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顺德资讯 > 本土速递 > 社会万象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16岁觉醒!他在顺德开启了“一生琴”的情缘


  “斫琴我不要个性的差异,只追求一种音色。”


  “要么不做,做就要做最好,传承古琴文化也一样。”


  “可能是学理科的缘故,所以我对任何事都很专注执着,包括古琴。”


  ……


  近日,一场在清晖园举办的“凤城清音”古琴艺术个展让城网君了解到了顺德古琴界的名人——李尚霖。出生于古琴世家的他并未走上一条文人墨客的路,相反成了一名建筑设计师,但古琴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同样在这位理工男的血脉流淌,也正是这份源自学理的认真与执着,让他开启了一条不一样的古琴路。


李尚霖抚琴.jpg


“一生琴”这一词在李尚霖身上得到体现。


“16岁,我的古琴DNA觉醒了”


  “我记得唯一一次听姑妈演奏是在3岁左右。当时姑妈以抚琴一曲作为对孩子们乖乖听话的奖励。”回忆起儿时刚接触到古琴的往事,李尚霖饶有兴致地说道:“刚开始我和堂哥表姐几个孩子都很兴奋,对于古琴演奏充满期待。然而当浑厚、低沉的音调从古琴中传出来时,让我们有点失了兴致,稍大一点的表哥表姐都以做功课为由离开了,只剩我一人呆坐了十多分钟,最终也觉得无趣走了”。


  出生于古琴世家的李尚霖年少时并未习琴,更多的是从姑妈口中了解古琴,但也正是年少时在家族中对古琴的耳濡目染,古琴传承的意识悄然在血脉流淌。


  此外,家族一直以来对古琴的重视也让李尚霖从小对古琴产生不一样的情感认知。


  “当年抗日战争爆发时,7个人背着5件行李逃难,其中就有一把古琴。后来文革红卫兵抄家时,这把古琴和几本琴谱连同其他书画、古董等都被扔进火堆,准备付之一炬,在红卫兵走后,姑妈及时将这把古琴和琴谱救起,所幸琴和谱都未被大火所伤,由此可见古琴对家族的重要性。”回忆起曾经的过往,李尚霖的语气也稍显沉重。


古琴谱.jpg


李尚霖家族传承下来的古琴谱(现今在清晖园展出)。


  “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自己喜欢古琴的呢?”当被问及喜欢古琴的时间,李尚霖脱口而出“16岁!”。“可能是本身血脉就带着古琴的‘DNA’,在我16岁的时候就开始觉醒了,开始有意识地留意和关注古琴。”谈及于此,李尚霖脸上浮现出对家族古琴文化传承的自豪,而这份源自心底的自豪也让他一步步成为了如今顺德古琴界的名人。


  在2004年,李尚霖开始了系统学习古琴的生涯……


  从数理到天文,从古琴的发源到当代的发展。如今,李尚霖对古琴的热爱悄然地融于一句句分享中,也从中让人感受到他对古琴的深度专研。曾经对古琴没有兴趣的男孩,如今也背负起了古琴的传承之责。


“做就要做到最好,让我的琴有生命力和灵魂”


  初见李尚霖时,身着一件白色素雅中式外袍的他给人一种文雅之感。当坐下细细畅谈后不禁发觉,这位初识的“文人”骨子里是对事情有着高要求和高执着的“理工男”。


古琴2.jpg


李尚霖对古琴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不仅局限于学琴和收藏。


  李尚霖对古琴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不仅局限于学琴和收藏,更在斫琴和调制新的琴音方面作出行动。“系统学琴之后,我就想有一把属于自己的琴,调出属于自己想要的音色。”李尚霖开始了在斫琴领域的新手之路。


  李尚霖对古琴的执着与热爱同样在他斫琴的过程中得以体现。设计、选材、塑形、凿槽腹、上灰胎......李尚霖斫琴的每一个步骤都是经过严格打磨的,可以说这些被制作出来的古琴都被李尚霖赋予了独特的生命与灵魂。“临云”“辟尘”“岭涧”等一个个带有特殊含义的琴名更是他为自己亲手所斫古琴的“点睛”。


d1e370f6b869c42bb318e5e58a738f8_副本.jpg


李尚霖在斫琴上的精细也是常人所没有的。


  “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在古琴方面也不例外。”值得一提的是,李尚霖所作的古琴所具备的音色几乎一致,这对斫琴者在对琴音和斫琴技艺方面有着极大考量。“我的琴出品音色我几乎有超七成的把握让它们的音色大体一致,如今所调出来的音色也是对古琴音色的一种补充。”谈及斫琴技艺时,李尚霖面露自信地说道。


  采访当日,恰逢李尚霖两位学生前来看望。“你这把琴做错了。”当时李尚霖只看了一眼学生手中的“琴板”便看出了其中的错误。“再来李老师这时我也可以算上是斫琴的师傅,来了后我只敢称为‘学徒’。”刘辉权在没来李尚霖这里时已有了10年的斫琴经验,但跟着李尚霖斫琴后渐渐被其在古琴方面的认识所折服,甘于自称学徒虚心请教。


cf29446bbdd39dee69a302098d4dc17.jpg


一间名为“雅稚”的会客琴房是李尚霖心底一片静雅之地。


  或许正是有着对理工数学十分考究的执着与理性,让李尚霖在这条高雅的古琴之路上走出了自己的风格,也不断地达成他“做就要做到最好”的目标。


“睡不着就想琴的他,在清晖园开了个人古琴展”


  “我睡不着就会想琴,去思考怎么设计怎样的取材和制作才能做出一把好琴,凌晨都会在画古琴的设计图纸。”谈及对古琴的热爱达到什么程度,李尚霖表示自己对琴的热爱已经将古琴融入了个人生活当中。谈及于此,李尚霖更是开玩笑道:“79年出生的我,因为思考得太多,如今已是满头白发,这也是我对琴执着追求的体现吧”。


古琴1.jpg


一直与琴相伴的李尚霖在自己参与设计的清晖园展厅开启了个人的古琴首展。


  随着2019年李尚霖正式斫出自己最为满意的古琴“临云”后,在后续的时间里,他在斫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先后共亲自斫了二十多把古琴,其中有看本临摹,也有自我创作。在每个凌晨和不眠夜里构思的古琴设计图陆续变成令人称赞的实物。


  李尚霖祖籍是中山人,后随家族迁至顺德,成为新顺德人,“务实”品质标签也在李尚霖身上有所体现。


  为什么要办展?“趁着现在还有活力,就通过自己的能力让大家更加了解和关注古琴艺术,二是肩负家族使命,把家族古琴继续传承下去。”李尚霖的回答略带伤感,更多是随着近年来自己身体的不适,越发觉得要把家族的古琴文化进行传承下去,自己在古琴方面的想法和经验也应该进行传播,给到同行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李尚霖这次在清晖园所设展的展厅在建筑之初更是他参与设计,在自己的建筑设计作品里举办人生第一个古琴展,这对于李尚霖来说是自己设计人生的闭环。


古琴展厅.jpg


展馆陈列的除了李尚霖亲自斫的琴外,更有家族的传承与个人收藏。


  此外,这个办展目的是顺德清晖园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琴,使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及修缮技艺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和认可的理念一拍即合,于是有了如今李尚霖在清晖园开设个人古琴艺术展的场面。所展示的32张古琴皆出自李尚霖自己和家族的典藏,更有着几近失传的古琴谱。这位顺德古琴界的“理工男”成功接过家族古琴文化传承的“接力棒”,并对其进行深化和做了新的赋予,在古琴艺术的推广上越走越远。


  从对古琴无感到对古琴感到自豪,从对古琴一知半解到非常熟悉,从只弹琴到又弹琴又斫琴……李尚霖在古琴之路的起步上并没有很早,但他用一步步扎实的步伐,在古琴传承和传播上走出了自己的路。正如他所说“我的人生没有难这个字”“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到发光发亮”,这份对于自己人生追求的执着,一直支撑他走到现在,谱奏出一曲别样的“古琴乐”。

 

编辑:甘晓露、刘远雄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报名中,莘村中学国防班面向全区招40人
下一篇:顺德农商银行成功落地首笔“算力贷”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