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顺德资讯 > 本土速递 > 社会万象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扶贫干部陈新彬:基层是最好的锻炼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到当地开展义诊活动,为群众、贫困户看病就诊。


  每日奔波在扶贫一线的第一书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便是他的工作地点;走访入户、为民排忧解难便是他的工作日常……在湛江市徐闻县南山镇三塘村,一声声“陈书记”饱含当地贫困户发自内心的赞许和尊敬。


  所谓贫困群众眼中的“陈书记”,正是对口帮扶的顺德区容桂街道、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的驻村第一书记陈新彬。在扶贫路上工作近两年的时间里,陈新彬始终坚持在扶贫工作岗位上,深入到群众中去,和贫困户聊聊家常,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需求。


基层扶贫,对自己是最好的磨练


  三塘村位于湛江市徐闻县南山镇西南部,地域三面濒临琼州海峡,是传统的渔村。全村耕地面积为1834亩,人均耕地面积0.39亩,由于人多地少,土地贫瘠,主要以小规模种植为主,生活困难。


  今年40岁的陈新彬,已经在三塘村工作一年九个月。当城网君谈及为什么会选择这么远的地方长期驻村扶贫时,他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陈新彬与城网君分享了自己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心得。作为一名第一书记,他认为在基层开展好扶贫工作,基层是最好的锻炼,必须要做好与贫困户用心用情交流,赢得他们的信任;其次是要把扶贫和扶志相结合,转变贫困户思想观念,这样扶贫工作才能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自驻村以来,陈新彬便一门心思扑在村上,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为了摸清贫困户家庭发展现状,陈新彬坚持入访探户,调查了解贫困户的生活情况,协调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为了更加全面了解、掌握村内贫困户的准确信息,陈新彬至少每季度保证所有贫困户走一遍。


  城网君了解到,今年以来,陈新彬已经走访入户167次,每一次的走访,并根据不同的贫困户制定新的帮扶政策。在一天天的入户走访中,随着和村民交流的增多,慢慢地,村民们发现,陈新彬对待群众情真意切,还真是来干实事的。“每周召开工作例会,与村干部商讨好精准扶贫工作计划并进行任务分工、梳理,并按计划完成。”陈新彬这一雷厉风行的做法得到了村干部的认同。


  贫困户陈仁清,全家5口人生活紧巴巴,主要靠夫妻二人打渔、打零工为生。陈新彬多次入户走访了解群众需求,了解到该贫困户还有3个孩子在读书,制定计划后帮助贫困户购买渔网、渔具,购买三轮摩托车来帮助群众争取收入,以及利用教育资金8000元帮助孩子完成学业,减轻家庭负担。


  “刚开始的时候有些不理解,觉得自己的日子过不到人前面去,扶贫干部操的哪门子心?”陈仁清指着自己家正在建的房子说,多亏了扶贫干部,让自己家这些年有这般变化,孩子们也是高学历毕业养家糊口了。话语间,陈仁清的感动之情浮上眉间。


  像陈仁清这样的贫困户,在扶贫的工作中只是一道缩影。陈新彬在走访中了解到贫困户林正戴、王良、陈培义、高美英、林绪光等家庭因病长期需要药物维持病情,陈新彬制定帮扶政策为贫困户解决困难等等。



省考察组下户核查资料。


真情为贫困户办实事,解决贫困户急需


  全村1063户4686口人,距离镇上远,人的思想落后,年轻人部分外出务工,留村的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陈新彬在走访中发现,村内医疗水平不高,许多人都患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病,都没有得到长久的治疗,陈新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陈新彬意识到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怎样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帮助贫困户群众解决看病问题,能够得到系统性的治疗。陈新彬也是向所在单位反馈,反馈后单位也是大力支持,并定期在三塘村开展入村义诊活动,将顺德医疗力量输送到户,为患者贫困户提供医疗保障。


  陈新彬介绍说,通过在村内举办义诊活动,邀请医院专家前来为贫困户群众量血压、分析病情、问诊等,并提供免费的医疗物质给贫困户,与此同时,为村内七八户走不动的贫困户上门义诊检查,并为三塘村贫困户高梦飞、陈立、林正带捐赠帮扶资金7万多元,帮助贫困户解决看病难难题。



帮助贫困户捐赠扶贫资金。


  同时,陈新彬说,此前扶贫干部许兴庞在走访中了解到贫困户高梦飞的儿子是一级听力残疾人,需要手术植入人工耳蜗,手术费用要近30万元,这对贫困户家庭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许兴庞得知情况后,发动医院干部职工自筹了资金5.32万元资助该户,以及利用扶贫政策等各种社会资源,帮助他儿子顺利完成了手术。


  因此,陈新彬认为,这是此前驻村干部打下了良好基础,也让自己更好的开展扶贫工作。事实上,在三塘村像高梦飞家庭情况特殊性需要照顾,需要援助解决问题。陈新彬走访得知贫困户林正戴、陈立、黄飞等家庭,长期患有慢性病、腰间盘突出病,需要长期用药物治疗,陈新彬向医院申请“630扶贫济困日”资金共计2.5万元的爱心资助金。


  城网君了解到,作为医院帮扶单位之一,该医院投入自筹资金17万元用于三塘村贫困户慰问、医疗救助和助学补助,此外,该医院还因地制宜,资助三塘村建设村民图书室,助力三塘村村民用知识武装自己,引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种植玉米基地,聘请贫困户务工。


从“输血”到“造血”,实现真正脱贫


  “第一书记不是摆样子,而是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难事,通过不懈努力,带领三塘村脱贫致富”,这是陈新彬告诉城网君的话。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是每一位帮扶干部内心的坚定,让贫困村真正脱贫,亦是每一位帮扶干部尽全力完成的目标。


  谈及扶贫工作的重点,村集体脱贫致富这是陈新彬口中频率最高的词。“扶贫的重点和难点都在集体经济,没有集体经济,什么事情都不好办;有了集体经济,对真正有困难的,村里可以帮扶,可以给贫困户物质上的贴补”,陈新彬告诉城网君决策,集体经济可以解决经济来源的问题,“有了集体经济后,就有了资金,事情都好办了。”


  那么,应该怎样发展贫困村的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贫困户脱贫致富,陈新彬的答案是产业扶贫是一道利剑。



种植玉米基地大丰收。


  陈新彬说,三塘村自扶贫工作开展初期就致力构建长效的扶贫产业,为了扶贫产业的高效、长效,三塘村52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参与金秋农业专业合作社金银粟玉米种植基地项目,申请顺德扶贫专项资金投入21.271万元,聘请贫困户谢声国管理种植基地,并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12个临时务工岗位,帮助贫困户就业。


  “扶贫产业需要动员贫困户以及群众参与,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发展产业,是老百姓收益才会提高。”陈新彬通过动员贫困户,在村内宣讲顺德出台“以奖代补”的政策,入访探户、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产业种植技术,成本、利率等,带动贫困户自身发展产业。


  陈新彬介绍称,在发展产业时,与当地的龙头企业进行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合作社与在家务农的贫困户签订协议,保底收购贫困户的农产品,这样至少能够保证贫困户的收益不会亏本,也能够增强贫困户的种植信心。


  “发展产业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工程,通过发展产业让他们能够自己造血,而不再是过去的输血。”陈新彬表示,发展村集体经济是扶贫的一项重点工程,“扶贫不是‘过年过节,给个几万块钱慰问一下’了事,要通过产业、项目和措施来带动他们,激发群众、贫困户的信心和致富的欲望,用经济收益刺激贫困户在思想上的改变。”(袁永)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22年126场仗,92岁老兵参加淮海战役连战三天三夜
下一篇:顺德网议:如何利用人才助力文化发展?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