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之美宛若诗篇,岁月流转韵味不减。
对于有着一批丰富的岭南特色建筑群的大良而言,老建筑活化利用,也是发展文化旅游、打造地域品牌一个绝佳的切入点。据统计,2024年法定节假日,大良街道重点景区共计接待约714万人次,同比增长19.79%。文旅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文化传承之桥梁、百千万的助推器。
顺德越来越多老建筑活化项目“火出圈”。
当越来越多老旧建筑活化项目“火出圈”,大良不仅乘势再推10个拟招商的老建筑活化项目,并从老建筑活化项目的文化传承的深厚底蕴,主理人的创新视角,再到设计运营的多元化探索,探讨如何让更多的老建筑在现代都市中诗意栖居,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文化传承:让老建筑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近年来,大良积极推动老旧建筑的活化工作,打造出织梦园·织隅、蚝宅社区艺文空间、龙桥私厨等一批亮点项目。日前,由顺德区大良街道办事处主办的“古韵新声:老建筑在现代都市的诗意栖居”分享会举行,活动举办所在地小熊织梦园不期馆,历经岁月洗礼,如今已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它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工业风貌,更融入了现代设计的精髓,成为了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独特空间。
老建筑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独特空间。
清晖园博物馆副馆长张凤娟认为建筑是文化载体,凝聚着老百姓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此,老旧建筑活化要更多地从人的生活舒适性去思考。
“要深挖老建筑一砖一瓦的文化和故事。”名扬里艺术馆馆长黄媛表示,只有唤醒了顺德人骨子里的基因,激发对艺术的喜爱,并通过新颖的、多样化的角度进行宣扬,为年轻人提供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才能直达文化的深邃。
百年蚝壳屋重获新生,被打造成蠔宅社区艺文空间,通过举办文化展览、艺术工作坊、艺术驻地计划等活动,促进文化交流和创新,培育在地文化生产力,共建一个能回应当下的交流场所,成为连接彼此的社区枢纽;名扬里艺术馆经过近17个月的修复,成功恢复了老建筑的原貌,成为一个专注于艺术活动的空间。
老建筑活化利用,是发展文化旅游、打造地域品牌的绝佳切入点。
两个老建筑活化项目均位于大良街道升平社区,该社区党委书记李志业表示,老建筑的活化关键在于挖掘当代社会价值,从文化价值角度来看,老建筑见证了顺德的历史,也承载了一代人共同的回忆,因此活化要更加重视建筑的历史意义得到恰当展现,才能达到丰富城市内涵、彰显独特魅力的目的;从经济价值角度来看,打造具有地方独特性和魅力的老建筑活化项目,对于游客和市民有比较大的吸引力,2024年升平通过举办鱼灯会,成功吸引了超过4万人次市民走入社区了解顺德文化,老旧建筑活化带动社区商业发展,为社区提供文化创意经营发展空间,让记忆性的资源成为生产资源;从教育价值角度来看,通过组织历史文化教育活动,打造研学路线和手工作坊,为市民游客深入了解本土文化的机会,让活化的老建筑成为市民游客重新认识城市的空间载体,激发对本土文化热爱。
走向新生:以独特的视角和理念引领老建筑发展
龙桥私厨、民信双皮奶旗舰店、厚街蚕房私房菜……大良是顺德旧城所在地,对老旧建筑进行活化,将其转变为文旅空间,不仅是对顺德老城历史文化的敬重与延续,也是为城市注入新活力、增添新魅力的重要手段。
如果说老旧建筑改造活化的第一要义是真实性,那么在此基础上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设计和运营是让它“长红”的关键。
大良街道沿江路的小熊织梦园项目原为1960年创办的东西区布厂,于1964年、1983年先后转为棉织厂、顺德市大良塑料织造联营厂,最后于九十年代停产闲置。2018年小熊电器竞得该厂房20年的使用权后,聚焦当代青年群体,对工业厂房的特色建筑和文化内涵进行创新性转化,打造休闲文旅综合体,引入精品民宿、时尚餐饮、茶艺馆等多元业态。
在不期馆能看到很多年轻的元素。
“我们着重点在年轻化,在老建筑,越年轻化的内容越有冲击性。”不期馆位于小熊织梦园,项目发起人刘铿说不期馆有泥塑、插画、展览等,游客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既可以买到有趣东西,还能看到很多年轻化的展览。而不期馆每次邀请有活力、有朝气的年轻艺术家举办展览,希望营造一种良好的艺术氛围。
“设计者把项目做成后,吸引人关注,而经营则是让人反复、持续不断地来。”顺德·味空间餐饮机构创始人陈景表示,老建筑活化的定位很重要,就像他们之前做的“苔藓咖啡”,耳目一新的设计和独特的意境吸引了很多流量,但他们通过运营、策划让它不断地和消费者产生共鸣,这才是它“长红”的关键。陈景认为,老建筑活化后暂时改变不了一座城市,但可以改变游客对顺德的印象,当这种正向的声音和观点越来越多时,就能提升整个城市的影响力。
艺术放在老城区,对于街坊来说,可能会存在隔阂。蠔宅社区艺文空间主理人廖倩婷则带着团队在升平“闯”出一条新路。蠔宅社区艺文空间以南门罗氏祖居为载体,对其进行改造,据廖倩婷介绍,前期蠔宅的坐垫制作、绿植种植等,发动居民参与,唤醒记忆,并通过不断生长和添置内容的空间,凝聚起群众力量,实现了文化交流、培育本地文化生产力和推动社区营造多赢的局面。
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成效的好坏,取决于它是否发挥出适应时代发展所需的功能和价值。大良作为顺德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富,不同时期的老建筑,见证着顺德过往的民风民俗和发展足迹。未来,大良街道不遗余力推进老旧建筑活化建设为文旅空间工作,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和城市品质提升。
编辑:钟柳梅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