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之后的逢简岭南文化艺术展览中心,将是人们认识逢简的窗口
顺德城市网消息 (记者郑勇亮) 小桥流水人家,绿树古阶泛舟——质朴神韵美在逢简。逢简村民风淳朴,生活悠然,传统的文化与历史活动依然流转,宁静的河岸与苍翠的古树勾画出和谐宁静的家园景象。
专家称赞:逢简“圣地”潜力无限
昨日(11月28日),在逢简和之梁公祠内举办的“公众学堂”中,台湾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副教授、悉尼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博士钟秀梅也表示:“逢简是一个圣地,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和文化传统使得逢简极具社会历史价值,非常具有发展水乡生态产业的潜力。”
不仅专家看到了逢简的前景,不少敏锐的商人同样如此。正是由于看到了逢简的潜在发展前景,在大良从事了近20年通讯行业的逢简村民李雄强,于两年前毅然辞去收入不错的工作,回到了逢简开起了一家甜品店和火锅店。李雄强说,“逢简这几年变化的确很大,前景很不错。”
其实,逢简的潜力不仅来自她原本的“圣地”基础,还来自她作为全区“理想村居”打造的示范点。
今年,杏坛镇启动了逢简村社区综合发展项目,探索推进逢简“理想村居”综合改革示范村的建设,以社区营造的概念,推进社会参与共建共治、社区经济共融发展、社区保育农村活化三大工程,目前效果初显,10月份,逢简村获得“中国最美村镇”典范奖,是华南地区唯一获此奖项的村镇,同时,成功入选2013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外围展项目,成为首个入选这一国际性建筑双年展外围展项目的岭南水生村落。
硬环境:复活逢简岭南水乡神韵
河涌的保洁、新式垃圾站的修建使用、绿化工程等美城行动的开展,使得逢简的环境变得更加优美,漫步逢简,让人感受到的是水乡的静谧和雅致。
近年来,逢简对村内不同年代的古桥、祠堂、牌坊等古建筑进行了修缮保育,使得大量的古建筑在逢简得到了呈现。明远桥,巨济桥,金鳌桥是逢简最古老的三座石拱桥,村内70多间古祠堂逐步得到了修缮保护,正计划重建的具有近500年历史的逢简进士牌楼,铭记逢简历史上的十三位进士,将是彰显逢简人杰地灵的一扇窗口。
昨日(11月28日),在逢简和之梁公祠内举办的“公众学堂”中,台湾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副教授、悉尼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博士钟秀梅也表示:“逢简是一个圣地,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和文化传统使得逢简极具社会历史价值,非常具有发展水乡生态产业的潜力。”
另外,集旅游服务与社工服务于一身的综合休闲场所逢简驿站,已于本月正式启用。建成之后的岭南文化艺术展览中心将是人们全方位认识逢简乃至杏坛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逢简饮食文化街将为水乡生态旅游注入非一般的美食元素。
软环境:生态和谐与水乡文化齐驱
目前,社区经济的概念在内地还少有提及,更缺乏成功案例,杏坛正借助香港的专家团队将逢简打造成内地社区经济的先行者,探索出成功的社区经济发展道路,用社区经济赋予逢简水乡旅游的特色内涵。
社区经济作为一种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可将社区内互不相联的各种经济成份变为利益共同体,建立一种新的经济生产方式,从而带动社区乃至更广区域的经济发展。
依托村内的祠堂、学校等场所,建立乡村书院,营造社区公共空间。以书院为基地,动员村民共同参与,从事传统特色手工艺保护与开发、农业生产展览、村民就业培训、村庄历史展示等,在激活历史遗产、保育传统文化的同时,改善村民生计。
发展乡村生态、休闲、体验旅游。在统一规划管理的基础上,将住宿、餐饮、讲解、商品销售以及其他旅游服务项目尽可能交由村民合作组织承办,鼓励和引导村民通过组织协作的方式积极参与,成为生态旅游项目的推动主体而非旁观者。
杏坛镇党政人大办公室蔡敏珊告诉顺德城市网记者:“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入户调研摸底,根据调研结果确定要开展的社区经济项目,组织生产小组或合作社,进行比如特色食品梅酒、鱼干、腊肉、双皮奶等的生产,有机农产品种植和农业体验项目等。”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