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顺德资讯 > 本土速递 > 社会万象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扶贫人物李洪彬:那风雨兼程中的背影


  编者按:在连南一座座荒山披上了绿色笋竹、一口口方塘开始了水产养殖;在英德深处的贫困村焕发新容、一间间企业落地到这片新土地……原本局促在深山贫困之中的人们一下子打开了新的世界,在家乡有了更多择业的机会、有了更宽敞的校园、有了更美好的生活。


  这些变化的背后有着这样子的一群人,他们来自顺德,长年累月驻扎在粤北贫困山区,有的往返扶贫十万公里、有的创新机制开拓产业、有的在一片荒地垦出了新作物……


  值此顺德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届满之际,顺德城市网联合顺德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走进这个可敬的群体,关注三年扶贫之路,跟随着他们的足迹、聆听他们的故事。


■人物档案


  姓名:李洪彬


  职务:顺德区容桂街道办事处驻英德镇扶贫开发工作组组长


  扶贫心得:来英德扶贫,就是再当三年兵。




李洪彬安慰在水灾中房子被冲垮的老村民


  顺德城市网消息 (记者张琼 通讯员谭健升) “来英德扶贫,就是再当三年兵。”李洪斌眼看着前方,双手握着方向盘。此时他正驱车于前往茶苗基地的山路上,车窗外,平坦的水泥村道曲折延伸,太阳能路灯一盏一盏地不断掠过……这些都是容桂驻英德扶贫工作组一点一点做起来的。

喜悦,收获的背影

  车窗外,雨扑簌簌地落着。

  “现在这一批茶苗差不多可以出温室大棚了,平时一有时间就会过去看一看茶苗的长势。”从宿舍到美光村的茶苗培育基地,二、三十分钟的车程,这一段路李洪彬已经不知道走了多少次。“这个茶苗培育基地是美光村的村集体经济项目。”当初美光村在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上,李洪彬查看了村子的整体情况,发现这里适合种植红茶,于是通过前期的调研之后,与当地一家茶叶公司合作,建设起了这个茶苗培育基地,如今已经发展一条成熟的红茶苗培植、红茶种植、生产的产业链,带动了当地贫困村和贫困户参与红茶产业的发展。

  行驶过一段稍微平缓的山路后,车停在山脚前,因为上山的坡度比较大,每次去茶苗培育基地都需要步行走一小段路。李洪彬看着车前一段坡度较大的水泥路,“这一条水泥路是我们过来扶贫时投入建设的,之前是泥路,一下雨连摩托车都上不去,村民都不得不下来推着车走。”

  曾经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山路,一如李洪彬当初来到英德扶贫的路。2013年,李洪彬来到英德扶贫的时候,作为容桂组的组长。谈起刚来英德扶贫时的感受,李洪彬坦言“压力大”。当初来到英德,容桂组扶贫的这几个村子,和其他贫困村一样,这里大多数的房子都是破旧的泥砖房,大多数的村道都没有路灯,一到晚上整个村子就漆黑如墨,只有零星人家的灯火,如同萤火虫一般散发着微弱的光。

  “我们从顺德带了一笔资金过来扶贫,要怎么用好这一笔资金?应该从哪里开始帮扶?要怎样去帮扶?”李洪彬陷入的沉思中,也陷入了彷徨迷惘中。但很快地,李洪彬就找到了思路——那就是听听村民们怎么说,优先从解决当地村民受益面广的、最急需解决的、产生成效最大的项目开始。于是扶贫小组在前期的贫困户探访调查中,也侧重收集村民对于村子建设的看法。在之后的项目建设中就以民生工程作为帮扶切入点,首先在公共设施建设、民生项目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美光村,三条村道硬底化工程修建共2.36公里,实现全村道硬底化、修建机耕路1796米,同时,全村安装太阳能路灯65盏,解决村民的日常出行问题。

  “现在这条修好的水泥路被村民叫做‘顺德路’。”下了车,李洪彬撑着伞,走在顺德路上,一步一步,走得并不快。

  几分钟的山路,就到了茶苗培育基地,温室外雨声喧嚣,打开温室培育的门,如同打开另一个世界,那是茶的世界。千多株的茶苗静静地成长着,色泽苍翠。李洪彬走下茶苗的田埂,站在茶苗田中。一株株茶苗个头已经差不多长到了膝盖的位置。“种了近一年的时间,长到这么高,整体的长势还算不错的。”李洪彬背着手,看着一株株茶苗,就如同一位盼着收成的老农。“这一批茶苗种成了,村子里的贫困户可以先领取茶苗,种植收成之后再返回资金,这样也能提高他们种植茶树的积极性。”



受灾村民领取救灾大米


难忘,抗洪的背影

  李洪彬久久地看着这一片茶海,雨扑簌簌地落着,打在温室大棚上。喧嚣的雨声,恍惚间,李洪彬想起了三年前的那场大雨,那一场造成了多个帮扶村子水灾的大雨。

  2013年8月16号,李洪彬至今印象深刻。“听村民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水。”那天是周五,容桂扶贫小组刚好回顺德,结果刚回到顺德就接到了竹田村村支书打来的电话。“一听说村里发大水了,当时我们几个兄弟就火急火燎地连夜赶回来。”

  周六上午赶到受灾严重的竹田村,但进村子的路都被大水给淹没了,车子开不进去,但还是了解到了受灾的情况,一大片冬瓜田被淹没了,许多泥砖房塌了……听着驻村组员的受灾情况反馈,李洪彬心里也着急,这场大水灾无疑给这些贫困村雪上加霜。“整个村子损失惨重,不过当时摆在村民眼前的难题是断水断电断粮的问题。”李洪彬回忆道,“那个时候我们顺德这边的一家企业知道情况之后,送过来20吨大米,1600张棉被。”

  从顺德来的大货车满载着大米和棉被连夜赶到竹田村。大货车开到了村委会门口,需要把物资先卸到村委会大楼里,没有工人,扶贫小组就挽起袖子直接扛起大米,一袋一袋搬到村委会大楼里。“那晚我们从从夜里十一点开始搬,一直忙碌到凌晨两点多……”差不多四个小时后,几百袋大米慢慢地在村委会的大厅中堆起了一座小山。“当时搬完了大米之后,真的是累得想直接趴下了。”但为了尽快把物资送到村民手中,李洪彬也顾不上休息,第二天又跟组员一起,马不停蹄地去送大米。李洪彬和组员们只顾着埋头送大米,村民们甚至不知道这几个人是谁。当他们将物资送到每户受灾村民的手中之后,其他救灾车辆才进到村子里来救灾。

  “那一次的抗洪救灾的经历是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现在,在宿舍的墙上还贴着三年前搬运大米的照片。李洪彬也经常会看着墙上的照片,虽然辛苦虽然累,但是整个小组肩并肩一同奋战,共同担当。

  茶苗培育基地里,看着一株株成长着的茶苗,仿佛看到了一同成长起来的兄弟,李洪彬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

  三年扶贫路上风雨兼程,扶贫者们留给世人的是一个匆匆赶路的背影。

■相关新闻

  《扶贫人物萧泽开:做帮扶项目就像做企业》

  《扶贫人物龙文:扶起一个村子的精气神》

  《扶贫人物卢兴泽:扶贫路“走了”10万公里!》

  《扶贫人物陈锦新:长湖边,鱼田的守望者》

  《扶贫人物黄达昭:锻炼成“万金油”干部!》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想触碰跨境电商?这里有新商会助力!
下一篇:顺德网议:做好校园足球需更多铺路石子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