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顺德资讯 > 和美社区计划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社区营造:公共议题引导,撬动多元主体参与


  编者按:广东省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2017年5月16日在广东省民政厅注册,三年时间过去,德胜基金会在顺德的社区发展和公益慈善事业上发力,发扬社区基金会的项目资助、资源联动和行业赋能的功能,推动更多的人和组织参与社区公益的行动中来,努力成为顺德社会问题的回应者、慈善资源的联动者和公益生态的推动者。


  在德胜基金会三周年之际,顺德城市网推出“和美社区计划助力顺德基层治理”特别策划,通过深度系列报道,挖掘基金会在资助教育发展、社区照顾、社区营造、行业支持四个领域的公益慈善项目成效,深挖德胜基金会如何发挥慈善资金的撬动作用,联动社区多元主体和资源共同参与,积极搭建顺德本土公益资源与专业支持平台,助力顺德社区发展,共建和美社区、幸福家园。



水泄不通的承德路曾经是碧江人共同的“痛”。(象城.翻屋企 供图)


  自带流量有着“金屋藏娇”典故的碧江金楼、饱经沧桑依然耸立的古建筑群、还有蚝壳墙、水磨砖……走进北滘镇碧江社区,随处可见作为顺德区唯一的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的骄傲。


  在德胜基金会的支持下,碧江社区居委会与象城“翻屋企”社区参与共创平台联合开展“碧江社区营造与参与式空间营造计划”,团队从社区愿景的共同描绘,到社区问题的共同寻找,始终都调动村民积极参与,最后优先落脚到“碧江小学周边交通状况”这个碧江村民最为关注的公共议题,通过联合居委、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居民、商户、交警、交通规划、停车管理等多方代表共同协商讨论,最终提出单行线的解决方案,并且得到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唤起村民主动参与自己身边的社区公共事务的意识的觉醒。



各方讨论单行方案。(象城.翻屋企 供图)


从被动到主动,居民关心的公共议题是关键


  象城.翻屋企的社区规划师黄润琳是“碧江社区营造与参与式空间营造计划”的项目负责人之一,回想起去年在项目运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他感触颇多。


  将时光回拨到2019年6月,“碧江记忆与社区愿景”先后在碧江承德公园与民乐公园展出,这是黄润琳和团队半年多时间走访碧江社区、与乡亲共同完成五大祠堂等历史地景复原的阶段成果。然而这个展览最大的成果,是借此收集社区居民最关心的各类社区公共议题,并确认出碧江小学门前的交通堵塞和儿童通学安全问题是碧江人当下最为关心的重要议题。


  碧江小学副校长周雪影介绍道,此前,碧江小学门前的承德路每天上学、放学期间都水泄不通,两头望过去都是远远的车龙,学生老师迟到那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家长也常担心儿童通学安全。围绕这个问题,碧江社区居委会、象城.翻屋企平台、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北滘交警中队、社区民警社区城管队员、顺建规划设计院、一心社工、碧江小学和家长义工队等各方力量参与其中,广泛咨询居民意见,历经近2个月的讨论,最终制定出部分道路单行的试行方案。碧江小学义工队队长张靖说,试行单行期间,附近的交通非常畅顺,原来一到上下学高峰期导航里的“红彤彤”变成了一片“绿色”,社区对儿童更友好并且更宜居了。


  可以看到,区别于传统规划中公众参与以“被动咨询”为主,碧江社区营造活动以村民为主体,让村民自己按照自己的愿景去创造自己的家园。从刚开始的全域调研和系统研究,再到举办多场“碧江记忆与社区愿景”展览,收集到众多碧江居民关心的社区问题和愿景,并最终把切入点选定为社区居民最关心但也最棘手的“交通和通学议题”,黄润琳始终认为,居民关心的公共议题是吸引大家参与的关键。



家长志愿者定点驻守。(象城.翻屋企 供图)


社区有力量,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说到底,“社区营造”并非简单的环境改造,而是重建人与人之间、人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营造的是共同的家园。


  碧江社区党委委员方志濠是德胜基金会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清华基层治理领军人才顺德高级研修班”的学员,学了参与式理念之后,他引进了象城.翻屋企作为参与式规划的合作单位。他说“碧江小学交通整治这个案例,撬动了碧江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为接下来继续推进社区营造和基层治理做好了铺垫和示范。”


  接下来,碧江将重点在历史文化挖掘与传承、历史空间活化与复兴、多方共治参与、社区愿景凝聚、社区营造培力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继续调动多方力量,进行更为深入和系统的工作。


  碧江只是一个缩影,三年来,广东省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在社区营造方面,资助总额达957.42万元,资助项目50个。文化保育项目让顺德大门龙舟、马岗木刻、杏坛龙舟说唱、均安粤剧曲艺、锣鼓柜、洪拳醒狮等顺德乡土特色文化得到保育和传承,促进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社区自组织培育项目,增强了社区服务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社区协商议事、参与式社区规划、社区经济培育、社区组织孵化等探索式项目,促进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的活动与建设的意识与氛围。


  社区营造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各方都很期待顺德的社区营造在社会各方力量的携手努力下,造福一方百姓的同时,为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样本。(张浩川)


相关报道


社区照顾: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让夕阳更红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1738万元!“和善同心”资助338个社区抗疫项目
下一篇:行业支持:扶持公益机构,让“鱼”游得更远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