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的标志:漱南伍公祠
顺德城市网消息 (见习记者朱振松) 在岭南,历来有着“顺德祠堂南海庙”的说法,杏坛古朗的祠堂在顺德的祠堂文化中拥有着特殊的一笔。日前,顺德城市网记者来到古朗村,在这里,记者采访了负责文物保护工作的伍时叶,这位从小生活在古朗的老人,向我们缓缓打开了古朗祠堂文化的“画卷”。
在古朗漱南伍公祠铭文的伍氏传说中,记者了解到,七百年前,大量的中原人士逃到了岭南,与驻守戍边的将士共同开发这块蛮荒之地。由于生存条件恶劣,伍氏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在极其艰苦的生存斗争中,求助于虚幻的精神力量来战胜苦难,因而产生了各种膜拜的偶像,而得到精神上的支撑和族群的团结。
而为了铭记祖先的顽强精神,古朗村的伍氏族人通过建设祠堂来祭奠先祖,念怀先人。
伍时叶说,自己从小生活在古朗,看着许多的小树苗变成今天的参天大树,自己从小也感受着祠堂文化的熏陶,他说:“以前的文革时期,祠堂的确没有什么人来拜神,自己都没有饭吃,哪里还有余钱供奉呢?”
伍时叶介绍到,明清时期的古朗村建造了将近64间祠堂,可是现在仅存了15间,这十五间之中最完整呈现古朗历史的就是漱南伍公祠。据伍老先生介绍,漱南伍公祠曾经是珠三角地区最大的祠堂,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曾被拆毁,改革开放以后,政府才拨动资金修复,到了2011年4月17日,祠堂又遭遇了台风吹翻了屋瓦,但却依旧不倒,后来也多亏了政府和乡亲拨款翻修维护,才重新建好了宗祠。
但现在随着政府的重视,并且开始治理保护村落文化,伍时叶感到十分的高兴,但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的担心,“每次村里在祠堂搞活动,无论是祭祖还是别的节日,都很少有年轻人来参加,这样下去,祠堂文化很容易就失传了。”伍时叶说,祠堂文化对于自己来说是一种安慰,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则是一种激励。他希望村里的年轻人能将这种祠堂文化流传下去。
■延伸阅读
杏坛古朗:千古水乡悠悠情
杏坛古朗村,一个具有隐秘尘世美的“世外水乡”。村内名胜古迹甚丰,素有“三关”“六寨”“五拱桥”之称,还有古牌坊2座,黄箫养古墓1座。
进入古朗约几百米,经过一个池塘,你会惊讶地发现:明、清、民国风的村居建筑比比皆是,而村民依然住在这些古老房屋中。漫步古朗村,走累了,你随便在一个河堤的石板凳上坐下,都会惊讶的发现这居然是清朝光绪年间,村内一个举人金榜提名的功德碑!
据了解,古朗近西江支流,杏坛素有“西江水先到古朗”的说法,村内水道纵横,古桥座座。另外,古朗村还是顺德著名的“长寿之乡”。清朝时,有一位老人年过百岁,乾隆皇帝当时亲自下圣旨纪念,至今还留有记载此事的“百岁坊”。到了现代,村中长寿老人仍然不少。
古朗村民大多是春秋名人伍子胥的后代,连一条普普通通的村小石道也是用300多年前伍氏族人从云南运来的上等大理石材铺就。杏坛古朗村,在知名的旅游点逢简村旁,但其风光、历史古迹和文化积淀,却一点也不逊色于逢简。
另外,古朗村还是顺德著名的“古树博物馆”,据不完全统计,村内有百年以上的古树超过100棵,其中不少细叶榕更是重点保护对象。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