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龙舟竞渡在何时,最早的龙舟是什么,龙舟的嘴上为什么要放许多米饭?……
5月27日,临近端午节,在顺德区委老干部局指导下,红耆大讲堂系列活动之《顺德记忆——寻找家乡的故事》专题讲座举行第四期,主题为“五月端午话龙舟”。专题讲座由顺德区老年干部大学携手顺德区历史文化研究会合作开展,长期研究顺德历史文化的文化学者李健明主讲。
“古代舟用作将不好的东西送走的一种工具,古人把鸟放在舟上,因此龙舟在古代有‘鸟舟’之说”讲座中,李健明介绍,他研究龙舟多年,考究后发现,最早的龙舟应该称为“凤舟”或“鸟舟”,因为后来皇帝乘船出去,后来慢慢称呼龙舟。
“端午吃烧猪、粽子,最早的粽子有2个角,其实代表了牛角,但当时牛是耕种的主要力量,粽子的2个角来替代。”李健明认为,古代龙舟嘴里放许多白米饭,是当时把龙舟的嘴代表了祖先的嘴。
龙舟不同部位的文化解读,龙舟在乡间的地位,农历五月与龙舟竞渡的关系,龙船饭的文化解读……讲座中,李健明通过图片和文字结合,将自己研究的内容生动形象地与现场离退休干部分享。而通过对这些端午和龙舟文化的研究,让老干部知道了所处顺德的人文底蕴以及文化构成,从而对顺德有深度的了解。
“下次我还来听。”顺德区老年干部大学学员宋伟珍说,作为摄影爱好者,也经常拍龙舟,这堂课将端午、龙舟等历史讲得生动形象,让自己受益匪浅,了解到很多顺德历史和大家参与其中而又不知道的很多传统文化细节。
接下来,顺德区老年干部大学将继续与各单位合作,深挖本土文化素材并开展相应的讲座,让离退休干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顺德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讲好顺德故事。
编辑:万家长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