命的做,那时政府又支持,大家做的很拼命,但现在没有这种氛围了,所以政府要做好引导,政府要为创业这些人提供保障,保障他们政策上不受歧视,生活上不流离失所,建立基本的保障基金。现在“创二代”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不是很多创二代都有经验的,所以年轻人要经过一定程序的培养,刚毕业创业失败率太高,失败率太高会产生一种效应,那么多失败,后面的人也不敢做了,然后失败的人会受到社会的眼光,甚至歧视。有的人用互联网的思维去做的,他的商业模式很清晰,就会有人投资。我们首先鼓励创业的人要过思维这关,如果他对企业大致的体系不清楚,大数据、商业意识都很欠缺,谁投资?但怎么培养这些人的商业意识,就需要培养出一群人出来,这就是政府应该去做的。再就是现在有些“富二代”的创二代,老一辈要放手,现在老一辈和年轻人观念不在一个频道上,有什么用?理解90后,需要多少方法?要么是60、70、80后管90后,老一辈是过去的经验,还必须要让孩子去传承,让孩子背着沉重的包袱,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是绝对的,我说的是普遍的现象,如果我们社会能够给予创业的一代足够的信任,老一辈过于溺爱也不行,过于严也不行,要相信支持他们新的想法,整个社会需要一种鼓励创业、包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我不是说拿钱就支持,人家会觉得凭什么拿我纳税人的钱去支持别人去做?这个不一定要用钱,政府可以制定很多政策,建立这样的氛围、价值体系,比如硅谷政府一分钱都不管,就是一个教授带着两个学生做起来的,现在还不是做的很好?
黄唯: 政府的支持不光是钱的,我们为什么想找政府支持,主要是想政策支持,往更高的层次去,政策制定的话不光是金钱的,应该多往我们的需求端去考虑,有鼓励的一些政策。比如对于互联网的,把我们列为创新项目,关注我们、推介我们、鼓励我们,那样对创业企业生存是很有帮助的。
吴光琛: 顺德有几个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一是产业转型问题,这个谁都下不了这个决心,我多年前就提出来顺德应该以机械装备为战略性产业,不是家电,家电已经是资源性消耗性产业了;还有是企业转型,很难做,越是大的企业就越难转,产业转型升级是个很难的事情,产业转型升级不一定靠我们现有的产业进行,还可以通过新经济来进行,但我们现在没有这个能力,所以产业经济很难转型。现在只能是说技术含量提高,但这没什么用,新经济出现后,互联网经济一冲击,就像李克强说的,一个人干不过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干不过一个趋势。我们不能跟上趋势,现在还没有把握和创造这个趋势的能力,不能凭空就能转的。还有一个是强烈的反思问题,顺德需有强烈的反思能力,这方面首先需要政府去推动引导。就像一个小孩子,他不会很自觉的去反思的。
现在是个速度加商业的时代,我观察领导第一是有没有反思的勇气,有反思的能力之后怎么推动社会的变革?顺德传统产业有很好的基础,不能说没就没了,但是顺德的文化不足,作为县域阶段,顺德的文化是还不错,但作为经济发达区,文化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我们政府能不能引导社会去反思这些问题,顺德现在不做事的,儿子孙子还能吃的饱饱的,但一个社会这些人多了,这个社会还能怎么发展?
-
结语
跟上“创二代”趋势
建立包容“失败”的机制与氛围是关键主持人: 确实,顺德“创二代”是否能够顺利成长,又将在哪些领域为顺德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未来都将与顺德的明天紧密相连。刚才我们嘉宾的讨论即激烈又精彩,相信也能够为许多正在投身于“创二代”事业发展或正准备加入的新生力量带来不少的触动。最后,有请大家用一两句话结束今天的探讨。
吴光琛: 我们评估一个人,不是评估一个团队,是评估他的思维。市场、产品永远是变化的,所以思维一定要跟上变化。为什么我们一些企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也会有这么大的瓶颈,比如人才瓶颈。对此,我认为政府要学会用经济定位来评估城市资源的配置。我们很多人不考虑资源配置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印证了创业的艰难,我们顺德政府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方法,要积极营造氛围,给创业的人提供机会,政府应该多扶持有新经济思维的人,并多用这些人做榜样。
大肥: 我想现在主要是缺人才,政府对人才的重视不重视?感觉顺德现在对人才的重视还是没看到什么变化,看不到效果。
黄唯: 我用“创二代”的身份说下,像我们这种年代的年轻人,只要有梦想,就要去追逐,但做这事情之前,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要想清楚这事情对社会是不是有贡献的。其次,在这个前提下,要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去做这件事情。最后,坚持的去做。我始终相信,一个人会走的快,但一群人会走的更远。
长脸叔叔:作为顺德的创二代,不一定就真的要完全脱离了原来的一些产业,其实顺德一些比较有基础的产业,仍然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尤其是怎样把一些传统产业与新技术的接轨,都有很多可以尝新的。
平民窟总理:顺德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创二代,如今顺德对于创新创业是有很多的扶持政策的,但是我们年轻一代的,有多少是有这样的拼搏精神的呢?
HONOR俊:顺德的经济发展正面临一个“改朝换代”的阶段,很多老一辈的都退出了,新一代来接手,这对于新一代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也是希望这一代人能够撑起顺德的发展,给顺德的发展注入一些新的血液。
不偏不倚:顺德现在还是靠着传统经济维持的,新经济的动力还没怎么感觉到,“互联网+”对顺德更应该是个冲击和机遇,传统企业如何和新经济相结合,前一辈的人有他们的经营思维,但不代表永远都是正确的,创二代的力量更应该在这机遇中展现出来。
自省:创二代让人第一反应很容易想到富二代,但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肯定不只是这个层面,鼓励更多的人创业,看到经济发展的新势头,各地区营造出这种积极创业、发展经济的势头氛围,顺德也一样要这样的氛围,政府也要多鼓励,多将鼓励政策落地,扶持年轻的创二代生力军。
bibubibu:我觉得“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也是有道理的,要去把握住顺德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方面,那么所决定出做什么行业的创业,都是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的。
匿名 202.105.30.x:感觉现在顺德的创二代还是有一批存在的,但问题是我们都没有怎么挖掘报道出来,对于顺德的创二代如果都不了解的话,又如何更给予更多的意见呢?期待看到一份大概的顺德情况介绍才好哦。
热可可:创二代中的创业者,往往会缺少业务是创业之初面临的困境,面对这种困境,顺德做了哪些政策支持呢?我觉得既然在当创二代,首先自己就得学会大范围地在网上交易平台找业务,但凡有点可能成交业务的,都尝试着去接触交流,每次被拒绝的时候,都会告诉自己下一笔肯定会成功。相信在这样的坚持下,肯定会拿到第一桶金的。除此之外,顺德创二代的成功,离不开“支持”二字,家人、社会、政府、企业的支持,如果顺德也有相关的政策鼓励先富带动后创,给予创二代一丝光明,让她自己去寻找出路,或者创二代在困难重重时,也许能走出险峰!
Yellow锐:顺德需要用创二代的精神,拉动顺德整体经济的再次辉煌,如果想要达到目标,那么起初做得很顺未必是好事,如果前面走得太顺,自己的能力以及毛病、企业存在的问题,就有可能被忽略,发展到某一阶段,它会集中爆发出来。 顺德创二代,需要在磨砺中出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