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豸浦”由来
■人物背景
胡亦常(约公元1785年前后在世)字同谦,一字豸甫,顺德均安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中举。负诗名,以五言最为出色。
胡亦常生卒年均不详,约清高宗乾隆五十年前后在世。性至孝,有大志,好古学。年二十五,即以诗名。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人。入都后,与钱大昕交。既下第南归,与戴震同舟,手录其所著书,拟刊之。又致书钱大昕,欲志于经术。以多啖瓜粜解喝,得胃寒疾,抵家病卒。殁后,钱大昕为著墓志铭,村民立牌坊纪念之,上题“豸浦”二字,并以为村名。亦常与冯敏昌、张锦芳齐名,称为“岭南三子。”其为诗妙悟天成,能于南园诸子外,自成一家。所著有《赐书楼诗集》和《清史列传》行于世。
才气横溢被称为“神童”
据《顺德历史人物》记载,胡亦常的父亲胡杰是当朝大名鼎鼎的翰林,由于性格耿直,其父得罪权贵罢官南归,五岁的胡亦常也一同回乡。
胡亦常非常聪敏,回家路上途经的地名,他都可以一一说出来。第二年,他更是每日背诵上千字的文章,被人称之为“神童”。到10岁的时候,《四书》、《五经》和《三传》已朗朗成诵。此后,他博览诸子百家,发为诗词歌赋下,情辞并茂,卓然不俗。十三四岁时,才气已传遍临近州府。胡亦常学习勤奋,不仅诗词出众,还写得一手娴熟的章草。时人把他跟本县张锦芳和钦州冯敏昌称为诗坛“岭南三子”。当时著名诗人钱晓征认为亦常的诗“妙语天成,能于南国诸子外自成一家。”《粤东诗海》称道他的诗作“敏妙超常”。亦常在各诗体中,特以五言出色。
由于不喜欢枯燥无味的八股制艺,胡亦常一直到28岁才中举。诗人出身的考官李文藻慧眼识才,深为器重,特意在当时中国文坛盟主纪晓岚和钱大昕面前郑重推荐。纪、钱二人读了亦常的诗文,也嘉许不已,遍示京中文士。
巧遇大学问家戴东原
有一次,胡亦常出外,面对眼前美景,不禁吟起诗句:“音秋边戍,拔剑去射雕!”他的旁边,正站着一位老人,听到他的咏句,不断点头赞许,但他并没有发现这位老人。后来这位老人下山,不小心被石头绊了一下,差点摔倒,胡亦常连忙上前扶住。到了山下,上船过江,胡亦常很快就挑了个临窗的位置坐下来。但这位老人却行动缓慢,他到船上时已经没有地方坐了。胡亦常于是把临窗的位置让给了老人,自己却缩在船的角落里。面对江上美景,胡亦常马上拿出笔和纸书写一首《村夜》:“残月坠秋空,人家水色中。梦醒孤客望,舟泊故乡同。远鼓沉虚响,流萤避暗风。荒鸡啼太早,消息夜潮通。”
老人不禁赞叹说:“好个村夜,月朗风清。小伙子,可把你的诗集给我看看?”胡亦常恭敬地奉上。老人一边看一边点头,问:“你是哪里人啊?”他答道:“学生姓胡名亦常,家住顺德艾步。”老人问:“父亲呢?”他答:“家父胡杰,供御史卑职。”老人说:“原来是监察御史大人的公子。你回去告诉父亲,诗集姓戴的老头子拿去看了。”说完把自己未曾发表的书稿给胡亦常读,并让他写点读后感。后来胡杰知道后,惊喜地说:“孩子所遇的是大学问家戴震!他的书稿你要好好研读,领会其中的精髓啊!”
英年早逝世人惋惜不已
在胡亦常30岁的那年夏天,他在外一路舟车劳顿,多吃了瓜果染病,感暑发烧,腹泻不止。尚未到家,便一病不起。其遗腹子出生不久也夭折,他的妻子此后再未立嗣。
胡亦常死后,南北师友悲痛。清代著名诗人兼书画家黎二樵写悼诗“惜哉胡豸浦,吾辈失风骚”;远在北京的翰林学士钱大昕为他写墓志铭,叹惋天妒英才,美材遽折。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