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博客报第二十一期_顺德城市网
 注册写博文
谈顺德社会改革,谈幸福顺德建设,必须谈社区建设。早上起来晨运或者上班,邻居间相互打个招呼,打招呼就成了习惯;晚上同社区人相约大榕树下,沏茶聊天,互相交流就成了习惯;周日相约去球馆打球,集体性的强身集体就成了习惯。别看这些似乎并不起眼的社区小行为小习惯,它引导、养成的是一种现代社区建设的新风貌,更有专家说这是一种倡导新文化、新文明、新生活方式的“新人运动”。
一是下行与上行的关系问题,二是政策与法律关系问题,三是效果与效率关系问题,四是体制塑造与人的塑造问题,五是“国银”与民资的问题,六是经验与理论问题。如果我们因为一时困难而放弃进一步改革,我们会一下子获得如释重负的轻松感吗?只会更糟——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的风向标,顺德深化改革已经没有回旋余地。顺德,在路上!

“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广东精神的新概括还是比较好的。但精神毕竟是虚的,精神在于落地,精神在于践行,精神在于与地方实践的对接。广东精神在顺德怎么对接?就眼下来说,我想起码有三个对接。

现在顺德社会改革,一些部门为了创新,经常弄出一些新的概念,有的是为了推动工作,有的纯粹就是为了新意,这都无可厚非。但是监督员监督谁?监督个人还是单位?这个监督的对象一定要搞清楚。
不仅仅是完全采用了民意投票结果,还直面了所有的焦点问题,给予了包容、理解,最重要的是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了调整,比如裙装多要加裤装,夏装运动服加外套,买哪些类别学校可以和家长商定等等。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这次校服改革就是成功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素质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不知道那些用偏激的语言抱怨的年轻父母有没有想过,他那样的态度对孩子影响不好。从教多年,我就发现凡事斤斤计较的那些父母的孩子总是性格内向或是行为偏激,相反乐观的父母的孩子就非常积极和阳光。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希望年轻的父母多些宽容,多些理解,多些祝福……
Pasguales餐馆,是我年轻时闯荡世界的一个驿站,是我一生中极为珍贵的课堂。种种难以忘怀的经历,令我学会珍惜,包括珍惜每一个机会,每一分血汗钱,每一个来自别人的关心。因为这些东西,并不是你理应得到的;而人的成功,是需要经过艰辛努力,需要脚踏实地去奋斗才能获得的;也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会对一个异国和外族人民有着真实而深刻的了解,同样,也令我感到无论身在何处,都要挺起腰杆,做一个堂堂的中国人。
有的朋友只能交一时,有的朋友可以交永远。交一时的朋友可能是一场误会,对曾有过的误会不必埋怨,只需说声再见。交永远的朋友用不着发什么誓言,当穿过光阴的隧道之后,那一份真挚与执着,已足以感地动。挚友不必太多,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友情不受限制,它可以在长幼之间、同性之间、异性之间,甚至是异域之间。山隔不断,水隔不断,不是缠绵也浪漫。只是相思情太浓,仅用相识意太淡,友情是相知,味甘境又远。
点点点:   有这么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不知您是否认同这个观点,但意识确实决定行为。我们不是缺人,只是缺用心做事的人。

四时同景:   能不能重整某年的雄风本身就是个伪命题,都还没落力去改,就开始研究结果言之过早。人民日报说的理论挺好的:“干部总有更替,任职总有期限,但一个地区科学发展总体方向不能变,科学规划基本思路不能变,应保持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只有一任接着一任干”,但是问题是,谁愿意接着干?!

杯水喧嚣的城市:   让监督机构师出有名的同时也要有法可依。我们现在很多社会力量的介入都是给了个师出有名的形式,但没有有法可依的执行依据,有法可依的制约不仅仅针对改革执行者还有改革承载群体。比如监督机构到学校去,学校不配合怎么办?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做事的时候有人在旁指手画脚的。

湾湾:   从校服改革的整个操作过程来看,政府部门确实给了群众一个比较满意的交代,如果能以这种态度面对所有工作,我相信顺德改革的局面才能真正打开!

honkong:   衣食住行都是关系民生的热门问题,当然会被广泛关注,而校服改革是尊重民意的一小步,希望这一小步是很踏实的一小步。

秋雁落黄昏:   留学生活,挺吸引人的,新鲜、刺激,不过冷暖自知。博主能把好的回忆留下,把辛酸的记忆淡忘,这是一种豁达的人生观。

梦里落花:   “任何一个组织和机构,复杂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人际关系,尤其是权力斗争引起的离合聚散。”是的。一个组织能否良性发展关键在于组织中人的因素,是否有共同的愿景,唯有共同的愿景才能将不同的人不同的观点凝聚起来,形成实现组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产生巨大的力量。

昵称: *
内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