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连南一座座荒山披上了绿色笋竹、一口口方塘开始了水产养殖;在英德深处的贫困村焕发新容、一间间企业落地到这片新土地……原本局促在深山贫困之中的人们一下子打开了新的世界,在家乡有了更多择业的机会、有了更宽敞的校园、有了更美好的生活。
这些变化的背后有着这样子的一群人,他们来自顺德,长年累月驻扎在粤北贫困山区,有的往返扶贫十万公里、有的创新机制开拓产业、有的在一片荒地垦出了新作物……
值此顺德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届满之际,顺德城市网联合顺德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走进这个可敬的群体,关注三年扶贫之路,推出“顺德区新一轮扶贫‘双到’驻村帮扶干部纪实”系列报道,让我们跟随着他们的足迹、聆听他们的故事吧。
■个人档案
姓名:黄达昭
职务:顺德区均安镇驻英德扶贫工作组队员
扶贫心声: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贫困户各方合力去推动。
均安组系统开展帮扶(左一,黄达昭)
顺德城市网消息 (记者甘昆德 通讯员谭健升) 在顺德三年帮扶中,驻村干部不只是单向的付出,也得到了“非一般”的锻炼,他们不仅做成了事,许多人锤炼成了一个“万金油”的全能型干部。
干部锻炼成“万金油”
记者从西牛镇溯连江水而上,在赶往浛洸镇的路中,路况显然糟糕了很多,两旁风景也越发荒凉。这里有均安镇驻英德扶贫工作组的243户贫困户。
访谈地点选在了麻坜村村委,那也是黄达昭驻扎了近三年的村子,村委办公小平房的后窗爬满了野生蔓藤,零星吊着两个青丝瓜,别是一番偏僻光景。我们就在这满是藤蔓的窗下谈起了均安组三年的对口帮扶历程。
黄达昭在扶贫前是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批服务科科员,长期在办公室做着审批服务,时间倒回两年多前,2013年黄达昭作为第一批干部进驻浛洸镇麻坜村,麻坜村的道路让扶贫组印象深刻,黄达昭惊讶道:“原来我们广东还有这么贫穷的村落,石沙、泥泞的道路,垃圾处理随意丢弃路旁,用当地的一句笑话形容是‘垃圾就让风吹掉、污水让它自己干掉’。”
俗话说“路通财通”,工作组一到村里“修路”就成为重点,工作组连带组长驻村只有四个人,要负责帮扶三个村子,必然要求每个人都是“全能”。黄达昭说道:“财务上要懂怎么支付、过程要懂质量检查、后续要文字整理总结,修路‘一条龙’全部都干了。”
当地石粉价格约为36元/立方米,摊铺费用为5元/立方米,C30混凝土245元/立方米,浇筑人工为70元/立方米……你很难想象,这些数字可以从一个原来常年做着市监审批服务的干部口中脱口而出。
顺德区均安镇驻英德扶贫工作组相关负责人笑着说道:“我们就是‘万金油’,什么都要懂一些,水泥多少钱一平方、道路多少钱一公里,一条路修下来整个人就历练了一遍,我们希望越来越精准有专业性的人才进入到队伍之中。”
建成首个落地投产项目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干部的“历练”还在后头,为了需求产业出路,三年下来均安工作组上马了燕石石场、火龙果基地、蚕花场等系列项目。
工作组在入村调研后发现浛洸镇三个贫困村跟一般村子致贫有很大的不同,该负责人介绍道:“这里的贫困户‘懒’的很少,除了因疾病、变故致贫外,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是投资做生意失败成为贫困户,这些人都很勤劳、很有干劲,大概要占到三份之一左右。”据麻坜村村委相关负责认回忆道:“以前村民农产品种植经营风险很大,有一年种植冬瓜最贵的时候一块一斤,很多村民都去种植冬瓜,但是很快市场调节价格跌下去,最便宜时8分钱一斤都没有人要。”
市场经济工作组控制不了,就引导村民发展风险低的种养产业,从种养技术、培训各方面帮扶贫困户,例如,均安组就推行了龟类的养殖等产业。黄达昭说道:“我们引进顺德的龙头企业,提供他们养殖技术,他们也不需要很大的场地,龟鳖也不容易生病,养殖风险也比较低。”
引人注意的是,“燕石蚕花场”成为顺德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首个落地投产并为对口帮扶的贫困村带来收益的扶贫“开发”经济项目。
“燕石蚕花场”项目是工作通过调研后,发现燕石村及其周边村委会有98%以上的村民依靠种桑养蚕来维持生计,而在该区域附近却没有一家可以为蚕农提供蚕花供应的蚕花场。黄达昭说道:“以前蚕花要到很远的地方购置,往返山路危险性又很大,经过村委讨论很快认定了这个项目。”
“燕石蚕花场”落成后每年为燕石村集体带来5万元的收益,是该村原来年集体总收入的4倍,也为燕石及其周边村委会的蚕农提供了优质、廉价、便捷的蚕花供应服务,深得蚕农的赞赏。”
各类的帮扶项目为村民带来了实际的收益,也充分让黄达昭感受到了扶贫的锻炼,他说:“一个扶贫项目自己就是一个负责人,这在以前只负责审批很难会有的全方位锻炼。”
帮扶现实也很“骨感”
扶贫从来也不是一帆风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访谈中,黄达昭连续重复说了好几次这句话。因为村民诉求五花八门,就连帮扶教育项目,均安组也遇到过麻烦。李洪彬说道:“刚来的时候这边的校园环境很差,有的教学楼属于危楼,甚至有的连电灯也没有。”
例如,坪塘小学的一栋教学楼已经裂开,工作组决定重新修建,各方协定后均安组、英德市、浛洸镇各出资一部分,眼看教学楼立刻可以动工了,但因涉及到当地村民一废弃的房屋要拆除。黄达昭多次带着补偿方案沟通无果,夏季的浛洸镇雨水又多,教学楼又是危房,重新修建工作拖延不前,黄达昭心急如焚却无可奈何。
“改不了村民意识那就改规划方案。”工作组商议后决定改动设计方案,这才解决了难题。黄达昭说道:“有些村民还存在小农意识,工作开展比较艰难,我们会耐心跟他们沟通,同时努力改变他们以及下一代,让村民摆脱落后的思想。”
在忙着扶贫工作的时候,黄达昭对顺德的家庭不免难顾及得周全,他开始扶贫时小孩念一年级,现在已经念到了四年级。他的同事很了解达昭的情况,“很多扶贫干部有小孩,有时候照顾不到家里,达照的小孩没扶贫前在班级里成绩各方面都很不错,现在成绩下滑得厉害,老师都经常打电话给他了。”
“某某老师你好。”
“哎呀,在做扶贫工作啊。暂时还回不去。”
达昭的溶蚀说着还熟练地模仿起达昭平时接到学校老师电话的语句,他也为此感到心酸,他说:“那肯定是达昭的孩子在班上惹事了。”
谈到家庭这一段时黄达昭流露出了愧欠,但是很快他又恢复了过来坚定地说道:“虽然做成一件事情很不容易,但是我们很期待也尽量帮扶贫困户脱贫,而且他们也很懂得感恩,村民的淳朴也会让人很感动。”
■相关链接
扶贫人物陈锦新:长湖边,鱼田的守望者
扶贫人物卢兴泽:扶贫路“走了”10万公里!
扶贫人物萧泽开:做帮扶项目就像做企业
扶贫人物龙文:扶起一个村子的精气神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