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场主持:李辉

(顺德城市网主编)

因为爱!所以表达……

这是“聊顺德”之所以诞生的最原始的初衷。

这是一个聊场,只要你愿意,这里可以听到你想表达的声音;

这更是一个情场,因为对这座城市的情怀,我们关注并思考着这座城市的一枝一叶;

这就是顺德城市网为您奉上 “聊顺德”的初衷,不掩真性情,且有智慧闪现。

当然,作为一场纪实性的聊天实录,仅缘于现场碰撞的火花和即时的反应与表达,这样的谈话难免有不到位、不全面之处,但我们的态度却是认真且投入的。

好了,闲言少述,我们开聊吧!

何劲和

顺德区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区社会创新中心总干事、中道改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赵成武

中国未来研究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顺德中小企业协会荣誉会长

杨少林

顺德区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养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步新

顺德区第一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咨询和评审委员会委员

  • 聊场前奏,给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打个分

    主持人: 上一期我们谈了“深化改革,顺德如何行走接下来的改革路”,从网友反映来看,效果还不错;这一期我们就聊一聊顺德改革下的新事物——决咨委。用何校长的话说,这个话题“挺胆大的”。在座的基本上都是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的成员,我自己也是镇街决咨委的委员。先问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大家如实作答,根据现在决咨委运行价值和运作的功效,以及现实功效的释放,请各位给现在运作的决咨委打个分,满分是一百分。

    何劲和:我打最多是70分。

    杨少林:我觉得70分也差不多。

    李步新:那我打71分吧,多一点。

    赵成武:作为旁观者,我给65分。

  • 决咨委在顺德有无必要?
    将决策和咨询结合,是迈向现代化治理的重要一步

    主持人:刚刚问了各位的分数,最高分71分,最低65分,说句老实话,其实这分数不低。前段时间我们把今天这期的话题在城市网论坛公布,引来不少网友关注,他们也很理性发表了很多意见,但如果从他们的意见和见解当中去归纳分数,80%的网友其实都给决咨委打不及格的。

    决咨委作为改革的产物,是集思广益的一个平台,从这点看是积极的。我们首先就客观地谈一下,决咨委对于现实的顺德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何劲和:很有必要诞生这个机构,但是诞生之后,怎么发挥它的作用,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好好地去探讨。在顺德来说,一个县直行政区,能够率先把决策和咨询两个概念结合起来,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从来我们习惯只有决策,没有问人家怎么决策的。现在不是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问题吗?把决策和咨询联系起来,就是迈出现代化的很重要的一步。我觉得顺德在决策方面的觉醒,那是比较早的,成立公共决策咨询委会的意义很大。

    杨少林:虽然网友指出了目前顺德决策咨询机构的很多问题,而且都很到位,但反过来看,如果有这么多网友关注,本身就证明决咨委有一定的影响力。从一个事物诞生的积极意义来讲,打70分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

    从目前政府队伍来看,很多公务员的背景非常简单,大多数是从大学出来,然后就成了公务员,从这个成长背景来看,其实他们的接触面是很有限的。如今,中国的改革也到了最深层次的时候,其实在决策的过程中,或者说在顺德的这个层级里,这种顶层设计,包括区级,镇街一级,确实有很多困惑的东西,没有办法派下去,所以为什么很多事情我们不敢做、做不了,是因为在专业的背景上,整个深度的背景、社会的功能上不完全了解, 需要中介机构或专业的机构在顶层,在各个局、各个镇街给决策参考,这种情况下诞生决咨委,不同级别的。总之一句话,政府的背景是比较简单的,需要功能组织为他提供决策参考,尤其是在三中全会提出来后,更多的是依靠市场。

    赵成武:我就从旁观者的感觉来讲,决咨委增加了决策人的一条渠道,也帮助决策人提高自己的公信力。第二,决咨委增加了与各界联系的一条渠道,第三,也提高了决策人科学决策的水平。我看决咨委提了很多意见,我关注到像叶中平、何校长他们,提的意见非常好,不是顺流而流,而是顺流过程中看到前面有暗礁、漩涡,提前提出一些问题。

    李步新: 决咨委在顺德、在全省、在全国是一个先河,体现了政府开明的态度。

  • 咨决委产生为时过早?
    符合大的治理方向,顺德觉悟相对较早

    主持人:听了各位的观点,不可否认,决咨委的产生是一种进步,但当网友真真切切地提出目前决咨委的很多问题时,就会有人发问:这个新生儿在顺德诞生是不是早了,我们顺德是不是做好了准备?如果什么条件都没具备,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上一期我们谈了,改革有时候必须得回头看看,我们的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快了,我们其他领域是不是跟上去了?比如网友提到的,我们政府的意识、机制的设置等。

    何劲和:这个其实就跟国家民主法治的进程密切相关的,决咨委就应该随着民主法治进步过程而诞生,生在什么时候,如果生在民主法治大进步的时候,这个决咨委肯定发生极大作用,如果民主法治还较滞后,就算是推出决咨委,可能它还是大打折扣的,这个和治理现代化有很大关系。

    赵成武:我是这样思考的。决策、咨询两个,首先,决策人,你是不是真心实意联系群众,是不是真心实意地科学决策,是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为当地群众创造美好的将来,真心实意地提高大家的幸福感,如果没有这个,决咨委就变成一个工具,一个程序,说得不好听是被利用了。我认识决咨委一些人,有些人的意见是很对的,也很实在的,很中肯,很真的问题,但往往被避开,为什么?官本位,自以为是,某种需要,没有时间。如果决策人没有真正认识并重视决咨委的价值,那也就没什么意义。

  • 委员真正心系顺德的不多?
    推荐+自主报名,不断完善当中

    主持人:网友谈到,对决咨委成员的构成上是很不满意的,一是官方背景的人太多,二是所谓的专家名人太多,又不生活在顺德,怎么会去相信这些决咨委员是否真的用心在对待?

    何劲和:第一届我是比较清楚,第一届有这个想法想成立决咨委的时候,首先找我们几个关心顺德的人聊,委员怎么产生的问题,第一届肯定是不成熟的,外地的几分之一,一线的几分之一,本地的土专家学者几分之一,大概是三大块构成的,一定要有实践一线的代表,也有一线本地相对务实的专家学者,另外一部分是外地的高层的专家学者,就是这样构成的,名单由大家来提,你提一个我提一个,第一届只能是这样产生,没办法的。

    主持人: 第二届呢?

    何劲和:第二届是结合第一届的任职情况,因为第一届运作两年了,有些是很积极的,有些是不太积极的,还有结合镇街部门的评价来打分的,我觉得这点不错,镇街也有推荐的,哪些应该继续做,哪些应该补充,第二届是多个领域推出来的。

    主持人:现在第二届有多少是在外地生活的?

    何劲和:差不多三分之一,反正是比第一届少了。

    主持人:你怎么看这三分之一和顺德没有太大关系的人?

    何劲和:其实他们都是很关注顺德的。据我了解,第二届区外的专家,都是平时很关注顺德,经常都为顺德重大事件发声的。

    主持人:客观上在帮助顺德发展,推动它的影响力释放的。

    何劲和:对。外面的专家我举三个例子,新加坡的郑永年,郑永年是研究中国的专家,一直都很关注顺德,所以他对顺德是很了解的,这是国外的,第二个是北京的宋世明,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顺德行政审批改革他很有发言权的,还带过专门的教研组来顺德调研行政改革问题,长期关注顺德;还有广东的周林生,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专职副会长,长期关注顺德、南海这一带的改革发展情况,这些都是就顺德问题随时发出声音的人,不是对顺德漠不关心,有什么就叫他来讲两句,不是这种情况,第二届的还是选得比较好的。

    杨少林:决咨委本身是作为顺德的一个决策参考,我们做顺德的任何东西不能闭门造车,从方向上来说,应该是没有错的,跳出顺德看顺德,如果我们老是想着自己,不从整个珠三角,整个广东,整个中国,整个全球来看顺德,其实是一种失误,所以方向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你有想法,对顺德有帮助,一是有热心,二是有责任,关注顺德,能从宏观的价值里面,给顺德提供一些决策参考。

  • 现行运作是否规范?真能释放价值吗?
    政府议事规则有待提升,委员意识也需提高

    主持人:两届决咨委的运作,就在座的各位的体会而言,整个运作机制完不完善?

    李步新:我们在具体操作方面,第一个,议事规则,刚开始的时候讲过议事规则,但是后来没怎么推。其实要发挥咨询,首先要学会怎么议事;第二个是委员的发言;第三个是委员的建议或提案,或者各种意见,到达之后什么程序去处理;第四个就是怎么公开,让咨询委员的意见让大众知道,实际上这是有倒逼作用的,但是现在这一套都没有。第二届比较好,委员会的工作机制、津贴都有了。中国式的治理和英国式的治理,我很强调后者,怎么治理呢?解决案例,解决一个具体办法,通过一个案例来解决一个办法设立规则,而不是先搞一个高大上的概念,然后怎么去落实。所以,议事规则,实施规则,检讨规则,反馈规则,这些东西,我们恰恰是很缺乏的。所以,民主实际上是从很小很小的事做起,而且是可操作性的做起,怎么投票,怎么发言,这就是民主,但要把这些东西一个一个规范好,如果你想做,就应该一步一步做好。

    赵成武: 我不是决咨委委员,所以我没有发言权。但是我听一些委员说,你们的议事程序是倒过来的,给了结论,你们通过,有没有意见。应该说,今天要解决什么问题,决策者先提出来,恐怕有这么多个问题,好,五个问题决定,大家回去思考,第二次会议,大家有什么意见摆出来,第三步,决策人把大家的意见放进自己的头脑,制定方案,第三次会议,决咨委有没有意见,没有,好通过,或者觉得好与不好,多少分,现在不是的。PPT打出来,通过了。那么,作为决策人说,我已经采取了征求决咨委这个程序已经完了。什么日子,参加什么人,他们都绑架到这个程序上了,是不是这样啊?我不知道。我反问决咨委,这个程序本身,决策人制作这个运作程序,有没有问题?

    杨少林:一个是政府对决策的理解,也就是对决咨委的理解,这个可能是有问题,这个也是一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决咨委的成员从自身来讲,也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比如说,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一种责任的承担。当然,很多委员是驻外的,这个过程中,决咨委的参与,可能积极性问题,可能方方面面的因素,比如说时间的问题,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本身是做参考的,不能做结论的东西,是提供政府决策和参考,那么他往往不去,或者代表性不够,这种影响力我认为也是有限的。从另外一个角度,从整个决策的过程中,决咨委参与的过程里面,机制、议事规则等方方面面的东西,我们还在学习的过程,也有一个探讨的过程,政府对决咨委成员的认知问题,有正确的一面,也有不确定的一面,另外一个,决咨委成员自我的认知,或方方面面受影响,决策参与的程度受影响,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的。另外,在决策机制方面,我觉得还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第二届,功能上已经更清晰了,我觉得不断在进步。

    何劲和:所以我打70分,扣30分,也不完全是扣决策者的,也有扣委员自身的,怎么理解?怎么发挥作用,持一种什么态度,这里面应该也要扣一些分,毕竟都是新的东西。另外,刚刚说到,我想到很多人大、政协、决咨委的关系问题,其实,区别是很明显的,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人大、政协要从整个国家的政体来考虑,而设立的,人大是最高权力机构,它不是咨询那么简单,政协是议政,我们决咨委最多是议事,就某项事情,某个项目,这个项目该不该投资,该不该做,投入多少,做的过程、结果怎样,都应该出咨询报告,政府的一个项目,从论证开始,到投入,到执行,到结果,都应该决策咨询,出咨询报告,这才是完整的咨询过程,它不是参政议政,政府有很多大的事情要我们一起来问。

  • 决咨委失分在哪?
    “公”字文章做好,决咨委的公信力就有了

    主持人:刚才何校也谈了,扣了30分,这30分也未必全部是政府的,也有自身的,那我们就现在围绕这扣的30分来谈,这30分扣在哪的?

    何劲和:有个网友提的问题很好,就是决咨委的全称叫什么,我就从这个网友提的问题谈起,我觉得决咨委最突出的一个点就是“公”。公共决咨委,公共、公开,公信。那这个“公”字,一定要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公共决策,政府的决策,应该说基本上都是公共决策。共决策来说,因为有的网友问到,哪些拿出来,哪些不拿出来,是不是秘密的东西很多,公共性是不是真的很少?其实不是这样的,应该说,作为一个地方政府来说,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国家机密问题,也就是说基本上都可以拿出来咨询,公共利益,在这个咨询过程中,必是公开。既然拿出来咨询的,就完全可以向社会公开的,这个咨询过程是怎样的?我们在咨询的过程中,杨委员说了什么话,我这个何委员又说了什么话,李委员说了什么话,这些完全可以公开的,不然他们不知道决咨委员有没有说话?有没有发出声音来的?政府是不是就这样问一问,我们就举手就行了,其实这个过程公开很重要。还有,咨询之后,听的意见,它最后按了意见去做没有?最后结果怎样,这个结果也应该是公开的,只有这样,能够做到这几个“公”,政府的公信力自然就出来了,这个机构存在的意义自然就出来,所以,这个“公”字很重要。公共利益就应该公开的,因为它没有很多私密,就应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过程也应该公开,最后落实结果也同样应该公开,最后政府的公信力有了,这个机构存在的意义有了,我想,抓住这个“公”字很重要。我们的政府就是人们的政府,政府的利益就是人们的利益,所以政府决策就是公共决策,公共决策都是可以公开的。

    赵成武:这个名字提出来已经是一种进步,但是由于有“公共”两个字,启发了我的看法,委员要公开,产生要公开,运作要公开,程序的编排要公开,议事规则要公开,产生的结果要公开,决策人对你们的看法也要公开。决策人可以不接受决咨委意见的,但公开出来了,这班人错了,那大家都知道。

    何劲和:不接受也是正常的,你只要公共公开就有公信。

    杨少林:某种意义来讲,决咨委是受政府委托的,它不是受民意来主持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决咨委的委员,或者决咨委整个工作,它是要有它自己的公信力和专业性,这是它参与整个工作的一个出发点,并不是说简单的受民意的委托。

    李步新:完善这个问题关键是落实细节,刚才何校长说的几个“公”,把这结果公开,从它的生产,到决策咨询,到宣传、采纳、到否决,到结果,然后回到每个委员本身,如果每个都有个过程,都这样有个很好的细节,特别是在议事的时候,我觉得咨询委它最重要的就是要发声,要说话,不是说对不对,这个没什么对不对的问题,也不是说个个采纳,但是必须要各个专业、不同代表,既然请了他做委员,你肯定注重他的专业背景,你必须要充分听他们的意见,然后公开,这些一个个环节都把它做细。

  • 聊场总结:谈对决咨委的期待

    主持人:我们来做一个结,乐观一点,谈积极一点,每个人对决咨委提出一个期待,不谈它的问题,因为前面谈了很多的问题,谈些期待吧。

    李步新:我提一点期待吧,我觉得我们这个决咨委,1+3的决策机构,特别是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应该说在原有的基础上还可以发挥更大的空间,完善的空间很大,我的建议就是做细节、做具体、做可操作性,把这个游戏规则,议事规则,以及所有的公开规则,做到底,然后应该说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了,现在不是委员水平不合格的问题。

    赵成武:我的期待很简单,不知道决咨委有没有关于生态的专家对这方面的研究,环境学的,如果有就没问题了,如果没有就应该增加。我是1996年研究这个问题的,后来我做了论文,发到国务院研究中心,我一直谈这些问题,但是政府不重视。顺德在这一方面确实也做了一些工作,顺德其实现在有很好的硬件条件,什么不好?空气不好。

    何劲和:我还是那个“公”字吧,公共决策,公共利益,公开透明,就往公开透明的方向走。一开始网友提出那么多问题,就是我们的公开透明做得不好,而且我们公共决策就该公开透明,我们政府应该有公信力,我们这个机构也应该有公信力,彼此都公开透明,我们做的公共的东西不是私人的,也不是很机密的东西,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所以往这个方向走。

    杨少林:我想,政府决策人、市民决策、决咨委委员三方的准确认知对决咨委的功能和作用发挥,起到很关键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实践认知,大家在慢慢磨合过程中,有认知的提升,三方之间的不断提升,决咨委工作就越来越能够发挥它的功能,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我觉得这是我们追求的。

场外观点网友谈

如常:目前决咨委并没有发挥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只是搭了架子,请了名头。决咨委委员能发挥多大作用视乎决策者给多大空间。

尧宝宝嘟嘟:决咨委对于顺德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但是直到现在,无论普通市民还是身在其中的委员,或许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决咨委的定位到底是什么?民间智囊团?有没有和人大、政协真正区分开来?哪怕是建言献策,是否仍然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很多时候仍然由行政部门说了算?

幸福起点:当年轰轰烈烈地搞的决咨委,到现在为止还没感受到他们的公信力。1、委员是如何选拔出来的;2、决咨委推动了哪些事情发生变化;3、怎样监督和考核委员在任期间发挥的作用。

梅山飞哥: 决咨委成员应该是属于精英阶层人士组成,与类似的机构“民情调查服务队”草根味比较浓厚的组织功能有不同,专业要求应该更高;要熟悉当地情况,最好是已长期在本地生活的。选人时不要只看他的头衔有多显赫,更要看实际的专业知识;要有时间、要有精力去承担这份工作,这一点很重要,像我们这些打工一族,其它条件再充足,时间与精力也是一个问题,毕竟要以自己的工作为主的;要有关心经济、关心民生的那份热情,这一点也很重要,不然专业能力再强也没有用;当然相关部门是否愿意把这些人士当成决策时的智囊,或向建成当地的一种智库的职能方向演变就更重要了,不然只是把这机构当成一种时髦的摆设,或只成为某些成功人士的一种荣耀,那成立这样的机构作用就不会很大了。

白白: 其实,我并不否认建立决策咨询委员会的初衷,但是,即便如此,初衷也在随着而改变。我们美名说想听到市民的声音,但一旦披上政府色彩时,就不免让人无法畅欲言了。或许最初建立的形式就不应该由政府主导,政府需要做的只不过是在旁边认真的倾听,而非真正来主导这一件事,真正理应组织这些委员的应该是第三方,或者是由其中的人自发而组织起来的。如果政府没有做好倾听的准备,没有做好接纳的准备,那这个决咨委或许只不过是像很多网友说的那样,无法真正实行它真正的目上的。

伦教糕: 决策咨询不是不好,而是好经被和尚念歪了,或者根本就没用心念!决咨委真正决咨了吗?成员是怎么产生的?不敢质疑他们的水平,就对顺德而言,他们是否真正融入了感情在里面?更别谈什么责任了。建议:将决咨委成员的建议向公众公开公布,形成民意后,政府方面就应该有所交待,否则,关在箱子里说话,说的再好也没有用。

郝屹森: 大家是不是高估了决咨委的作用和权力?决策咨询委员会只是起咨询作用,也就是说,更多层面的是技术和专业方面的东西:比如规划合不合理,而不是要不要规划;建设启动需要注意哪些东西,而不是需不需要启动。说白了,决定权不在决咨委。关键的问题是,现时公众参与决定权的机会太少!!!

不偏不倚: 作为政府的智囊,其实他们自身实力是不可否认的,但个人觉得还是在民意反馈、收集这块,委员们看的大部分是比较宏观的,接地气的不多,然后提出的建议真正到落实那块,落实者的人们一个环节不清楚,就很难到位的解决问题。

下期预告

顺德的社会管理创新, 如何让市民有更多话语权?

作为最庞大的改革体系,社会管理涉及到的公众群体无疑是最广泛的,每一位顺德人从某种意义上都是这个改革的利益相关方。因此,公众话语权的多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顺德的社会管理创新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