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镇街直达 > 杏坛 > 杏坛新闻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岭南水乡的“水泥船”,在杏坛延续着……


  水兴杏坛,向水而兴,一条条水路,勾勒出杏坛水上经济过往的繁荣。


  一条条水泥船,见证了杏坛水路、公路、农业发展的历史演变,也见证了杏坛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时代使命。


  当朴实无华的水泥船遇上“造船世家”的村民黎汝全,从水泥船推销员,到创办水泥船小工厂,三十年如一日地坚守,风云变幻,黎汝全造水泥船的故事依旧在水乡延续着。


守望一方水土,耕耘着水泥船


  地处顺德区西南部的杏坛镇,是名副其实的岭南水乡。在杏坛镇12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纵横交错着河涌530多公里,堤围总长度55.8公里,围内河涌229条。水,不仅塑造了杏坛的灵魂,也孕育出了以水泥船为代表的水上交通工具。


  “年轻的时候,杏坛的水网非常密集,四面环水,出行都要靠船,农业生产也需要船。”黎汝全从26岁开始投身于水泥船制造事业,他回忆,随着时代演变,陆路交通越来越发达,水路变成了运输行业及旅游观光的性质,水泥船也由此成为水乡一道独特的风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顺德,私人允许制作水泥船,耐用且易保存的水泥船,逐渐在市场中占领了一席之地。


  那时,黎汝全来到杏坛桑麻村的一家水泥船制作厂,当起了一名水泥船推销员。黎汝全为了推销水泥船,靠货运船拖着一条条水泥船走遍了广东各个角落。


  正是黎汝全走南闯北的这段经历,让黎汝全发现了水泥船的市场商机。每次,只要有空余的时间,他就在厂里跟着前辈,学习如何制作水泥船,学习制作工艺技能,让自己有一技之长。2005年,在桑麻村水泥船制作厂工作了近十年的黎汝全,作出了人生最重要的决定,辞职回到逢简村,找了一个相对简陋的地方,自己单干做起了水泥船。


  黎汝全告诉城网君,创立属于自己的水泥船制造厂,起初还有两个合伙人,但制作水泥船十分劳累,风吹日晒、朝九晚五,没日没夜地干。不久之后,两个合伙人身体承受不住工作压力,最终选择离开。


  “我造水泥船,卖水泥船,为的就是养活一家人,我一定要坚持下去。”黎汝全说,制作水泥船最大的困难就是把船装上车运送出去,水泥船一个人搬不动,只能是雇佣人帮忙。


  从水泥搅拌、制作水泥船模型,再到制作、销售水泥船……每天,黎汝全至少需要工作超过10个小时,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都是这样一路坚持,全部都靠人力来完成。


  “得益于水乡资源和水泥船市场,我和妻子扛起了水泥船厂,这一扛就是三十多载。”黎汝全说,从家中建房子,到儿子读书、结婚生子,都离不开水泥船。


  三十余载,这是水泥船对黎汝全的“成全”。


黎汝全正在制作水泥船.jpg


 黎汝全正在制作水泥船。


深巷中的水泥船,引起水乡游客的“好奇心”


  穿过巷子,便能看到一个简易的棚屋坐落在河涌边,黎汝全正和他的爱人弯着腰,一次又一次地用铲子在模型船上刮着水泥。身旁几条刚制作好的水泥船在烈日之下沐浴着阳光。

 

  水泥船制作的地方空间比较小,占地近100平方米。平日里黎汝全和他的爱人经营着制作厂,儿子有空偶尔过来帮帮忙。


  棚屋下的水泥船,平平无奇。用水泥做的船不会下沉吗?黎汝全听到这样的疑惑,不禁笑出声,爽朗的笑声掩盖了树枝上的鸟叫蝉鸣。


  黎汝全介绍称,用水泥制作的船并不会下沉,接触水面的只有中间的船底,船的两头有弧度。这样就会有空气进入,船就能浮起来。


  随着杏坛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会来到逢简水乡,也会途经黎汝全这个不算太大的水泥船制作厂。时常会有游客向黎汝全提出疑惑,“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水泥船了,尤其是年轻人。”


  或是难抵岁月漫长,随着时代的前进,过往随处可见的水泥船,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闻所未闻”的趣事。


一艘水泥船正停在水面上。.jpg


一艘水泥船停在水面上。

 

日复一日重复一件事,这是他对水泥船的坚守


  自古以来,物依稀为贵。正是因为会制作水泥船的人越来越少,黎汝全的坚守便显得更加可贵。


  在这个以水乡著称的村落里,水泥船制作厂由过去的三家,演变成只有黎汝全一家制作厂。黎汝全说,作为杏坛逢简唯一一家水泥船制作厂,目前也面临着很多困难。“现在不让搭建棚屋,也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地租到期后也得想想如何把水泥船做下去、传承下去。”黎汝全深谙地说道。


  如果说,三十多年前,黎汝全是为了生存才与水泥船结缘。现如今,则是心中对水船的不舍之情。“我现在已经六十多了,如果我不做了,在逢简村里,水泥船就真的没人做了。三十多年了,对水泥船是有感情的,舍不得啊。”


  在逢简村,这门手艺,没有什么年轻人知道制作的工艺。“随着经济社会、科技技术的发展,这种脏活累活,年轻人是不愿意干的,太辛苦了。”谈及是否会让儿子继承这门手艺,黎汝全微笑地摆了摆手。


  水泥船的制作,看似平淡无奇,但也有技巧讲究。“做一条船很费时间,一天一人只能做一条。”黎汝全说话时并没有停下手上的动作,一铲一铲地往模型上浇着搅拌好的水泥,再拿起抹泥刀一下又一下地刮平水泥。


  机械似地将水泥刮成小船的模样,黎汝全需要长时间弯腰,这一弯有时长达三四个小时。长年累月地弯腰,使得黎汝全的脊柱早已变形。“一开始很不适应,有时候弯得直不起来,一动就痛。”日复一日地做着自己的老本行,黎汝全早已习以为常。


  黎汝全介绍,水泥船要想浮起来又能载重,需要对船侧及船底厚度的精准把握。船的两侧厚度大概两公分,船底要稍微厚一点。每次制作水泥船时,需要用抹泥刀插进水泥中测量船的厚度,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也许,情感的种子在日复一日的刮抹水泥中慢慢发芽,但奈何岁月催人老,早已到了退休年纪的黎汝全和水泥船的故事也终将走向终点。


  三十多年的岁月与坚守,这是黎汝全对水泥船的“成全”。

 

一条水泥船,是桑基鱼塘演变的见证者


  塘里养鱼,基上种桑。这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珠三角农业发展中,农民将桑田、鱼塘融合在一起,将桑叶、鱼粪、塘泥等综合利用,形成高效环保的循环经济系统。


  桑基鱼塘是杏坛农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在杏坛镇,到处都是浓绿的蕉林蔗海和闪光的河堰鱼塘。依靠水路而生的杏坛村民,船只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也让黎汝全制作的水泥船供不应求。


  “木船虽比水泥船更能载重,但水泥船使用寿命是木船的两倍,且方便保存,因此水泥船受到了人们的青睐。”黎汝全说,顺德桑基鱼塘兴起之时,水泥船随处可见,人们主要用它来运输甘蔗、蚕桑和鱼。如今,桑蚕种养早已不再是主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泥船的用途就只局限于给鱼塘消毒、投鱼喂食等。


  “以前农业经济发展好的时候,水泥船的需求量很大,一个月卖两百条都不成问题。现在不行了,每个月只能卖二三十条。”黎汝全的水泥船厂无法依靠顺德市场生存,还得销往佛山、中山、江门等地。


  水泥船的兴起,是杏坛农业繁荣发展的象征代表。现如今,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变化,桑基鱼塘数量逐渐减少,水泥船从兴盛一时,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一船,一人,相互成全。没有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只有细水长流的情感。时代的更迭,经济的发展,水泥船终将成为历史浓厚的一笔。“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把这些水泥船的史料收集起来,保留好一点水泥船图片,为后人了解水泥船的历史和文化多一个重要的窗口。”黎汝全说道。


  水泥船是水乡的精灵,黎汝全爱水泥船,也热爱着这片滋养他的杏坛水域。


编辑:张梦婷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民法典宣讲走进杏坛,“典”亮美好生活
下一篇:睇龙舟、食龙船饭!你喜欢的杏坛龙舟季即将登场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