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场主持:杨海梅
(顺德城市网执行主编)
因为爱!所以表达……
这是“聊顺德”之所以诞生的最原始的初衷。
这是一个聊场,只要你愿意,这里可以听到你想表达的声音;
这更是一个情场,因为对这座城市的情怀,我们关注并思考着这座城市的一枝一叶;
这就是顺德城市网为您奉上 “聊顺德”的初衷,不掩真性情,且有智慧闪现。
当然,作为一场纪实性的聊天实录,仅缘于现场碰撞的火花和即时的反应与表达,这样的谈话难免有不到位、不全面之处,但我们的态度却是认真且投入的。
好了,闲言少述,我们开聊吧!
廖志强
顺德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社会组织和服务科副科长
刘映南
顺德区社咨委委员、容桂桂洲医院党支部书记
廖倩婷
顺德区启创青少年社工服务中主任
陆少玲
伦教常教社区居委会党委副书记
-
廖志强
社工发展需要时间去沉淀和积累,总结经验。总的来说,目前社会还是刚刚认识社工,大众还处于接受和认同之间。现在总结社工给顺德带来什么,我觉得确实还是为时尚早,但我们觉得这个方向是走对的。
我们的思路越来越很明确,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社会服务,因为光靠政府购买力度是不够的,而且也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同时,客观来说,这支队伍还是比较年轻。
-
刘映南
我建议社工往一专多能方向发展,社工可以倾向于某一些领域,不要全面开花。另外,建议顺德可以举办社工论坛,邀请专业人士授课,展示顺德社工服务,促进行业发展,也让老百姓认识社工。
政府能否改变目前服务包干的方式,而是考虑提供社工机构基本的费用,然后设置专项资金进行个性化的购买服务,社工可以针对社区存在的问题进行课题探索,通过设立评审会,通过后给予社工机构相应的资金。
-
廖倩婷
大家对顺德社工的期望很高,也很容易与香港进行比较,香港社工做得很专业。我们与香港现在虽身处同一个年代,但是顺德社工发展只是香港60、70年代的程度。
政府接受了社工,社会认识了社工,但认识不一定就认同,且认识也是很浅层的,甚至会出现一些误解,认为社工是万能的。接下来,我们行业需要团结起来,用专业的素养展示告诉外界:社工是什么
-
陆少玲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讲,社区里一旦发生问题,群众就希望能够迅速解决问题,但是社工的个案跟进时间较长。但群众对社工的服务质量直接的评估就是:社工能否帮我解决实际问题。
居民的服务需求,就是居委会能为群众提供服务的短板,但我们现在的服务更多是放在政务方面,人手不足,很难面面俱到,居民确实需要服务,这也是社工发展的机会。
-
变化
社会接受了社工、认识了社工主持人: 顺德社工推行至今已经有四年多的时间,现在也是时候回头去看一看,到底顺德社工做得怎样?接下来有哪些问题是需要提前规避和调整的,我们也希望大家可以坐下来一起谈一谈。四位嘉宾都是社工发展亲历者,那么这四年多以来,社工到底给顺德带来什么变化?
陆少玲: 我接触社工是从三年前开始,当时伦教还没有社工机构,三年前伦教社工局带我们去容桂参观社工机构,当时接触过社工,但还没什么印象。两年前,伦教引进了第一家社工服务机构“天伦万家”,并且设在常教区委会。2013年3月,因为工作需要,政府要求社区协助伦教社区创新发展中心孵化社会组织,这才与伦教社创中心对接,对社工服务有更深的了解。所以从个人感受而言,对社工是逐步深入了解的过程。
刘映南: 我是在1999年接触社工的,当时团中央组织了一个代表团前往香港学习,当时我对社工很感兴趣,对社工有个初步的认识。2003年有香港机构来佛山办了一个通讯班,对社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2009年,容桂开始计划引进社工,我是第一批参与者,是顺德第一批社工的面试官之一。
当时华口是最早引进社工的社区之一,我们刚开始引进社工时,更多是给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比如老人、残疾人、青少年、异地务工人员等。说到社工对社区的影响,我感受比较深的一件事是,当时的暑假,华口突然多了很多异地务工子女,这些孩子没有地方去,只能去网吧。后来我找到了社工,通过顺德女企业家协会捐建小图书馆,组织异地务工子女组织培训。效果非常好,家长放心,本地居民也说好。
整体来讲,社工发展至今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政府部门接受了社工,普通市民认识了社工,但是还需要完善和提升。我曾经想在医院引进社工,比如说,当医生存在心理压力时,社工可以怎样帮医生进行排解?但我觉得现在顺德社工还达不到我的要求。
廖志强: 现在全区的社工机构有18家,考证的1100多人,在社工机构的从业人员450名,从人数上面可以看得到这个角色在顺德越来越重要。社工服务领域也从最传统最容易进入的领域扩展到一些新的领域,从最早的残疾人、长者到服务社区,到进学校、进企业、进医院,服务范围和水平都在不断提升,这些都是可以看得到的。
容桂是全区比较早引进社工的,我们也总结了容桂的经验。这几年在社会组织发展上政府也花了力气,基本确定了社会服务发展的方向,初步建立了人才队伍。现在社会上对社工的整体还仅仅是认识,还达不到认同。如果说,这四年多来,社工给顺德带来什么的变化?我个人认为现在谈这个问题还为时尚早。
廖倩婷: 我是顺德第一批引进的社工,2008年从学校毕业后先在广州从事社工服务,后来顺德招第一批社工,我就回来了,直到现在。
来参加《聊顺德》之前,我们刚好对机构的服务进行了项目评估。我觉得效果还是能够感受得到的,启创在容桂开展的青少年进校服务今年第五年。学校刚开始时,对于社工进到学校也是没有概念,因为是政府在推动,学校则认为“那就来吧,反正学校不用支付费用。”因为学校自身也不太清楚社工是做什么的,但是我们服务的这几年,效果确实是看得见的,预防了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学校也会看一些数据,发现学生的问题减少了,有一位校长和我说,他只要发现学生出现问题苗头时,就会把学生转介到社工机构去。
我们也在大良作社区服务,两个居委会反馈的意见是丰富了居民的生活,在邻里关系,尤其是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的融合有改善。另外一点,社工在服务过程中还是会挖掘一些居民领袖,之前居委会工作人员不一定注意这些群体,反而是社工发现,和居委会一起发动居民去参与社区建设。
但我也感觉到,目前社会是认识了社工,但不一定就很认同,而且认识可能也是很浅层的,甚至会出现一些误解。
-
阶段
不能用香港标准比对顺德主持人:听起来好像走了差不多五年,做的事情还不是很多,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顺德社工现在的发展阶段?
陆少玲:拿我所在的常教来讲,常住人口加上外来人口有将近8万人,但社工人数有限,对老年人、残疾人士以及一些问题家庭的关注比较多,其他方面还有限。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讲,社区里一旦发生问题,群众就希望能够迅速解决问题,但是社工的个案跟进服务的时间较长,不能马上解决。所以,群众对社工的服务质量直接的评估就是:社工能否帮我解决实际问题。
廖倩婷: 我发现大家对社工的期望很高,也容易拿来和香港进行比较,香港社工做得很专业,我们也很向往香港社工的专业。但是工作后,发现这个行业还做不到像香港这样。我督导和我们说过,我们现在身处的时空是同一个年代的,但是顺德的社工发展是香港60、70年代的阶段。
香港的社工发展是经历了两代人的努力,才有这样的发展。现在很多人对社工都有比较大的期待,当然这也是社工发展必经阶段。不过,我觉得这是幸运的,市民对社工有期待,这是社工发展下去的动力。
刘映南: 不能用香港的标准去评估顺德现在的社工,这是不科学的,因为两地的文明发展不一样,香港社工发展起步比较早。看回顺德现在,第一批社工还坚守在一线的并不多,这说明社工也需要有职业的成就感,这需要我们给予引导,给他们成就感、目标和方向。
我们现在可能需要清晰的是:什么是社工?社工不是说你考了一个证就是社工,社工是给社会提供服务的一个新组织,它必须长期保持活力才有生命力。当时引进深圳鹏星社工服务机构时,与招社工是同时时行的。因为当时我们招的是刚毕业或刚考证的大学生,他们对社工的内涵了解不多,只是有基础知识。他们需要长期的实践和锻炼才可能成长起来。
政府更多是对社工的经济倾斜与政策扶持,但是我理解的是,社工的成长必须靠行业协会,首先这个行业协会有很规范的制度,你如果有意来从事社工这个职业,必须要有职业操守,这是需要进行培训的,所以说,政府要引导协会去制定行业标准。
另一方面,在这个行业还不成熟时,政府要有这样的担当,要去规划,要去孵化一批社会组织,要进行培训和交流。因为很多社工都是刚毕业的学生,而社工真正要去给不同人群提供服务,目前顺德社工在这方面的知识和方法是很欠缺的,因为单靠课堂上的学习是很有限的,需要开展一些针对性的活动。可以设一些课题,可以学习香港的模式设置专项经费,社工机构因应服务地区开展课题研究,然后主管部门对课题进行审核,有一定经费支持。
廖志强: 现在社会上有两种不同的观念,有人认为社工是万能的,什么都可以做的,不管是搞活动还是做个案,甚至是村居委会还认为行政方面的工作社工也可以完成,事实不是这样。另一种观点认为,社工是无能型的,觉得社工做得做去都没有特别大的效果。但社工服务是做人的工作,很多工作不是立竿见影的。事实上,我们认为社工不是包解决问题的,有很多社会问题其实到了一定程度,应该由政府部门甚至司法部门介入处理,而不是依赖社工去解决。
我们大力引导社工发展,政府还鼓励社区人员考试,报考费用、车费都是免的,还有奖励。政府投入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是因为政府重视民生,关注社会管理和建设,我们也希望社会能够认同社工。总的来说,目前社会还是刚刚认识社工,大众还处于接受和认同之间。现在总结社工给顺德带来什么,我觉得确实还是为时尚早,但我们觉得这个方向是走对的,还要继续走下去 ,而且社工人才也纳入顺德“十三五”规划中。
-
评估
需要更全面、更长远地看效果主持人:目前全国对社工服务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估标准,我们刚才谈变化、效果也仅仅是从感受层面去谈的,那么大概去理一下,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评估一个社工机构或社工提供的服务好或者不好?比如,有一种看法,觉得社工不是应该专注于个案服务吗?为什么老是花费大量时间搞活动?
陆少玲:我们作为村居一级确实很希望社工能够帮居委会更好地服务居民,弥补居委会由于人手不足、服务要求与市民期待有差距的问题。但目前,这方面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双方的沟通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廖倩婷: 现在社会上对社工认知存在误区,社工行业有三种专业手法:个案、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种手法同样重要,可是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呈现出来就是大家所看到的活动。现在还有一个误区:社会认为有问题才会找社工,这不利于服务的开展,我们希望通过活动让更多市民了解社工。
廖志强: 社工还是比较新的工作,对于社工服务的评定标准,国家、省、市都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评估标准。从去年起,顺德出台了社会服务标准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指引文件。规范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要求、包括经费申报、社会服务次数、个案数量、服务效果怎样等,都有量化的规范。
另外,社会服务标准用于对全区社工机构提供服务第三方评估标准,之前没有顺德的评估标准,只能请深圳的第三方机构,用深圳的机构和标准去评估顺德区的社会服务。这就导致政府部门、服务方、服务对象,对于社工提供的服务都存在疑问,觉得他们不接地气,服务质量上不去。
那么除了这个服务标准,政府还将陆续会出台更细化的服务标准,目的是把社工服务标准化、服务水平量化。今年就预想,首先从服务开展比较早的领域出台一系列服务标准。
刘映南: 社工开展活动本身是一种工作,是一种服务方式,社工能力和能量是有限的,他们需要牵头去发动社会资源,一起开展活动。
但社工可以策划一些品牌活动。社工为什么不被老百姓认同,不一定是因为他们做得不好,社工做的工作需要展示给居民知道。解决了居民的实际问题,自然能够获得百姓的认同。初期是政府扶持的,但是他们也要慢慢成长,但是不能老依靠政府扶持,否则这个行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
成长
需要基础扶持,更需要激励主持人:社工要获得社会认同,真正给顺德市民带来帮助,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政府层面、社工机构本身、购买服务的村居或单位等。
廖志强:这两年来我们的思路也很明确,光靠政府购买力度是不够的,而且也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包括发动村居福利会以及企业等,我们尝试通过社会服务去缓解一些社会问题。
我们希望社会资源的介入会成为一个常态,我们评选了顺德首批优秀社工案例,还梳理了一批社工项目,并把这些社工项目印制成册子,派发给行业协会的会员,让他们可以进行个性化购买服务。
另外,目前的社工大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要他们去解决一些家庭问题,在沟通技巧和服务手法方面确实还欠缺,缺乏社会阅历,制约了社工的发展。但我觉得这需要时间,让他们去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培训确实很重要,我们接下来也计划筹备把乐从的社工培训学校升格为全区的社工培训学院,预计春节后完成筹备工作。升格以后,政府计划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为顺德社工人才队伍设置一系列培训课题的套餐。套餐课程面对不同层次的社工,包括怎么运营社工机构,学习链接资源等。还有社工与村居委会的沟通,与政府部门联动,争取企业的支持等,这些都是要学习的,以提升一线社工的实务水平。
目前,社工机构商业运营是比较欠缺的,更多是考虑怎么做好服务本身。顺德社工协会准备换届,届时将会设置一名副会长专门负责社工宣传策划的,一副会长负责社工专业管理水平提升,还有一位是负责整合社会资源运营整个机构的,思路就是往这个方向做的。
刘映南: 我建议社工往一专多能方向发展,社工可以倾向于某一些领域,不要全面开花,有机构特长是做青少年服务,有机构是特长做家庭暴力预防服务等,引导18个机构专注某一些方面的发展,这样一来,全区的社工服务就会多元化发展。
也许现在政府还在扶持,你在伦教政府扶持你发展,但以后各个镇可能打破地域局限,日后可能通过招标方式,公开向全社会寻找合适的社工机构。
现在政府用包干的方式购买服务,导致社工激情不高。社工是一份职业,职业是要养家糊口的,他们需要职业成长空间。那么,政府能否考虑提供社工机构基本的费用,但是可以设置专项资金进行个性化的购买服务,社工可以针对社区存在的问题进行课题探索,通过设立评审会,提供合理的科研课题。比如说常教社区,哪个问题是居委会比较头疼的,社工机构就可以针对性进行课题研究,课题有评审委员会,评审后,社工机构可申请支持经费,这样社工就会有成就感,而且会有成果。政府可以发动企业参与,或者设立一个基金来开展这项工作。
另外一个,建议顺德每年举办论坛,可以采用政府主导、企业支持、媒体策划的形式开展。把论坛办成从业人员的盛会,面向社会展示。还可以请国内外资深的专业人士开展讲座和讨论,同时把顺德社工成果进行展示,互相进行交流。一方面提高社会知晓度,另一方面也是提高社工的成就感。
陆少玲: 现在社区的负担很重,所以,政府要求居委会也要自己育一些社会组织。居民的服务需求,就是居委会能为群众提供服务的短板,从理论上来说,我们居委会的资历和资源,对居民服务应该是最好的,但是我们现在的服务更多是放在政务方面。常教居委会现在只有120多工作人员,但要服务8万人,我们很难面面俱到,居民确实需要服务,这也是社工发展的机会。
廖倩婷: 现在我们也在大良开展社区服务,我们经过实践也摸索出一些方式,比如说我们前期和居委会进行沟通,我们会问他们是不是不知道社工是做什么的?然后双方建立沟通的机制,甚至建立联席机制,进行定期沟通。
关于个案的跟进,我们也在保密的前提下制定了一个制度:个案的隐私细节不讲,只讲概况,那么也是可以实现预期沟通效果的。
-
期待
用自身的努力征服社会主持人:虽然顺德社工目前还有存在很多成长的问题,但是我们还是很期待这一股社会力量能为顺德带来更多的改变,在聊场的最后希望大家从自身的角度谈谈对这个行业的期待吧。
刘映南:社工引进到顺德,这几年有一个很好的开局,种子已经发芽了,怎样让它成长为大树,首先自我要有活力,社工行业本身的努力是最关键的,也需要主管部门、媒体、社会、企业多一些关注和支持,使社工组织由西方的理念进入到国内,有中国特色,成为日后社会管理一支很好的队伍和力量。
陆少玲: 社区一个很大的题目是社区营造,居委会最希望社区人与人关系和谐,这样我们的工作就能很顺利地开展。本地人与外地人一半一半,怎样去共融,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希望社会组织帮政府去做一个平台,补充居委会服务不到的领域,以后成为社会工作生力军,与政府工作共同协作。
廖倩婷: 顺德发展社工的土壤是很好的。每一个行业还是需要行业自身的努力,我们要用专业的素养和价值,展示给外界知道,社工是什么,社工可以做什么!现在已经有18家社工机构,连成一线,否则单靠一个社工机构服务是很难的,我相信伙伴的力量。共同去推动行业发展,静下心来做好服务。遇到行业服务上的问题,可以通过大家努力,一起去解决问题,凝结在一起,为这个行业做一点事。
廖志强:社会工作趋向于专业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资救助,而是从产生社会问题的根源去研究和化解问题,社会工作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希望社工行业在往后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自练内功,取得社会各界的认识、认知和认同。也希望社会各界多一点支持与包容,帮助这个行业去成长。
李维多:顺德社工发展最重要的要明确自身的定位。为什么这么说,现在很多人都将社工理解为一种改革的政绩,实际上,做人的工作怎么纳入为政绩的考核?我觉得顺德社工有些“长歪”了,被加上了很多不必要的枷锁。同时,顺德社工还要坚定服务方向,社工确实更需要细水长流的发展,而不是急功近利,立马出成绩什么的。当然,社工也要自强,多锻炼提升,这样才能够抵抗风雨和阻力。
思味特:顺德社工不应该过多举办活动,因为现在我们也有些凌乱了:到底社工是做什么的?一直说社工是专业的,但是我目前似乎感觉不到这种专业,应该注重在一些领域里体现社工的专业水平。
太阳花:社工的宣传应该加大对社工专业服务的宣传,现在大家都不知道社工到底是什么的,这一点影响很大。大家都不信任社工,很难一时半刻建立起行业的影响力。
维ing:社工机构在学习别人先进的做法的同时,结合顺德本土特色,发展顺德本土社工,提升社工待遇,以及市民对社工的认知度。
龙马王子:如今顺德社工的群体很大 尤其是一些公益性的社工组织,但是人数多不代表真正的队伍壮大吧 因为还有有很多人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一灯大师:社工是非盈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我随着顺德社工的增多,社工就像是充满艺术性、科学性、制度性、专业性的一群人凝聚在一起。
单影飞侠:顺德式社工,已经诞生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也可以感受到顺德式社工的服务,但依然存在一定的专业性吧。
痴心人:顺德社工服务发展至今不断在进步,不断在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但问题来了,他们也一直在学习别人怎么做社工,就是缺乏了自己的特色了。
雏菊与海:我觉得顺德社工群体反而太大了,应该设置一个更高的门槛,如果人人都自我标榜社工,我觉得整体水平会下降。
顺德大帝:诞生不代表什么,要专业而且有担当对这个社会才会有促进作用。
商协会只是一块鸡肋?
谈顺德的经济活力,除了大小林立的企业之外,可能还会谈到一个侧面:大小商协会上百个!综合性的、专业性的都有,还有很多在陆续增加当中。
年初,黄喜忠区长召集了12个区属商协会会谈,谈了每个商协会的发展状况,不少都聊到困难和希望得到的支持。事实上,最想回归到原点的一个问题:商协会都在做什么?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今天,顺德在谈改革,谈社会组织,其实商协会就是较有基础、较为成熟的社会组织,可是它到底能否承担社会所期待的责任?还是说只是一块鸡肋?本期想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顺德商协会怎么才能避免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