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镇街直达 > 杏坛 > 杏坛新闻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杏坛右滩:乘船而去 以“捕鱼”奔赴“江海”的自由



蔡宏华、蔡家信正“出海”_副本.jpg


右滩村渔民蔡宏华、蔡家信在西江河流上打渔。


  涨潮过后,江河滚滚,正是捕捞打渔最好时节。在顺德杏坛镇右滩村西江河流上,一边是庞大的货物轮船缓缓驶过;另一边是打捞的渔船伴随“突突”声驶过,二者互不打扰、相映成趣。


  午后,太阳照耀水面,西江河流上波光荡漾。右滩村渔民“小蔡”放网不到半小时,就开始收网了,他有条不紊地拉起渔网线,湿淋淋的网眼上可以见到手巴掌大的小黄鱼,它们使劲甩着尾巴,银白的腹部在阳光下闪着光,一条、两条、三条……


  今年27岁的蔡家信是右滩村有着8年捕鱼经验的渔民。他从小跟随父亲在西江河流上捕鱼,水性好,经验丰富,一条打渔船,一些渔网、一些地笼、一些浮标,几个鱼桶,再加上两支2米长的木制摇橹,这就是他捕鱼的全部“家当”。


  在右滩村西江河流上打渔,蔡家信只是其中的一员。在右滩村,有许多像蔡家信这样的渔民,以渔为业、以渔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村子的未来而不懈努力奋斗。


微信图片_20240702221023_副本.jpg


西江河流上撒网。


晨曦而出 靠水吃水“讨”一种生活


  蔡家信身材魁梧、皮肤黝黑,长年出船打渔的生活在他身上留下了印迹。因此,他对打渔颇有心得。


  “朋友,你尽管放心,我们需要有渔民证才能捕鱼的。”在船上,蔡家信“称兄道弟”的朋友蔡宏华说道。蔡家信告诉城网君,在西江河流上打渔的右滩渔民不在少数,有专业打渔的渔民,也有打着玩的渔民。


  蔡家信“打趣”道,每天出船捕鱼前,渔民都会时刻关注潮汐涨势和天气情况,要关注西江河流水流,也要懂得判断鱼的习性。比如,有些喜欢在岸边浅水区,有些则喜欢在深水区。


  从西江河流渔船停泊点到捕鱼点,蔡家信的渔船大概开了七八分钟,渔船停在西江河流上。城网君注意到,在捕鱼中,二人默契配合,一人操控方向盘与船桨,另一人操作渔网,将长长的渔网技术娴熟地撒向江水中。


11.jpg


渔民捕获的小黄鱼。


  片刻后,等渔网撒完,西江河流的水不断急速向下游流时,蔡家信说,现在可以收网了,二人又相互合作,一人划船,一人收网。收网的瞬间,渔网上粘着一条又一条“小黄鱼”。


  “这里大约有20斤。”蔡家信告诉城网君,每次出江捕鱼,看到满载而归的鱼,这就是渔民捕鱼的乐趣。


  捋鱼网、观天气、看潮汐、作判断……所有的一切,对于蔡家信来说,是一种自幼习得的经验,因水而生,在江边嬉戏长大,与水相伴相生。尽管如此,他表示,捕鱼仍然是一件辛苦的劳作。


  “捕鱼有时候除了技能,还需要运气。最高的时候可能是没有上限的,但最低的时候则是零。”蔡家信说。


12.jpg


渔民出船归来解鱼。


  另一边,右滩村渔民捕鱼回到岸边,三五个人,坐在船上,忙着从网中解鱼。


  右滩村老渔民“帮哥”蔡帮尧向城网君分享了他的捕鱼经历,回忆起时脸上带了一丝辛酸苦涩。


  蔡帮尧说,以前,村里渔民出船捕鱼需要排队,一个接着一个去布网收网。后来,船只增加了,一度想过放弃。但因为家境贫穷,为了维系生计,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烈阳高照还是阴雨连绵,渔民都会出去捕鱼。


出海捕鱼的部分收获_副本.jpg


 捕鱼的收获。


以渔为业,渔民希望这里是有特色的“渔村”


  右滩村坐落在杏坛最西端,村里自然生态环境、风光秀丽怡人。得天独厚的西江生态让村里的人世代在此生息,延续着出江打渔的生活,简单、朴实。村里的人,或出江捕鱼,或经营海鲜店,他们对西江怀着一种真挚的虔诚。


  午后时分,在右滩村西江堤围上,三五成群的人,在海鲜店里享受午餐;步行一分钟,一家捕鱼收购店的人员,正从冷藏室里提出一筐又一筐的小黄鱼,准备运往市场;大榕树下,渔民正商讨着出江打渔的计划……


  城网君见到蔡宏华时,他非常积极,也十分热情。他骑着电动车,带着城网君来到当地渔获收购站、海鲜店,详细讲述了右滩村渔业、渔民打渔,生产生活的情况。


渔民正在收购站处理渔获2_副本.jpg


渔民正在收购站处理鱼。


  于蔡宏华而言,他既是一名渔民,也是右滩村救援队队长、右滩村渔民协会会长,更是经营海鲜店的老板。路上聊天,蔡宏华说,作为一名会长,首要做好的工作就是带着村里的渔民一起致富。


  蔡宏华带着城网君来到渔获收购站,收购站内,一批渔民正分工合作:观鱼品、分鱼类,剪鱼肚、掏鱼籽……河虾、黄鱼、鲶鱼等,收购站24小时开放,令此处“鱼来鱼往”。


  “目前有2个收购点,每个点每天都有收上千斤的鱼。为了防止价格垄断,一个站点供本地,一个供给江门。”蔡宏华说道。


  蔡宏华介绍,右滩村内的海鲜饭店,每天有专门的人来收购渔民捕捞的海鲜,大家互帮互助。正如他自己的海鲜饭店一样,每天等着渔民打渔回来,蔡宏华就会找渔民,从渔民手中收海鲜回到饭店。


  蔡宏华所经营的海鲜店,一切要归功于他的父亲蔡锦柱。如今年过八旬的他,因腿脚受伤不利索,将饭店交由儿子们打理。


  当城网君找到蔡锦柱聊起这段往事时,蔡锦柱十分激动,大声自述自己如何白手起家。“当年我手里拿着仅仅一千三,一个人,一手开起这家海鲜店,我也不识字,来的人我就给他画画,告诉他有鲶鱼、黄鱼、虾……就这样,把饭店开了起来。”


  蔡锦柱握着城网君的手,用手指比划,似是仿照当年他的做法。


  旁听的渔民们也纷纷点头,时不时加入其中表达对蔡锦柱的钦佩,他们戏称退休后的蔡锦柱为“董事长”。在渔民眼中,生活就是要敢闯敢拼,试出一条条新路,只有这样,捕鱼业才不会消失。


  如今,在右滩村,越来越多的渔民,越来越多的海鲜店在西江支流上努力奋斗。渔民们总是三五成群结队,互相互助,无需白纸黑字,靠长年的相处自治分工,靠着他们的双手打造了特色“渔村”。


  有人捕鱼、有人收购、有人负责加工处理……他们或许缺乏技术与知识,或许平均年龄偏大,但问及这份职业及未来的期待,总是透露出乐观和一份自由的潇洒,他们坚守渔业且坚信右滩村一定能变得更好。


  “未来的发展困难吗?”

  

  “没关系,我们慢慢来,我相信我们和‘大海’的力量。”蔡宏华回答城网君。

 

编辑:张铭明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杏坛新发展党员添新力,不忘初心跟党走
下一篇:【视频】一艘小龙舟:中年夫妻档的沉迷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