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顺德文化 > 文化热点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杏坛人龙舞舞出顺德魂



人龙舞
 
  林普宣年轻时便是顺德杏坛镇光华村响当当的人物,虎背熊腰、声如洪钟,舞狮、武功样样了得。

  30年光阴荏苒,林普宣年华老去,虽然年过八十,但他秉承的浩然正气犹在。最让人称道的是,他带领光华村的年轻人传承了一项绝技,将家族在150余年前创造的人龙舞发扬光大。

  2008年6月,国务院正式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佛山新增七项国家级“非遗”,其中入选国家级“非遗”的佛山人龙舞正是以光华村为代表的“人龙舞”。昨日,记者慕名来到顺德杏坛镇光华村,一窥究竟。

1
状元归故里 村人舞长龙

  杏坛镇文化站站长邓家声向记者介绍人龙舞的历史:相传清朝同治年间,杏坛镇光华村就已兴起人龙舞,距今近150年。同治十年(即1871年),光华村人梁耀枢金榜题名,高中状元,乃广东历史上三大状元之一。为迎接状元荣归故里,林升辉师傅与村里的武功高手们发起180人表演的人龙舞。之后,光华村每逢春节、元宵、五月初八天后诞及其他大小喜庆节日,都会上演人龙舞。但是解放后,光华人龙舞曾一度停演,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1995年。

  邓家声至今清晰地记得1994年的元宵节,光华村的林普宣带领本村青年在旧政府门前灯光球场上舞狮,舞狮表演吸引三千多乡亲前来观看,邓家声感慨场面壮观。林普宣跟邓家声说:“舞狮还不算什么,人龙舞才有气势!”邓家声好奇地追问,才知道光华村有这样的绝技,而林普宣正是家族人龙舞的传人。作为杏坛镇文化站站长,邓家声意识到这是急需保护的文化遗产,他鼓励林普宣去组织人龙舞。此后,在杏坛镇政府、港澳乡亲和本村企业积极赞助下,一批年轻的光华人龙舞接班人脱颖而出。

  光华人龙舞第一次表演是在1995年初的元宵节,他们参加杏坛镇元宵大巡游,邓家声回忆当时的场景:“那是人山人海呀,有上万名乡亲观看人龙舞表演。”

  2005年11月底,光华人龙舞参加岭南民间艺术汇演,他们在广州上下九广场、英雄广场、天河体育中心南西广场进行表演,引起轰动并一举夺得汇演冠军。邓家声说,从2005年底在广州表演捧回金牌后,光华人龙舞名声越来越大。每逢春节、中秋节等佳节,周边村甚至顺德内外的人们会慕名前来光华村观赏人龙舞。而1996年以后,声明远扬的光华人龙舞年年都参加杏坛镇元宵大巡游。

2
加入新元素 农闲时亦演

  苏求应是当地一个普通的农民,但是他还有另外一个不同寻常的身份:人龙舞第4代传承人。1995年苏求应那年正值而立之年,刚刚参军复员回乡。出于对人龙舞的热爱,他师从七十高龄的光华人龙舞的第3代传人林普宣。

  说起自己的师傅,苏求应告诉记者:“林普宣年轻时候是习武之人,虎背熊腰,力大如牛。二十多岁耍人龙舞的时候,他担当龙头。龙头的身上有四个小孩,肩膀上的孩子是龙角,左右手臂上的孩子是龙腮,而缠在腰部孩子则是龙头。现年八十高龄的林普宣虽然不舞龙了,但是担当这支队伍的总指挥。”苏求应说:“我担当龙珠,相当于舞狮表演中的彩球。”

  苏求应介绍,人龙由148个有一定武术功底的运动员组成,分为龙趸(底部)和龙身(上部)两个部分,分饰龙趸的运动员个个威武有力,穿上一式深蓝色服装,饰龙身的运动员穿上一式橙黄色的服装,两手持红色绸帘骑在饰龙趸运动员的肩上。人龙表演由“起龙”、“腾龙”.、“盘龙”等多个部分组成。

  记者在光华村人龙舞训练基地上看到了一条150多人组成的“人龙”。演“龙趸”的大人用肩和腰承托着小孩;而演“龙身”的小孩则骑到大人的肩上,不仅双手要不时地挥动红色绸带作“龙爪”舞动状,双脚还要紧紧挟住“龙趸”的腋下。一个“龙趸”与一个“龙身”组成一节“人龙”。听见一阵锣鼓声,演“龙身”的孩子们从后至前,个个后仰躺下,头紧靠着后一节“龙身”的左大腿,节节紧扣,成了一条长长的“龙身”。

  随着锣鼓声起,大人们肩上背着几十斤重的男童串联成数十米的“人龙”,来回走动,表演出各种优美的造型,比如舞出S形、摇摆、转圈、高低起伏,场面壮观。

  苏求应告诉记者,舞龙的人大都是光华村的村民,大家在农闲时或进行这些体育运动,每年至少表演7次。新一代传人在传统人龙舞表演套路中加入新的元素:“道具上我们增加了旗帜等,我们还创作了新的舞步和舞姿,这样百来人舞起来更加壮观。”苏求应说,最重要的是光华人都体会到了“龙魂”, “龙魂”是众人团结一心,高度协作,汇聚天地间的精气神。

3
成功入“非遗” 欲成旅游业

  2008年6月,国务院正式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佛山新增七项国家级“非遗”,其中入选国家级“非遗”的佛山人龙舞正是以光华村为代表的“人龙舞”。

  经历三年“申遗”的坎坷历程, 苏求应欣慰地说:“人龙舞成功成为‘非遗’,我们觉得很高兴,我们家乡这么好的文化被人所知,我们的付出得到社会的肯定。”

  但是苏求应等人并不因为“申遗”成功而松开紧皱的眉头,因为光华人龙舞在传承发展过程困难还不少,首先是资金问题,其次是人才培养问题。他掰指一算:“人龙舞的一次出场费是2万元左右,可是舞龙的至少135人,队伍里上有60岁的老人,下有8岁的小孩,出门一定要买交通保险。除去交通、食宿、饮料的费用,每个人100元左右的出场费,这样算下来,队伍收入的钱只能够维持日常训练、服装修补等费用。如果从商业上来说,我们付出的与收获的并不相等。尽管镇政府和一些企业老板给过一些经费,但政府给的是有限的,而有些老板也觉得人龙舞投资大收益小,支持力度慢慢减弱了。为了传承这项文化,我们再困难也要走下去。”

  苏求应说:“我们现在还只是农民队伍在舞龙,专业性不高,商业化不强。”苏求应很羡慕湛江人龙舞队,因为他们走出了业余、非专业的圈子,进入旅游产业。他说,自湛江人龙舞、醒狮成功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湛江市旅游部门大力挖掘这项特色文化资源。今年五一假期,湛江举办人龙沙滩旅游文化节,组织180多人合成5条表演,表演了“双龙出海”、“五龙戏珠”和“盘龙高塔”等新套路,场面壮观。
 
  苏求应最大的愿望是光华人龙舞也能走进旅游产业,在这个平台上茁壮地成长。但是杏坛镇文化站站长邓家声却不这么认为,他说:“能看到人龙舞一代代传承下去而不消失在人世,我已经很欣慰了。”

■名词解释

人龙舞

  光华人龙舞是在民间南派武术的基础上,吸收民间舞蹈、武术的元素发展而成。人龙舞一般由数十人或上百人组成,全长数十米,形成一条饱含精气和神韵的“巨龙”。表演者随着铿锵的锣鼓节奏,表演各种舞段。



(编辑:yukio)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DV大赛记录身边的好人好事
下一篇:《顺德工人》创刊号发布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