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镇街直达 > 杏坛 > 杏坛新闻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杏坛狮山党校携手共建,架起区域协调发展新桥梁

微信图片_20250410190104_副本.jpg



  4月10日上午,顺德区杏坛镇、南海区狮山镇“环两江协同区党校”2025年基层治理培训班在古朗村举行,杏坛镇、狮山镇两地党校将探索建立“七联模式”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环两江协同区党校”协作作用,以党校的独特优势,为“百千万工程”区域协调发展和基层治理贡献力量。


  狮山与杏坛,一水相连、人文相亲,以北江、西江“两江”相连,两地在历史文化、非遗传承、革命历史、产业布局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当天,在培训班上,杏坛镇、狮山镇共同签订《“环两江协同区党校”共建协议》,双方将在“发展联动、阵地联用、师资联享、人才联训、课程联建、平台联搭、品牌联创”等领域,开启两地党校联动发展的新篇章。


  这是一次探索,也是一次跨越。杏坛镇党委副书记陈马良说,这是两镇深化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佛山跨区域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希望以两地党校合作为纽带,把“环两江协同区党校”建设成干部成长的“加油站”、基层治理的“金钥匙”、协同发展的“双引擎”,将“环两江协同区党校”建设成为镇域合作的示范工程。


微信图片_20250410190205_副本.jpg


  陈马良还提及,狮山党校的“狮+”品牌已成为全市干部教育的标杆,其“五狮”工程培训体系、先锋讲师团建设经验值得杏坛深入学习。


  为此,狮山镇党委副书记李军然也表示,“环两江协同区党校”合作共建,为两地搭建了深度交流、携手共进的平台,能够充分整合双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探索基层治理与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李军然希望,希望两镇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将“协同”理念贯穿始终,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等领域碰撞出更多协同火花。


  两镇合作既是“雄狮精神”与“状元文化”的交融,更是产业突围与生态振兴的双向奔赴。当天,在培训班上,顺德区、南海区委组织部领导、杏坛镇、狮山镇以及村(社区)等组成的“环两江协同区党校”基层治理培训班“学员”,在古朗村参观、考察学习。


微信图片_20250410190110_副本.jpg


  古朗村是七百年历史古村,也是“百千万工程”典型示范村,在广泛汇聚社会力量,推动村居发展、基层治理、乡风文明等方面已有众多成功实践案例。当天,古朗村党委书记梁耀华围绕村居人文历史、乡村环境、基层治理、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详细的阐述了古朗村的经验与做法。与此同时,在此次交流中,古朗村用一本“百千万工程”的精美册子,全面展示古朗村在推动“百千万工程”中的点滴变化,让参会人员对古朗村有更直观的感受。


  随后,在座谈交流中,狮山镇高边社区、狮岭村、谭边社区,杏坛镇右滩村、桑麻村、逢简村等,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从各自的发展中汲取经验。


  城网君了解到,接下来,“环两江协同区党校”围绕“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基层党建创新、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开展年轻干部、村居头雁实践特训班,利用两镇的优势资源培养机关新力军和村居头雁。同时,在科技园区、古村落活化、农业振兴、状元文化、永春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度对接与合作。


  “两地党校聚力抢抓合作共建,是两地党校优化整合资源、加强系统协作的有益探索。”顺德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宇航表示,希望借助南海狮山党校优势、经验,在教学管理、课程体系、教学资源等领域,提升杏坛党校的干部培训教育水平。同时,此次合作要充分发挥两地的资源禀赋、精准对接,深化交流,构建两地党校“一体化”工作格局,从而打造两地党校联动发展示范引领新样板。


  杏坛、狮山两地党校的紧密合作已经开启,共同发展的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


编辑:袁永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注意!4月9日起,杏坛跨线桥封闭施工→
下一篇:13位名医专家“组团”来了,杏坛这场义诊速约!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