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德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地方,收藏着许多的革命遗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老地方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今还知晓这个地方的人文故事的人寥寥无几。
梯云里现在位于原大良第一人民医院大花坛附近,从多瑙河西餐厅旁边进去不远就能看到。据说清末时这里有两间祠堂,十六户人家,这些人分别来自香山县、新会县、东莞县、南海县、顺德县等。在聚族而居的北门,如此复杂的构成,实属罕见。但对应其罕见的还有一段段辉煌时光。
图/顺德城市网网友“西行漫记”
清代官帽上的顶子代表品级官阶,不同颜色的宝石代表不同的官阶。而这个被淹没在城市建设的洪流之中,地图上都难以寻觅的梯云里,曾经聚集的绅士名流不少。如榜眼林澎年(南海人),进士冯文骞(顺德人),举人谢应元(东莞人)也在其中,他们有的出生于此,有的世居于此,官阶高低不等。这些官人来往于梯云里之间,其官帽颜色不一,于是梯云里也曾被称为五色顶子巷。
由于官宦出入要抬轿上落,所以这里的石台阶做得特别阔大,“当时车马如龙,冠盖云集,盛极一时”。
1911年辛亥革命打响后,梯云里三号的主人何植庭不甘落后,毅然打开大门,以大无畏的精神欢迎民众入内剪辫闹革命。北门一带的穷苦大众听闻后,蜂拥而至,络绎不绝。若干年后,据亲历者回忆,当时剪落的辫子大概装满了两三个桑箩。
而且在当时,罗景泉及其他一些革命人士发动了革命活动,梯云里三号就变成革命人物进出之所,兴旺一时。
1924年冬,为了理顺党团组织,明确党组织关系省党团联席会议上决定:“顺德成立党支部”。随后,中共顺德县党支部在大良正式成立,李民智任书记,党员有龙乃武、郭竹朋、罗享、郭新、卢达云、李伯廉共7人。此时的支部就设址于大良北区梯云里六号。
从清朝的官员涌动,到革命时党员络绎不绝,梯云里在旧时的辉煌,也是一时无二。但如今,梯云里已经成为了被遗忘的古巷,或许在某一天,曾经的辉煌也会渐渐无人知晓。
来源:编辑整理
编辑:林伊敏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