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场主持:李辉

(顺德城市网主编)

因为爱!所以表达……

这是“聊顺德”之所以诞生的最原始的初衷。

这是一个聊场,只要你愿意,这里可以听到你想表达的声音;

这更是一个情场,因为对这座城市的情怀,我们关注并思考着这座城市的一枝一叶;

这就是顺德城市网为您奉上 “聊顺德”的初衷,不掩真性情,且有智慧闪现。

当然,作为一场纪实性的聊天实录,仅缘于现场碰撞的火花和即时的反应与表达,这样的谈话难免有不到位、不全面之处,但我们的态度却是认真且投入的。

好了,闲言少述,我们开聊吧!

  • 顺德小地区改革,首先要和国家方向一致

    主持人: 首先很感谢大家来到“聊顺德”,咱们就不说太多客套话了,直奔今天的聊场主题吧。

    深化改革不仅是当前的一大热词,更是接下来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今天就想请大家站在顺德的立场,来聊聊顺德应该如何深化改革。

    顺德的改革就三十多年的历程来看,其实已是一种常态,从最早三来一补到产权制度改革,再到大部制改革,以及现在正在推动的社改、农改和审改,就各位的感觉来说,深化改革的要求对顺德应该具备哪些思考?

    叶中平:十八大和今年的两会谈到深化改革的时候,特别强调政府治理结构和体系的现代化,这是理解深化改革的关键。

    我把这话题引申,政府的手太多,市场的手太弱了,我认为这就是深化改革的,什么是市场作用,什么是政府服务,摸着石头过河,用我的理解,我愿意捞的,我的手就出来,市场本身就是利益体的博弈,市场充分起作用,在一个公平的环境里去运作,我觉得刚刚讨论的话题离不开深化改革,离不开政府体系的管制结构现代化,二是按照市场规律来干,政府出手的位置很小心很小心。现在中央政府出手的层面,从大的经济框架来看,以往结构很多东西要出手了。

    何劲和:这次改革提全面深化改革,我首先要理解什么叫深化,怎么理解这个深化?整个国家的改革,三个阶段三个状态,刚刚说了,深化就是动态的。80年代比较雀跃的,大家很高兴的,因为那是想改变一种落后状态,大家高兴,特别是生产力落后,所以大家充满激情地改革,90年代改革,顺德最有体会,是触动神经的改革,很有张力的改革,很激烈争论的;现在的改革,成为一种沉重的话题。三种状态不一样。

    现在顺德如果改革真要走在前面的话,我们本身要好好学习,上上下下都要,要想想为什么要进行这一轮改革,为什么把改革定位为治理现代化问题。为什么中央定了这个总体目标,大家朝着这个方向走,为什么这一轮改革要定位在这个目标,这个目标可能大家不能变,要朝这个方向走,如果实现这个目标,带来什么,给我们国家,顺德带来什么。我们都要想这个问题,想明白了才去动。因为它和前面的改革目标是不一样的,我们要知道,深化方向是这个,如果我们不想明白为什么朝这个方向走,达到这个目标会带来什么变化,不想这些问题我们就改的话,可能比较麻烦。

    叶中平:何校长这个点到位了。

    何劲和:怎么走过来的,往哪里深?为什么现在的话题是沉重的话题呢?因为现在改的是治理结构,国家的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这是对着政府来的,所以这个话题很沉重,领导改革者要革到自己的头上,而且把它作为深化改革总目标。2020年,现代治理体系、现代治理能力就要有明显的体现,总的目标。这是怎么理解深化,第二个理解,大改革和小改革怎么对接,大的到国家,小的到顺德,不考虑对接是不行的,我们都要朝着共同的目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是这样,顺德也要朝这个目标走。我们顺德这个小地区改革,要和国家对接上。

    张克强:治理现代化,用一种制度的手段进行一个改革。本来是摸石头的,摸鱼虾去了,那就很麻烦了。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改革,这一次十八大以后习总书记讲得很清晰,以老百姓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说刚好看到有点鱼虾想摸,脱离民生,搞群众路线。

  • 深化改革,政府的手不能伸的太多、太长

    主持人:叶总刚刚特别谈到了政府在治理体制的现代化化上,要达到一个基本的意识目标是放权,放财权,放人事权,让整个社会运作在整个社会体系当中检验,就没有政府干预,哪怕你想有机会伸手。

    叶中平:对。改革的最大阻力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张克强:发展经济的时候又讲到一个市场和政府的边界问题,大家一再讨论,实际上我觉得这个问题在上海自贸区推出以后,应该说这个问题基本探索有了结果。因为上海自贸区以负面清单做市场监管,现在南海也启动了“三单”管理机制,今年的政协提案我提了“四单”管理机制,通过清单制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一是监管清单,把政府监管的内容白纸黑字列出来,市场是知道的;二是负面清单,除了法律法规规定以外,什么东西不能做;三是行政审批清单,在媒体公布,让老百姓完全清楚;四是引领清单,对于政府的奖惩,有个清楚的依据。像这种清单,就是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叶中平:刘海也好,梁维东也好,他们讲过同样一句话,来顺德是企业家告诉政府怎么干的。里面的逻辑讲什么?顺德有他的今天有地理因素,这是第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是,地理产生了很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沉淀,是以地域因素作为第一点。从我的分析逻辑来看,是因为顺德这样的土地和经济发展水平,在推动这个东西,好,这个东西在推动,在发展,这里是有阻力的,政府的手太长,一个手太长是会影响治理结构的,政府的这个手长是因为操作政府这个手的是人,他是有利益相关体的,操作是有倾向的,所以使得政府操作的层面很难实现公平公正,在商业上,更加多的需要公平公正,所以商业的一种也是推动,但商业完全是公平公正吗?也不是,也需要社会民众媒体一起参与,我是这样看这种结构的。

    医院和卫生局,后者是政府部门,前者是运作的体系,当政府直接参与的时候很多问题来了,卫生局有财权,管人权,香港呢,在这两者之间抽了一个东西出来,有医院管理局,是个法定机构,制定政策是卫生局的功能,香港的两万多张公立医院病床,每年大概用香港450亿元,卫生局直接给医院管理局,等于是先政府部门放弃财权和人权,核心就在这里,把政府砍了,切了一个边界,你只是制定香港的卫生政府,应该用多少钱,其余不关我的事情,那是由法定机构干的事情,我们现在成立的法定机构去到这个位置没?没有,但起码我们走前了一步。

  • 由需求来引领改革,谁的需求更重要

    主持人:现代化治理其实不复杂,它比现在的社会节奏和社会运作的轨迹要前一点,它就是现代化,不在乎什么联邦制,共和制,一党制还是两党制,对所属的社会群体节奏上有引领性的,它就是现代化。但是我们现在为什么提现代化,就是我们现在很多模式可能滞后了社会发展,可能滞后了社会的进程,包括治理的现代化。

    张克强:其实回顾一下历史,我个人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的时候,是最现代化的,或者说是最接近现代化的,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这个毛泽东伟大在哪里,其中一点我觉得,就是先搞政权,这也属于顶层设计的一种,但那个时候没有这个词汇,我们国家规定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共同联盟为基础的这么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宪法规定的,那党领导,党怎么领导呢?党首先通过政协的协商,形成一些东西,然后在人大去通过,政府来执行,对吧?

    何劲和:对,这一套本来就比较好的。

    张克强:这就是那个时候定下来的,但是后来变了。像叶总刚刚说,很多制度没起到什么作用,所以现在又回过头去做这些事情。

    何劲和:我们往后走了,设定了之后我们就往后退。刚才李主编的说法,现代化就是往前的靠,我们往后退了,现在首先走回原来那里,再想向前走。

    张克强:其实刚才谈到一个顶层设计和执行路径问题,“顶层设计”这个词虽然说现在已经用烂了,但是我们怎么去理解真正的含义?比方说我们现在讲顺德顶层设计,城市引领产业转型。但是我首先想讲一点,这种设计是谁来做,不应该是个人来做,应该是区党委领导下各界人士来确定的,顺德城市怎么发展,是城市引领产业转型发展,还是产城互动,还是产业形成城镇化?它不是一个概念,这是三个层次的问题,那么,我们怎么做城市引领产业发展?这个是大家可以讨论的,包括更详细的,像一河两岸,都是由大家来讨论的,不是说谁来定的。这种顶层设计经过群众讨论下来的确定。第二个,何校长,我们学新加坡,学香港,学俄罗斯还是学谁,我们群众就应该在党委的领导下确定目标,然后找落实的路径。比如说现在提出了城市引领产业转型发展,怎么落实,路径在哪,有没有人明确提出这个事情?如果说没有明确提出来,我不知道怎么去落实啊,包括学新加坡,学新加坡什么东西。

    何劲和:它是不是就是现代化的标本?

    张克强:所以刚刚何校长讲的很多概念的东西,很好,概念是什么,一定要落实,什么叫现代化,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东西不够现代化,我们要改什么,它是一种需求来引领改革,社会有什么问题,我们改什么。那么我们就要界定社会上存在什么问题,我们提出这些概念是什么意思,要把这些东西搞清楚。

    主持人:我能不能这样理解,我们刚才在谈顶层设计对改革的重要性,这个大家的观点都是一致的,只是说这些事情谁在做?我们能否换一种思路思考。顶层设计是说出来的还是提炼出来的,这点是很重要。顶层包括新加坡模式,我们现在看,对我们目前有很大引领,但是当初它出现的过程,它是设计出来的还是提炼?这点很重要。

    张克强:之所以我们要强调市民的参与,因为我们以前的一些东西的搭建它是来源于实践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做顶层设计吸取以往经验,然后根据群众的意愿来描绘今后是什么样的一个蓝图,因为你有目标才知道往哪里走,描绘这个蓝图以后,我的意思是说,这个蓝图你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想到想到你能不能去落实。有没有路径可以实现,如果没有路径实现,那就是虚的。

  • 回归角色,正本清源,就是一种改革

    主持人:何校刚刚也谈到了,目标一致了,向谁学?治理体系现代化其实现在整个中国都在考虑这个问题,那么顺德如何去做?

    叶中平:我认为深化改革很简单的一个东西,顺德已经走了一大步,包括设定法定机构,问题是法定机构有没有按照原来设想的走下去?已经走得很远了。

    当时下一步棋要改革,这个棋的功能,下的时候有很多因素要考虑,很多想得不周全或者怎样,棋就下好了,但你棋的作用,你原来去香港,你的本意是什么,环境是什么,应该赋予它什么,把它落实到已经很好了。

    何劲和:正本清源本身就是一种改革,回归角色,正本清源,就是一种改革。

    主持人:当我们的社改成为一种改革成果的时候,谁愿意去正本,这是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对不对?

    叶中平:这样,我们有两个视角,一个视角是说顺德改革,好像上来了,是否还要搞一堆事情出来,像商事登记改革的“一元开公司”,南海是搞了0元,那我们是否还要搞个负一万呢?没意义。改革真的不是媒体的眼光的关注点,落脚点要落在能否为这个地方谋取福利,以这个为依归,很多东西走得很开了,把它落实下去,走它原来设定的位置,不就已经很好了。

    何劲和:这个很简单的,你讲的治理体系,我们国家的治理体系按照原来的那一套落实,可能不是现代化。比较现代化的,都走了一大半路了,把它落实好;不是现代化的,首先解决的是正本问题,正本本身也是改革。

    张克强:改革目的是什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另外一个,何校讲正本清源,谁来做?回过头来,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问题。纠正这个问题不是要靠哪个人来推动的,我一直觉得要靠某个人来推动的东西,它就不是现代化了,如果这种体系的自动能够做到,它就是现代化了。改革谁来考核,谁来考核也不是谁来下命令,改革一年两年,我们来搞个总结,不是,不是一年两年,谁来定的。它是在这过程中间,套体系里面自动就会修正,之前决咨委去香港考察,其中有个公务员和我说,特首讲的话我们也听,但和我们工作的相关性不大。因为我们要做什么事情,每个工作都有一套流程去决定,每年的工作都有一套流程去做了,你只要做好了就行了,所以,他们理念的先进性在这里,它有一套东西,到这个时间点就启动什么机制去做这个事情。而不是说,现在这个事情不行了,要加强,不是这样子的,那就不叫现代化,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是靠制度。

  • 不一定要快,顺德的一些改革很有必要回头看

    主持人:那应该如何看待现在顺德推进的一系列改革呢?

    何劲和:必须看到我们的差异性,小改革和大改革的差异性,顺德历次改革都作为试点走在前面,走在前面的标兵,肯定与整个国家的改革有差异性,有我们的个性和特点,我们就好好的研究顺德改革标兵的特点和差异性,当然,目标是不能有差异的。我们现在怎么改都要朝着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手段来改,但具体做法走在前面,哪些走对了,哪些需要更正,所以顺德怎么深化,我觉得就要研究我们现在所有铺开的改革,是否朝着治理体制现代化这个目标走,一项一项检讨。因为国家定了目标,我们不能另外再定目标。包括我们推开的三大改革,行政审批改革,社会改革,应该是很明确朝着现代化改,政府的作为问题,从我们国家来说,原来的肯定不都是现代化,比如把一些权力拢在手里肯定不是现代化,应逐步开明。

    顺德走在更前一些,行政体系改革的方向来说。社改这块,好好地思考现在推进的社改的,是实实在在地走向现代化治理,还是形式上走了,实在的步伐没有很大的迈开。顺德上下都要考虑,朝这个目标走了多远,起步了没有。谈深化改革,未必就是要加改革速度,如果方向和路径都出了问题,快反而不是好事。所以,我们现在的一些改革有必要回头再看看,再纠纠。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改革,是不是要改变这种不现代的体系,如果不是,我们的改革是不是走错了?

    张克强:它是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第二个是落实这个顶层设计的路径问题。我们要在这两个方向想清楚,估计就能把这个事情做好了。

    何劲和:如果社改这一步不是踏踏实实地,坚定地向现代治理体系这个方向走,朝着目标走起码步伐是一致的,而且社改与目标距离很重要,社改这一块,社会不真正动起来,我们整个社会对整个政府治理现代化不是真正关心起来,不是真正对接起来,政府要现代化,社会必须要对接,政府要放权,社会要接权,这个体系是要联动的,不是一方来做的。农改,是两大改革的组成部分,不是孤立的。对于我们顺德来说,既要考虑大改革问题的解决,又要想着考虑小地方的对接,还要想着我们今后向谁学的问题。

    陈修和:从某个角度来说,顺德目前的改革不是很成功,而且很多方面是失败的。上世纪90年代顺德的改革很成功,其实在这个基础上修修补补,以及不断完善本身就是一种改革的深化。现在我们要摸清两个问题:一是改革目的目标是什么,二是考核,怎么考核有没有标准。1992年的改革为什么那么容易成功,争论也好,争议也罢,这也是改革的原动力。某个程度上说我们现在的改革是被迫的,没有原动力,改革的目的是提高生产力,提高社会的治理能力,提高社会的和谐。机制的改革某种程度上说是失败的,现在总是说裁员裁员,到最后,聘员队伍也不少,公务员不做事了,聘员你去做吧。警察查车,这个是聘员,那个是临时工。

    何劲和:所以对这个改革就是要反思啊,我们甚至可以思考,大部制的模式究竟是不是现代化的模式。

  • “顺德改革如何深化”总结陈词

    主持人:时间也差不多,各位简单归纳,把各自的观点,就“顺德如何深化改革”做一下结,不一定面面俱到。

    张克强:我认为这个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是要讲制度,制度的现代化,通过制度才能实现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所以,我特别强调制度。

    叶中平:把顺德已经出台的很多改革措施把它做好,到位,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陈修和:要怎么有个标准鉴定考核改革成果,改革最后为了什么?

    何劲和: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思考,为什么现在的改革不是定位在发展目标,而是定位在治理,想清楚这两者差别,才能拿出对着目标的举措来。

嘉宾档案

何劲和

顺德区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区社会创新中心总干事、中道改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叶中平

顺德政协委员、顺德区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顺德大良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张克强

顺德政协委员、顺德区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陈修和

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顺德区国和盛文教办公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下期预告

如何看待顺德现时运作的决咨委?

作为民间的智囊团,顺德区决咨委运作已有三年多,我们如何看待现时运作的决咨委?在改革深化的背景下,决咨委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欢迎广大网友踊跃参与,拍砖灌水。

我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