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美景(网友陈国权摄)
全力构建环境优美 生活便利宜居魅力小城
杏坛镇委书记鲁国刚:
“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是顺德区委全会提出的战略目标。杏坛接下来将如何着力推进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推进城市升级?这不仅将关系到杏坛接下来的发展,更是顺德高位上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昨天,记者对杏坛镇委书记鲁国刚进行了专访。
推动“生态、生产、生活”融合
“我们将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鲁国刚说,杏坛将顺应群众对发展的期盼,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大设施建设投入,全力构建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宜居魅力小城。
目前,杏坛已经确立了“一城两片区”的发展格局。“一城”即中部核心城区,“两片”即东南面产业发展片区和西北面生态农业保育片区。杏坛人期望以此着力加强城乡有机衔接,推动产城联动发展。鲁国刚说,围绕“一城两片”发展格局,杏坛将规划建设“一轴四带”,突破“产城分离、城乡分割”发展局限,推动“生态、生产、生活”相互融合、相互依存。
据其介绍,“一轴”是通过加强生态保育和绿道建设,全力将东海大河打造成为杏坛的城市“绿轴”和景观“水轴”;“四带”是指结合顺德西部生态产业园区、顺德新港的建设,争取将镇属二环路打造成为协调联系西部生态产业园区和镇中心城区的联动纽带,力促产城融合发展;将百安路打造成为物流产业集聚带,培育发展仓储、物流、专业市场等行业;将高富路打造成为现代产业集聚带,结合“三旧改造”,发展现代产业和生产性配套服务业;将杏龙路打造成为特色商业带,配套发展城镇商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毛细血管”管理不断提升
虽然目前杏坛交通瓶颈已被打破,但杏坛仍将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鲁国刚说,杏坛将继续配合推进高富路、佛山一环南延线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完成镇二环路北段和部分村级道路建设,全力打造内畅外通的现代交通体系。
在城市内部的“毛细血管”管理提升上,杏坛也有计划。鲁国刚告诉记者,目前杏坛正在加快建设北马涌节制闸、青云水闸和新南华水闸,以期逐步完善水利闸(站)群监控系统,增强全镇防汛防涝能力。与此同时,杏坛还将配合推进右滩水厂扩建工程建设,基本建成二级污水管网,逐步健全城乡污水收集、处理和排放系统。
宜居城乡环境是杏坛的优势。鲁国刚说,杏坛将继续坚持加大绿化投入,努力打造生态园林城镇,并构建现代化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5个片区垃圾压缩收运站,统筹城乡环境保洁工作,全力改善城乡卫生环境。
对于千年水乡杏坛来说,水是非常重要的。在水环境治理上,鲁国刚表示,杏坛将积极推广生物治污技术,疏浚整治多段主干河涌、支干河涌和支涌,全力改善杏坛水环境。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二期,继续整治禽畜养殖场和废塑、电镀、漂染行业,有效遏制废水、废物、废气的超标排放,全面优化杏坛人居环境。
六大工程 和谐惠民
不久前顺德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共建共享幸福顺德的战略目标。而杏坛近年来在共建共享上作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众多成果。今年杏坛更面向全镇推出教育、医疗、就业、出行、救助、保障性住房六大工程,无疑将使杏坛居民未来的生活更加幸福。
教育文化提升工程
杏坛始终优先发展教育,按照镇教育事业“十二五”计划,未来将完成新昌教小学、新伍蒋惠芳中学建设,推进集约化办学,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普惠度;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改造胡宝星职业中学,争创国家重点职中,为产业新城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和职业培训服务。继续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加大历史文物保护力度,做好传统水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医疗服务惠民工程
杏坛将继续深化完善杏坛医院托管机制,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布点建设,继续开展“名医进村居”活动,推广家庭病床服务,逐步实现“小病解决在社区”。
社会救助救济工程
杏坛将构建城乡弱势群体社会救助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健全慈善基金管理机制,发挥村(社区)福利会作用,继续发动各类慈善募捐活动,大力营造互助互爱社会氛围。
创业就业援助工程
杏坛将创新全征地农民就业服务机制,强化社区就业服务载体建设,举办低保户、残疾人招聘专场,通过政府补贴,多渠道、多模式促进就业再就业。
交通出行便捷工程
杏坛将继续加强城乡公共交通管理力度,完善TC公交运营模式,新建一批绿道和停车场,解决群众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而从8月16日起,杏坛镇公交已经再次增加25辆公交车投入营运,至此,杏坛镇TC公交在5个月内将运力从原来28辆公交镇巴提升到53辆,运营线路整合优化为7条,班次密度也增至原来的6倍,线路基本覆盖全镇,完成TC公交升级。
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
编制“十二五”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通过“企业出资、政府租赁”,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2011年率先完成500套公租房建设任务。
看得到的变化
在已经过去的5年里,杏坛镇委、镇政府在经济和民生工作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给杏坛居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经过5年的奋斗,杏坛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面貌深刻变化,发展优势更加明显,为今后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0年,杏坛实现本地生产总值102亿元,比2005年增长185.95%,年均递增23.36%;工业总产值268.92亿元,增长超过2倍;国地两税总收入6.86亿元,增长174.4%;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36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从9:59:32调整为5:69:26;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至17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57.36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95.8%;2010年股份社平均每股分红930元,比2005年增长36.8%,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加3168元。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2010年,杏坛被省社科院评为“佛山市科学发展七大特色镇(街)”。5年累计投入7.5亿元新建、改造各级道路160多公里。新涌新桥、右滩大桥、高赞大桥投入使用,镇二环路、珠二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富路、一环南延线加快建设,杏坛交通优势更加明显。累计投入近4亿元,高标准建设防洪排涝设施,全镇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220千伏顺吉、顺都线建成使用,海凌、碧泉变电站投入运行,初步解决顺德发展用电问题。城乡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落实“青、碧、蓝、绿”环保工程,整治废旧塑料、漂染、电镀行业,治理与疏浚内河涌132公里,完成绿化23万平方米,建成绿道36公里,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落实“教育改薄”工程,累计投入3亿多元,建成新桑麻小学,推进新中心小学、新伍蒋惠芳中学和多项校安工程建设,全镇办学环境明显改善;各阶段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杏坛中学高考成绩连续五年名列全区同类中学前茅,胡宝星职中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100%,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均衡发展显著提升。医疗卫生事业继续发展,投入1.5亿元建成新杏坛医院,设置19个村(居)卫生服务站,全镇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健全。24个村(居)成为“广东省卫生村”,2007年杏坛被评为“国家卫生镇”。5年投入1200多万元,资助村(居)举办文体活动2200多场,2008年杏坛被评为“中国民俗文化之乡”。
(编辑: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