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7年,高考恢复后踏入华南师范大学开始就注定了他与古典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三十年,即使身边有不少一度共话诗词的同学或好纷纷转行,他始终如一地坚持着他的文学之路。他是陈建华,一个读书人。
陈建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系主任。爱古典文学,如今排在他的书柜里文学著作过万册,不少书已经是绝版,陈建华看书或买书都有一个特点,出版社要正规,原著最好。用他的话来讲,做学问他喜欢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出来的东西才有味道。在陈建华家里,从大厅到书房到藏书室,随处都是书,可谓是名符其实的“书屋”。
农村孩子拼了命读书
顺德城市网:陈教授,我知道你是“文革”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考上了华南师范学院,而且你选择了古典文学作为自己的主修,用现在学生的眼光来看,这可是一门无趣的学科。
陈建华:我是农村的孩子,我在大学以前读书基础并不太好,真正意义读书从大学开始。那时每天晚上一到七点,整个学校浩浩荡荡的学生就会涌向图书馆,我有一帮书友,每次去图书馆我们还得派‘特攻队员’抢位置。
除了看书,我和当时几位学友最喜爱的就是把一个月省吃俭用下来的钱到学校附近的一个书场去淘书,那时的书好在够实惠,现在我出差都会买一些好书回来,有一次妻子看到出差回来的话提着几个箱子,不禁好奇:你买那么多苹果回来干什么?打开一看全是书。
我们当时我们读书的氛围很好,基本上没什么谈情说爱。在华师的四年大学,真的是拼了命去读书了,那时的我们都很简单,每个同学有一个概念:读书就是事业。那时我们读的书比较专,老师要求我们背诵大量的文学作品,而且还得讲,讲了还得评分。至今我还很庆幸当时大量的背诵,现在在有需要时后说上两句。
读书不要太杂,要精
顺德城市网:刚刚你也谈到了读书比较专,那现在不少年轻人看的书都很繁杂,有不少年轻人认为社会需要的是综合人才,因而无论什么书,都得看点。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陈建华:苏轼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读的他诗词我最喜欢在旁边做笔记和旁批,一边作赞扬一边又做批判,当中是奇乐无穷。我研究苏轼时就是专注把他的作品读懂,读透。
我建议我们年轻人读书时不要太杂了,最好是先读完一本或是一类的书,读通透了,后面再散发思维,触类旁通,书上的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
读书价值在于处事方式、思维
顺德城市网:一般搞古典创作的人给人的感觉都是很严肃的形象,但我听到学校不少学生对你的评价都是风趣幽默,古典文学在你口中都“活”起来了。
陈建华:其实做了几十年的文学,倒是有些东西在书中学会看透了,生活上的很多东西,我们古代文学家讲得很通透的。比如读菜根谭的书,他就把生活写得最为通秀而且潇洒,用心去读他的书,生活也就那么一回事。
很多年轻人把书读了却不会用于生活,所以现在不少年轻人总觉得应对职场难,人际关系紧张。读书,不是死读书,要学以致用,把书里的道理技巧用于我们的生活。真正读懂书的人,他在处事方式、思维、观点都会不一样。
不读《论语》,不成读书
顺德城市网:面对当代年轻人读书快于追求快餐式消费,你怎么看?
陈建华:年轻人不管你涉猎当代的书有多广,有些经典的书,历史深沉后流传下来的经典之作,年轻人还是得读的,这些由历史积聚而成的精华就是我们文学的一个‘根’。面对现在不少年轻人读书的浮燥,年轻人读书不能只是一味地留任于表面的浅尝辄止,要真正地静下来认真地读上几本有价值的书。
要知道像《论语》、《孟子》、《三字经》这些经典,那都是历史积淀下来的,每每能让人出口成诵,如果连这些中华文学最基本的根都没读过,何以谈读书,现在很多所谓的畅销书,那都是被转修再转修的理论,其实很多书就是把前人的东西翻译成白话文而已。
□雯雯 (编辑:谢全)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