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竞渡、水上飘色、龙舟文化展、博士研究基地(龙眼社区大学、龙眼生态博物馆筹建办)揭牌、温情慈善包粽、龙舟说唱、龙眼点睛、迎龙宴……昨日(6月16日),顺德区勒流街道龙眼村热闹非凡。文明顺德·2018基层文体嘉年华“乡村振兴·龙腾勒流”——2018勒流街道龙舟文化月活动之省级非遗“龙眼点睛”习俗活动在龙眼村精彩上演。
当天,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佛山市文广新局局长陈新文,顺德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唐磊晶,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驭洪等一行观看了划龙舟、洪拳表演、“龙眼点睛”等,并体验了醒狮锣鼓。郭文海一行还走村入户,考察村容村貌、风土人情,与市民互动交流、一起包粽子,并走上龙舟合着鼓声划起桡来。
在龙舟发展历史展示区,郭文海详细了解龙舟发展历史,认为龙舟制造体现了顺德劳动人民创造精神,“乡村振兴,文化首先要振兴。尤其要做好龙舟等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
作为此次龙舟文化活动之一,当天还举行了顺德(龙眼)社区发展博士研究基地、龙眼社区大学、龙眼生态博物馆筹建办揭牌仪式。揭牌仪式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澳门科技大学、香港大学、中山大学等的博士也来到了现场,郭文海亲切地跟博士们握手寒暄:“顺德非常欢迎你们,顺德乡村规划、文化、生态保护等都需要人才,希望你们在这块田野上播种、发芽、开花、结果,顺德党委政府全力支持。”
对于生态博物馆的筹建,郭文海非常认同,他认为生态是农村的最大优势,也是农村发展的根本。当前,顺德正在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希望龙眼村能抓住本村历史人文特色,尤其是龙舟文化,围绕村庄规划强化、文化品牌提升、生活环境保护等大作文章,打造成为顺德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就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这项党委政府头号工程,他希望博士学者能深入研究,为顺德建设生态型、科技型现代化产业园提供更多宝贵意见。
郭文海对勒流、龙眼传承发展民间非遗文化的做法及引入高端人才推动乡村振兴的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同时,郭文海对勒流及龙眼乡村振兴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龙眼村是“龙眼点睛”的地方,是龙舟的故乡、龙舟的圣地,勒流要借助“龙眼点睛”等民俗文化活动,将敢为人先、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挖掘好、传承好,将龙舟文化传播出去,将龙眼村建成乡村振兴的示范点;二是要充分利用引入的博士、博士后等人才资源,加强对顺德乡村规划、文化、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出一条顺德乡村振兴之路。
郭文海还特别强调,要切实做好活动安全保障工作,确保群众过一个安全、快乐、祥和的假期。
■知多D
一、省级非遗“龙眼点睛”起源
顺德是著名的龙舟之乡,明清以来扒龙舟之风日盛,扒龙舟整套仪式包括起龙、点睛、采青、赛龙、藏龙和散龙等环节。
勒流龙眼村,建村于西汉,该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明朝黄萧养在龙眼村一带起义,遭到镇压后的结果是诞生了顺德县,为了加强统治,明朝从南海析出并设置顺德县,取名源自“顺天明德”;龙眼古称龙渚,四面环水,筑有纪念西汉大将军周勃匡扶汉室“汉太尉相公庙”。清末的梁敦彦是首批留美学童之一,后任外务部大臣,北洋政府交通总长。
自古以来,龙眼村成为群龙聚首之圣地,周边四乡之龙舟,相约农历五月初三聚太尉庙给龙头点晴,于是“龙渚”渐被“龙眼”替代,龙眼村的地名也因此而来。每逢端午节来临之际,珠三角各地龙舟后在正式赛龙舟之前,前来龙眼村点睛朝圣,尤其是新龙舟下水,据说用朱砂点过睛的龙舟有了灵性,划动特别生猛,速度快,与画龙点睛有异曲同工之妙,否则会拖泥带水,甚至有翻沉之虞。
该村龙舟“点睛”风俗已延续600多年,每年农历五月初三,珠三角附近的龙舟都会自发聚集到龙眼村太尉庙进行“点睛”,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项远近闻名、广受欢迎的民俗文化活动。龙眼村太尉庙因此被称为龙舟“朝圣”之地。据统计,近年来每年都有来自珠三角顺德、番禺、南海、中山、江门等地近百艘龙舟到此举行“点睛”仪式。
二、“龙眼点睛”过程
1、祭拜:农历四月三十晚子时,太尉庙庙祝敲击锣、鼓各三下,以贡品拜祭太尉,祈祷社、坊风调雨顺,人安宁吉祥。
2、迎龙与接龙:五月初三早上,埠头遍插彩旗,村民遥闻龙船鼓响,即燃放爆竹,并尽地主之谊送上米酒、果品及利是。太尉府内,锣鼓齐鸣,热烈接“龙”,并郑重清晰标注龙船来处。
3、抚龙:新来之“龙”,卸下龙头、龙尾、龙牌,以龙头先行,龙牌居中,龙尾殿后,接受村民抚龙之礼。
4、参拜:“龙”入庙门,龙头、龙尾、龙牌并排放在神像下,龙舟队员自报坊名,焚香祷告,祈求顺风顺水,安吉祯祥。每参拜一次,锣鼓响一遍。
5、点睛:点睛人口念“顺风顺水,龙头顺到龙尾”,用龙眼叶水洒净龙头、龙尾、神斗、铜锣、大鼓、彩旗,并以新笔蘸朱砂,点龙睛、龙颈及龙尾。
6、赠物:点睛结束,主客双方互赠礼物。主持赠以“欢迎柬”、米酒、果品及龙耳;客人则回赠回帖、果品和龙船符。
7、回龙:仪式结束,龙船不按原路返回,而由专人引领从大殿左进右出,俗称“行大运”。
8、游龙:龙船以三进两退仪式叩拜作揖,以谢神恩,然后绕河游弋,锣鼓声动,彩旗招展。
(邹建华、鄢逾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