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城市网消息 33年前的一个厂子——大进制衣厂因其在特殊的背景环境下挂着“第一个‘三来一补’”的帽子而备受关注,可是它对于顺德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
顺德社科联专门成立了课题组进行历史考证和研究,也针对此命题召集了文化类研究专家进行了研讨,昨日“大进往事——中国经济转型的一次历史选择”研讨会上,专家们都非常激动,争辩热烈。对于是否全国第一家,和整个考证过程是否完善,专家们也毫不客气地提出了“质问”。
争论一:是否真的是全国第一家?
课题组由独立学者李少魁主导、宣传部副部长沈涌担任顾问,在研讨会的开始,李少魁展示了在课题研究中通过访谈、搜集资料的方式所搜集到的证据。
这些证据包括,1978年6月23日签署的“三方协议”委托顺德县容奇镇服装厂来料加工,1978年10月17日“顺德县容奇镇制衣厂”获得顺德县工商局核准(容字084营业执照),1979年6月12日顺德县革委会直接商报省革委会习仲勋主任、杨尚昆副主任的043号文件,1979年6月7日容奇镇革委会上报顺德县革委会的《开展来料加工装配业务大有可为》报告,1980年7月28日顺德县工商局核准更名“顺德县容奇镇大进制衣厂”,广东卫视《顺德改制》历史纪录片关于大进制衣厂的片段,容奇镇制衣厂1979年6月6日的八个月小结,广东大进纺织服装实业公司发展史(1978—1991),广东大进纺织服装实业公司获省级以上奖项荣誉一览表(1983—1991)。
李少魁还展示了采访原广东省革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黄静波访谈的图片,播放了香港旭日集团总经理杨勋(签约方)访谈录和原顺德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黎子流访谈的视频。课题组认为,目前在省内、国内还没有能够提供同类证据齐全、要素完整的案例,因此大进制衣厂应该是没有争议的国内“三来一补”的首创企业。
李少魁的介绍话音刚落,文化学者邓箫文就举起了手要发言。“现在是东莞太平手袋厂和顺德在争‘第一’,我看过太平厂注册时间是1979年9月,粤字001号,但未知开工时间,那是否早于大进呢?另外,像623签约意向书,太平厂是否有类似的证据?另外,全部访谈对象都是利益相关者,是否能更加完善,访谈当时的工人、当时的领导,应该需要更多层面、更加全面的论证,会更加完善。”
对于这点,不少专家表示了赞同,“既然是历史考证,那么就尽可能地做到完善,具有最强的说服力”。同时,学者们也补充了很多历史细节,比如当时的紧张环境。
争论二:墙内开花墙外香是顺德性格所然?
针对这次研讨会,顺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惠英的发言显然是做了细致准备的。她认为,大进制衣厂对“三来一补”模式的探索,是一次重要的历史选择。当年决策者和实践者的胆识和勇气让人肃然起敬,而这种探索也开创了我国“三来一补”模式的先河。如果说顺德人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很多契机,成为“可怕的顺德人”,那么源头就在大进制衣厂当初的创举和胆识。
黎子流总结说:“大进制衣厂的产生,最大的意义是对于思想的解放,对我们发展思路很有启迪,另外就是对于当时劳动力的解决非常有帮助,而对现在而言,这种敢为人先、创新的精神是永远有其价值。”省委宣传副部长顾作义则指出,不管是否是最早的一个,不要紧,最重要的是精神财富是否能够传承下来,他还建议,“在旧址写一个碑记,让世人清楚,让大家重视历史记忆。”
谈及大进制衣厂所代表的顺德精神,学者们都表达了高度的赞同。但同时也有学者提出疑问,邓箫文表示:“如果说三来一补第一家在顺德,为什么名声却在东莞?这背后是否有顺德的文化基因和性格基因在里面,比如闷声发财、先做再说。”对于这样一种看法,学者们有着不同的意见。
学者胡健认为,“三来一补”给中国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包括环境污染、透支劳动力红利、现在的社会矛盾等,是一种不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顺德后来选择了民营经济路子应当说是一种先知先觉,也是一种幸运。所以不追求这种“香”,可能恰是正确的选择。
■相关新闻
国内首家“三来一补”企业的往事和回忆
□海梅 通讯员 罗胜丽 (编辑:柱子)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