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我们推出《城网视点》评论栏目,表达城网及关心热爱顺德的网友对顺德发展、建设的点滴思考与建议,对顺德的每一个进步鼓与呼,为顺德的每一步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希望为这座城市的更加美好贡献我们共同的智慧。
■关外
3月7日,顺德区容桂街道发布《建设科创教育示范小镇实施方案》,部署20条具体措施,并聘任28位科学副校长、挂牌29个科创教育实践基地,剑指科创教育特色小镇建设。
在科技创新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当下,基础教育如何摆脱“解题训练”的惯性,真正激发青少年的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如何将教育、科技与产业资源深度融合,为未来社会培育创新型人才?容桂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样本。
作为全国制造业重镇,容桂科技企业云集,拥有众多数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笔者认为,容桂提出科创教育特色小镇建设的最大亮点,在于将产业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聘任来自企业的科学副校长、设立科创实践基地,本质上是在搭建“教育-产业”的立体化合作网络。例如,家电制造企业的工程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产品研发项目,新材料实验室可向学校开放前沿技术体验。这种“把车间变课堂”的实践,让科创教育不再停留于纸面,而是与真实产业需求深度耦合。
笔者还认为,这种模式的价值不仅限于资源供给,更在于重塑教育生态。当企业家、工程师成为教育共同体的一员,学校的课程设计将更贴近技术发展趋势;当学生从小接触产业一线的真实问题,其创新思维将具备更强的实践导向。可以说,在“双减”政策持续推进的当下,容桂的实践提供了课后服务提质增效的新思路。通过将科创教育融入课后活动,既避免了学科培训的“穿新衣走老路”,又为素质教育开辟了实质性空间。例如,“少年科学院”项目通过项目制学习,让学生在机器人编程、生态环保等课题中培养跨学科能力,这种“玩中学”的模式正是“双减”政策期待的转型方向。
笔者认为,容桂的实践给予我们三重启示:其一,教育改革需要政府主导的系统性设计,单点突破难以形成生态;其二,产业资源是地方教育的独特优势,关键在于建立可持续的转化机制;其三,科学教育必须超越技能培训,聚焦思维方式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同样,容桂的探索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