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楚君讲解国内NGO的现况。

代表们积极向讲师提问。
顺德城市网消息 (记者李志明) 为加强机关干部和社会各界对顺德“三大改革”的理论和知识培训,顺德区社建办联同区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组织专家和决咨委委员组成“改革讲师团”,定期到各个镇街围绕顺德“三大改革”内容,以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形式进行多维度、立体式的宣讲交流活动,昨日(10月25日)讲师团一行走进伦教。
本次讲座由顺德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咨询评审委员会委员叶楚君和陈淑仪进行讲解,她们分别作了“社会组织培养和发展”和“从香港社工经验看顺德社会管理的发展”的主题演讲。
会上,两位讲师先后对比了目前香港和内地的社会工作现状,从社工起源、地位、待遇等方面一一作了详细讲解,同时结合顺德本土社工的现状提出了建议。
“分布不均、氛围有限、规模不大等现象是目前内地NGO面临的普遍问题。”叶楚君表示,香港的社工服务发展较早,比较成熟,相比之下,内地的发展较晚,但是起点较高,面对目前遇到的问题要多借鉴周边地区的先进经验。
叶楚君还提到,目前顺德本土的NGO的资金主要依赖政府,长远来说对自身发展十分不利,为此她给出建议。她认为,社会组织要积极寻找社会资源,让民间资本参与其中。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用税收激励的方式来让企业积极参加,这样企业也能积累社会声誉,实现共赢。
■讲师介绍 叶楚君是顺德李兆基中学团委书记、专职心理老师,顺德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咨询评审委员会委员。创办了顺德大良君行社会工作研究及服务中心,致力开展职业化、本土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及相关的研究和培训工作。
陈淑仪是顺德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咨询评审委员会委员,顺德区最早首批6名本土社会工作者之一,被喻为“最年轻的‘老’本土社工” 。她一直致力于顺德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和推广,持续关注顺德的改革,关注社工制度的顺德本土化,在2011年被选为顺德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成为第一个社工人大代表,也是顺德最年轻的人大代表。
■名词解释 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尤其不靠经济利益驱动。她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
(编辑:方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