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场主持:邓云
(顺德城市网主编助理)
因为爱!所以表达……
这是“聊顺德”之所以诞生的最原始的初衷。
这是一个聊场,只要你愿意,这里可以听到你想表达的声音;
这更是一个情场,因为对这座城市的情怀,我们关注并思考着这座城市的一枝一叶;
这就是顺德城市网为您奉上 “聊顺德”的初衷,不掩真性情,且有智慧闪现。
当然,作为一场纪实性的聊天实录,仅缘于现场碰撞的火花和即时的反应与表达,这样的谈话难免有不到位、不全面之处,但我们的态度却是认真且投入的。
好了,闲言少述,我们开聊吧!
李良晖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佛山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顺德书法家协会主席、顺德文联顾问
陈安明
顺德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创新研究部副部长
覃炜明
《顺德视角》主编
黎尊乾
网友嘉宾
-
李良晖
讨论文化,着眼点要放在精神,而不是各种现象。有些现象是转瞬即逝的,哪些精神是珍贵的,哪些只可以娱乐。
有些传统文化是时代产物,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状态,不必为这样的一些东西唱挽歌。
-
陈安明
有人说我们被西方文化侵蚀,但事实是中国文化没有衰败,也没有变来变去。顺德的传统文化能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延续下来,体现的就是一种群众文化基础。
很多年轻人渐渐地远离传统文化,主要是如今的知识面越来越广,整个社会开始浮躁。所以就会有这样的现象:想听的东西,昨天听过了今天不想听,昨天的表演今天不想看了。
-
覃炜明
很大程度上,因为顺德的民俗文化传承度比较高,所以顺德的民风比较淳朴。就拿顺德人做生意来说,比较讲信用,这种信用度都比周边地区要好,因此很多地方的人喜欢
和顺德人做生意。
顺德粤剧团走市场化道路,自己也能养活自己,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一些传统文化其实可以向产业化突破。 -
黎尊乾
在推动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政府的行为要体现文化意识。像佛山新城公园的剪纸,这是城市传统文化元素,换言之,顺峰山公园的设施内涵丰富也可以实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千层一面的现象会越来越普遍,而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靠文化。
-
聊场前奏
你身边的人对顺德传统文化了解程度
主持人: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2014顺德华侨城欢乐龙舟文化节活动精彩纷呈,让顺德市民度过一个充满欢乐的小长假,也因此引发了我们对传统文化传承和挖掘的关注。开聊之前先做个调查,请大家谈谈身边的人,对顺德传统文化了解的程度。
李良晖:一言难尽。真正的“土著”,见证顺德从过去到现在变化发展,能准确说出一点什么的人,不多!我自己住的这条街,上了年纪的就我一人。原来在顺德生活的,大多数有年龄没记忆,有年龄记忆没法表达,有些老人家见识很多,经历很多,但是文化程度不高,要把模糊的记忆真正理顺,说出个所以然来也没办法,很可惜。
在大良北区观光路,有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家,对顺德倒是了解比较多,他很有心思,把自己小时候所经历的、所见过的、所记得的东西,加上近年看报觉得有意思的东西剪下来,有些自己补充上去,编辑十多期本地展物,这个东西对我们这辈人,年轻的人,还是很珍贵的,相信现在再找第二个这样的人已经没有了。
陈安明:我是1990年来到顺德的,觉得顺德在传统文化保存方面做得比较好。当时在杏坛,划着小船,走在乡间小路,突然看到一个供奉土地神的地方,旁边有个门,走进里面有“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这样的字句,或者突然见到一座庙宇、祠堂,这些都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还有,每年的正月初七,飘色、龙舟等一些文化展演,以及在河道游玩的景象,鞭炮烧一晚上,那种气氛和感觉非常深刻。杏坛的传统文化,如舞龙、飘色,是顺德传统文化保存得比较好的方面,顺德的水乡文化在整个岭南,氛围也比较浓。今年的欢乐龙舟文化节,德胜文化广场的活动、顺峰山公园的民俗展示、龙舟文化节、华侨中学展览等一系列活动,这些都是展现顺德传统文化很好的载体,如果市民没有去看,就错过了一个体验顺德传统文化很好的机会。
覃炜明:传统文化,首先民俗是一种,二是文化艺术、书法,三是工艺,像刻龙舟、工匠,四是美食。我把范围缩小一点,谈谈和民俗有关的。民俗,也有很多方面,节庆,龙舟,过年,祭祀,拜神,娱乐的文化,锣鼓柜,人龙舞,祠堂,宗族文化,礼仪,回娘家,都是民俗文化。从这些来说,顺德的传统文化传承度比较高。老百姓不一定了解这个民俗太多的来龙去脉,因为他不是专家,这个节我过了就行,能够接纳传承就是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你看我们的龙舟活动,做得这么认真,点睛起龙,整个过程恭恭敬敬。锣鼓柜,现在还有巡游,小时候我们在家看八音,现在回去已经看不到了,但在顺德还看到一些。顺德祠堂南海庙,顺德很多祠堂保存完好,还有手艺,刻的小龙舟,纯工艺的传承也有,像香云纱。顺德的民俗文化传承度比较高,带来的社会影响是什么,民风比较淳朴,顺德人在做生意的信用,处理关系等,都比周边地区要好,因此别人喜欢和顺德人做生意。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喝喜酒,别的地方喝喜酒叫苦连天,在顺德,去喝就是了,就是一份情意。
黎尊乾:这个话题很有意义。希望顺德更多媒体关注和讨论这样的话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千层一面越来越普遍,改变这种状况,更多要靠文化。我作为外地人,来顺德十年了,祭祀的风俗,请客的风俗,在顺德都传承得比较好。传承传统文化,传承什么东西,一些视觉的东西,要把这些东西视觉化,活动品牌化,进行传播。
-
为何传统文化逐渐淡出?
——因应时代发展,不断发生变化主持人:通过这个简单的调查,感觉大家对顺德传统文化的传承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传统文化走到现在,也存在一些困境。像龙舟,是顺德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去划龙舟,面临着断层的尴尬。
李良晖:时代在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生不可避免的改变,有些项目要退出历史舞台,无须惋惜。像龙舟歌,是过去艺人拿着木制的龙舟,逗人家开心拿红包,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不必推广,但作为文化历史痕迹是可以的,曾经有过,但不是贡献。有些是时代产物,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状态,不必为这样的一些东西唱挽歌。
覃炜明: 慢慢的有些传统文化会淡出,一些因为生活的变化,网络的出现,给人的娱乐方式在变。网络的出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威胁,有了好处就会带来不利的影响。龙舟,看的人都少了,没有以前万人空巷的状况,几十年前看龙舟里三层外三层,二是城市化引起变化,改变了乡村的形态,村居的居住形态越明显,传统文化的传承度就越高。顺德所以传承度高,因为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城市。三是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像清明拜祭先人,如果你不拜,过几年小孩就不拜了。现在人人讲文明,什么是文明,但都停留在概念上,缺乏实质的东西,传统文化的元素,泛泛而谈,价值取向上,对这种东西慢慢边缘化。一种文化,有生有灭,这是一个过程。历史的进步,更现代的东西代替,三十年前的东西现在看可能是传统文化了。
陈安明: 元朝这个朝代才80多年,当中还有外民族侵略,但是中国文化都保留下来,也就是说一两百年来西方文化侵蚀,中国文化没有衰败,也没有像西方文化那样变来变去。美术,从架上到架下,不用画画了,但是我们还在画中国画,传统山水画。回到传统文化层面上,作为顺德的区域文化,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把文化延续下来,也就是一种群众文化基础。
我们有些东西,过去缺失,今天想补救,但是方法也不对。过去有一段时间,淡化了国学,原因不在民间,而在教育部门编写的教材。现在社会上流行背诵弟子规,我宁愿追捧三字经和千字文,因为有很多小百科知识。前段时间媒体报道广州某大学,新生入学考弟子规。灌输这个东西,有意义吗?什么才是国学的概念,启蒙归启蒙,国学归国学,不要任何时候舍本逐末。
-
传承遇阻,是项目本身的原因?
——没有氛围,而且缺乏对文化的理解主持人:传统文化传承确实会遇到一些困难,市场多元化是外因,本身人的内心浮躁,没法静下来认真领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元素,这也是重要的原因,走着走着没有那么多人接受。除了外部的,有没有和本身的传统项目有关系呢?像龙舟的雕刻艺术,如果学,要学很长时间,而且拿出去卖未必卖到很多钱,这样的传统艺术怎么传承?
李良晖:有些东西本身就是秘传。
覃炜明: 一个人的兴趣从小在一定氛围养成的。在网络广泛影响年轻人的今天,很难有人专心做一件事,不仅是龙舟,很多手工艺,没法得到很好的传承。网络的出现,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李良晖: 讨论文化,着眼点要放在精神,而不是各种现象。有些现象是转瞬即逝的,哪些精神是珍贵的,哪些只可以娱乐。我们现在是精神的缺乏,缺乏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认识。我辅导学生写字,你跟我学书法,你千万不要希望我辅导你参加什么比赛,得到什么奖,教育是认识中华文化的载体,凝聚了几千年发展的内核,你学好它,等于认识了自己的祖宗,培养感情,自然就喜欢学,学书法不在应用。但是为什么人人要学?学精神。写得好不好不关我事,只要你愿意学,认真学,懂得追求一样东西,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和成功。现在的学校、家长,带小孩去学书法,太功利,而不是培养小孩变成一个有修养的人。
我们有些东西,过去缺失,今天想补救,但是方法也不对。过去有一段时间,淡化了国学,原因不在民间,而在教育部门编写的教材。现在社会上流行背诵弟子规,我宁愿追捧三字经和千字文,因为有很多小百科知识。前段时间媒体报道广州某大学,新生入学考弟子规。灌输这个东西,有意义吗?什么才是国学的概念,启蒙归启蒙,国学归国学,不要任何时候舍本逐末。
主持人:粤剧现在也遇到了传承的困境。
陈安明: 我们的粤剧有很大的受众群体,粤剧演出很多人买不到票,依然是满场。
主持人:是因为形式有创新?
陈安明: 这些东西只是表象。我们的粤剧在更好地吸收中国更加悠久的元素,更好地吸纳,更好地继承。很多年轻人渐渐地远离传统文化,主要是人的知识面比较广,整个社会是浮躁的,现在的人想听的东西,昨天听过了今天不想听,昨天的表演今天不想看了。但以前昨天看了,今天还想看,昨天表演了,今天还表演,而且表演得比以前还要好。
-
如何挖掘顺德传统文化内涵?
——该深挖的要深挖,传播载体也应多些文化味主持人:我们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是否到位了?
李良晖:顺德传统文化有些该深挖的没深挖,该论证的没论证,我觉得很可惜。比如,中心城区大良有个民俗活动叫鱼灯,已经中断了几十年,留在老一辈人的头脑中,鱼灯还是根深蒂固,希望有机会重现,这个能否重现呢?我个人认为是可以的。每年元宵节,大良花不少资金打造与民同乐的活动,请来高级的表演团,但是外来的东西毕竟对本土人影响不大,所以看过听完没留下太多印象。但是如果我们对本土文化的特色和内涵进行深挖,一场活动的影响和意义可能更大。就像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广州紧紧抓住文化的内核,过端午,正儿八经的供奉屈原,穿起汉服,不管观众是否受用,做出来了,今天不受用,明天会受用,这就是教育,好长一段时间不搞,突然搞觉得新奇,市民也不理解,那就需要教育,这样一来二去,一年两年,三年下去,就变成一种真正文化意义上的活动。我觉得顺德在这方面应该要加强,在活动的节目中更多地体现文化味。
覃炜明:形式的投入多,影响少,还不如扎扎实实地拿一本书出来。就像顺峰山公园牌坊,刻那么多龙凤,刻一些顺德故事行不行?双皮奶怎么弄的?赛龙舟怎么赛?把一些本土的历史或典故刻上去,来的人都在看,看半天都看不完,龙凤麒麟与顺德有什么关系。
陈安明: 近年来,顺德文化部门挖掘了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项目,包括粤剧、书法、水乡画、鱼灯、香云纱,以及各个方面的人文景象。顺德祠堂南海庙,把代表顺德文化内涵的东西挖掘出来,还能挖掘很多,这是需要各方努力。
-
顺德传统文化如何走得更远?
——政府要重视,走市场化道路主持人:从政府、教育、民间、媒体等方面谈谈,用什么方式方法或载体,让顺德传统文化走得更远。
陈安明:顺德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重点在于发展本地区域文化,希望顺德文化更加包容,服务百姓服务社会。
去年文艺中心在顺德博物馆开设一个顺德艺术展览馆,同时也在广州以前的文联展厅开设一个顺德文化艺术交流的基地,一是为了活跃本地的艺术展览,对内宣传教育培训,同时也把顺德好的项目、文化艺术向外推荐,特别是在广州的一些艺术交流中心,去年也举办了相应很多展览,包括书法展览,顺德水乡画作品展,顺德美术作品展,金凤奖、群英奖作品展,在交流基地进行展出,真正做到顺德文化艺术向外推介。
覃炜明: 传统文化走得远,民间和政府都要重视。一是民间的热情还是在的,我们顺德有些东西做得不错,例如粤剧,顺德粤剧团走市场化道路,自己也能养活自己,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一些传统文化其实可以向产业化突破。二是政府观念要改变,把文化放在重要位置,提供环境,要给阳光空气水分,营造一种氛围。三是政府要做的,是引导引领。顺德足够有实力搞一个全国性的龙舟文化比赛,政府只要整合企业,搭建这个平台。眼界要放高,不要只满足于内部的交流。
李良晖:首先头脑里有文化。中山小榄,能够办一个全国性的书法比赛,人家本身就重视文化。我们去小榄搞个小活动,党委书记和镇长都亲自来参加开幕式,所以我很感慨。当年我代表佛山去韶关搞过一次书画展览,当地的文化部门领导从开幕到结束全程奉陪,这也体现了对文化的重视。
黎尊乾: 一是顺德传统文化传承确实需要政府牵头,进行切实可行的规划,召集顺德国宝级人物,集思广益,有重点地把传统文化做好;二是在推动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政府的行为要体现文化意识。像佛山新城公园的剪纸,这是城市传统文化元素,顺峰山公园的设施内涵丰富也可以实现;三是市场化,政府组织文化活动应该更多地交给市场去做,进行市场化运作;四是学校或教育机构,编写本土教材,请一些文化人士讲课,在本土推广;五是顺德传统文化,放眼全中国,前段时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永久落户顺德,但和顺德关联度不高,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
聊场总结:
主持人:按照惯例,聊场的最后请在座嘉宾用一句话来谈谈对顺德传统文化的期待。
陈安明:包容、发展。
李良晖:深入挖掘,准确定位。
黎尊乾:提炼、推广。提炼文化的元素,做成品牌活动进行推广。
覃炜明:让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登上大雅之堂。
力量:我对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态度,更多用一个词语来表达——承前启后,用这样的思维来看待,包容而不否定,发展但不遗忘,这样对待文化因素会更客观些,毕竟传统文化是中国人苛求美好的一种寄托方式,这种追求美好的信念应该永远传承,并不断壮大。
白雪公猪:很多人不愿意传统文化消失,但是却很少人愿意去继承传统文化,这很矛盾。
光酥饼:传统文化的价值要传扬开来,要让大家都看到感受到这种文化的所带来的影响,我们为什么要去学,学了有什么意义。
kingbanana:优秀的东西自然受到认可,就自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就自然会蓬勃发展。创造公平的环境,让它自个儿发展就好了。市场是客观的,物竞天择,衰落的东西总有它衰落的原因。
陈志清:顺德文化传承,很值得探讨!!!意义重大!尤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乡古村落文化保护、地理标志性文化遗产的传承(如香云纱、金榜牛乳、陈村粉、伦教糕)、状元文化的挖掘、龙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自梳女文化的探究、观音借库文化的探究、龙舟点睛文化等不胜枚举!!
东科刺秦:传统文化是否应该继承,如何继承?这点我觉得可以讨论下中国的旗袍和顺德的龙舟,中国的旗袍从中国走到世界,这是什么的一个魅力?而顺德的龙舟赛更是跟世界一起,尤其是乐从队,有些传统文化能传承并发扬,那是大家对这个传统文化的认知有一致的认同感,但是对于一些被忽视的文化,要做出特色,一个是要合理的市场化,一个是基本的传承,合理的市场化就是让传统文化走入一个正常轨道,让大家认知参与,基本的传承是在大家尚未发现其价值前,政府需要派送专项负责人或下指标保证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用文字、视频记录。还要保证流传下去。可以有专项资金专项人员管理,确保文化的多样化存在。
欧荣:其实我一直想学划龙舟,可是缺乏渠道了解和联系龙舟队,因此我觉得,龙舟文化的日渐式微除了是因为受到了现代新文化的冲击以致多数民众对此不感兴趣以外,还因为龙舟文化的传承者没有提供有效、明确的途径让民众参与龙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老钟:即使当前顺德工业发展很快速,但是我们的一些传统文化的东西还能够保留下来。留下来的东西,我们应该如何去发扬它,如何让它能够走得更远? 一、顺德传统文化有个特点,那就是各个镇街都有自己的特色,当前,各个镇街投入的力度不一样,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推动自然也是有异的。站在区政府层面,建议建立一笔专项的资金,以竞争性的方式提供,哪个镇街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保护和发扬工作做得好,以项目来申请,区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 二、区、镇、村三级政府都应该注重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展示提供舞台和机会。这几年顺德传统文化之所以这么活跃,主要就是因为给予他们的舞台多了,激发起传统文化的活力。重新让市民认识到他们的价值。不过是在内的展示,还是对外的展示,这样的机会都需要更多。 三、传统文化也可以有商业价值。很多时候,我们谈到传统文化就避免不了谈谈这些文化价值。那么这些价值如何体现出来呢?商业往往是最明显的渠道和方式。以杏坛逢简来说,应该组织一个表演团,将杏坛自身的一些传统民俗文化和民俗活动表演出来,我们去过很多旅游景区都有这样的表演的,一方面让游客认识到杏坛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这也是为这些队伍提供一个商演的机会,不用他们天天自己去找人赞助。
点烟抽寂寞:顺德应该深入地做一个“你了解多少顺德传统文化”的调查问卷,看看生活在顺德的人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结果应该让人吃惊吧?尤其是成长在传统文化断层、新兴文化不断冲击的90后,生活中面对的都是缺乏文化内涵的商品,平时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是停留在表面,试问这样的情况谈何传承和继承?
四时同景:文化与社会一直以来同生共存。以前没有电视没有KTV,小村小镇里最大的娱乐就是走街串巷的聊天、晒谷场上唱大戏等等。现在社会环境在变,文化生活不可能不变。对待传统文化对已经没有社会需求的,应该当做纪念整理到博物馆,而被社会民众仍广泛喜欢的,应该加以正规引导和扶持,不能排斥。
你有多少时间陪你的孩子呢?
由本网主办的第二届顺德“十大萌星”网络评选自启动之日起,便引来了百万人次的关注!在这场活动中,很多父母纷纷晒出家中宝宝的萌照,在与大家分享快乐的同时也传递着温暖和浓浓的爱。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萌星大赛除了让父母表达爱意之外,其关爱儿童关心儿童成长的爱的潮流也在温情地涌动着。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作为父母的您是否忘却了对自己孩子的关爱?平常应酬太多,工作太忙,陪客户,陪领导,陪酒,陪吃……您还有多少时间陪伴孩子呢?
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欢迎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