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年代至民国初年,大良人求医取药主要靠个体开业医生和中药铺,或用传统民间药方。其时只有少量的私人诊所,医术良莠不齐,乡人多信中医,有戴仲禹、林伯禹、游式虞、陈汉楠四大中医名家,清末只有刘卓臣为执业西医师,为大良西医业的开拓者。随着西方医疗技术的引入,1911年大良成立“基督教红十字会”,纯粹为基督教会内部组织,1921年成立“顺德大良中国红十字会”。
大良救伤队
1925年,大良工商界人士龙肇墀、黄伯仁、罗叔平、余桂卿、曾秋樵、罗机南、黄竹生等行商捐款,与周瑞川、周拙补、刘焯臣等大良医务人员组建“大良救伤队”,址设华盖路,早期队员56人,义务为市民提供治病救伤服务。据顺德政协编辑出版的《顺德文史》第十三期文章《忆大良救伤队及顺德赠医社》载述:“曾秋樵等人多次赞助带头捐款,玉促其成。”
“大良救伤队”队员大多数是顺德中国红十字会会员,他们设立了救伤传习所,为顺德四乡培养了一批救伤人才。救伤队成立后,参与了“大信米机被抢劫爆炸事件”等大良多项社会突发事件抢救行动,《顺德县志》有载:“抗日战争时期,大良救伤队和赠医社救伤成绩显著,深受县人称道。”
解放前发展史
1926年,大良成立顺德县赠医社,和大良救伤队联合经营医务,设立小型留医部,开设门诊,防疫注射业务。
1927年,县政府成立了卫生科,在大良兴办县“中西公医院”,址设环城路,此为第一人民医院前身。
1931年,大良金榜设立“平民医院”。
1932年6月25日顺德县立公医院的公文
1933年,“中西公医院”改称“县立医院”。
1938年,顺德沦陷,医院被洗劫一空,被迫停办。
1945年,至1945年才重新筹建县立卫生院,194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址设环城路,由西医师卫生科长翁润苍兼任院长,设病房、产房各一个,床位26张,西医师8人,护士职工9人。
同年,金榜平民医院(来苏院)改为传染病院,并成立社会服务部,组织医务人员轮值为群众治病。
县立医院旧照
民国时期,正牌医科大学毕业的严宝筠、周拙补、曾少啟、罗守真、林道芳、梁汉伟、阎仲葵、李仕凡等均在大良开业。
由此可见,顺德在解放前虽已有医疗机构存在,但总体上一直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
编辑:方钰淇
来源:大良文化
图源:顺德档案史志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