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顺德教育 > 教育资讯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顺德一中“研学+”模式,让研学课堂更丰富


  研学,让课本上的画面变得立体、让课本上的人物变得“触手可及”、让课本上的情景变得鲜活。2月23日,顺德区公益研学活动正式启动,通过“发现顺德·研学之旅”,启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助力顺德在科创、教育等方面再上新台阶。


  顺德区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顺德一中”)坚持“知行合一,体验内生”的育人方式,通过“发现顺德·研学之旅”系列化研学课程,引导学生“研有所思,学有所获”,在学习中锤炼过硬本领,在实践中拓宽进步空间,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赋能。



顺德一中.png


  顺德一中创办于1911年,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百年名校。学校秉承“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践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身”的校训,通过“研学+生产劳动”“研学+理想教育”“研学+寻根顺德”等方式,引导学生勇敢肩负时代重任,以实际行动投身顺德经济社会建设,共同为顺德打造“最友好制造业强区”提供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历史久:

  通过“研学+生产劳动”培养农业技术人才


  据悉,早在民国时期,顺德一中主动将学校教育延伸至校外,将学校教育与当地生产劳动相结合,让学生在生产劳动中学习养蚕、缫丝、养殖等农业知识,培养了解、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为未来生活和职业奠定坚实基础。


  1931年,顺德一中改名为“省立第二农业职业学校”,广东省蚕丝改良局局长、蚕桑专家廖崇真兼任校长。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共处一校,教师分两套班子。职业班所学的大部分是蚕丝知识,所有专业教师多是蚕丝局中的高级技术人员,如黄永安、唐耀祖等。校内设有蚕室,在金榜有供学生实习用的农场,另外还有缫丝厂。这个职业班先后培养蚕丝专业人才达100多人。1934年开始,顺德一中改为“省立顺德县农业职业学校”,学校每年设置相当于高中学历的高蚕班3个,相当于初中学历的初蚕班3个。



30年代顺德农业职业学校农场


  1958年,顺德一中将生产劳动课列为正式课程,每周三个半天。学校与大良镇郊区的东区、北区和云路乡等农业生产合作社签订合同,安排学生到生产社参加劳动,具体任务由生产社统一安排。学校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五组,编入各社生产队与农民一起进行生产劳动,学习和掌握农业生产知识。每天有8个班轮流参与,劳动出勤共400人,每个学生在每个劳动日可以收获4-5个工分,每个工分约值1.5角。


  进入20世纪70年代,顺德一中在政府的支持下,设立了专门的安利农场,农场有耕地、鱼塘共45亩,在农场内可以种养水稻、甘蔗、杂粮、蔬菜、生猪等。到20世纪80年代,学生每学年到农场劳动一周,学校也安排从事农科研究的生物老师负责教学。安利农场的建设,使得一中学子体力得到了锻炼,劳动观念得到了加强,思想得到了升华。


  立意高:

  通过“研学+理想教育”培养“三有”时代新人


  为引导广大一中学子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树立远大理想,顺德一中通过“研学+理想教育”的方式,把学校“小课堂”同研学“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以“文化自信”之力提升“理想信念”之基。顺德一中注重将顺德“美食老字号”开发成为研学课程资源,让学生在传统美食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


  顺德一中联合顺德周大娘牛乳店、容桂欣得堂、伦教“欢姐伦教糕”总部等美食“老字号”,让学生亲身体验非遗金榜牛乳制作技艺,思考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魅力之源,了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伦教糕的历史渊源和工艺流程,亲身感受了非遗传承人对美食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持之以恒的坚守、精益求精的匠心,并在实践体验中增强文化自信心和家乡自豪感。



  将个人理想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顺德一中将顺德乡村建设成就开发为研学课程,让一中学子在了解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巨大成就的过程中,主动对接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立志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


  在“顺德区乡村振兴典范”杏坛镇青田村,顺德一中几十名学生骨干参观了青藜书舍、祠堂庙宇,到玉带环村、青田展厅,与当地村民一起参加“烧奔塔”暨成人礼挖泥仪式,学习了青田村在新世纪振兴与繁荣的历程,充分感受了青田村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杏坛桑麻黑毛节瓜基地,一中学子学习了黑毛节瓜产业坎坷发展的创业故事,了解了桑基鱼塘的前世今生、基塘植物的生长特点、黑毛节瓜的生长优势等。


  这些研学活动让一中学子充分感受顺德乡村文化的魅力,极大地激发了一中学子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热情。



  在“状元文化”氛围中树立读书报国的信念。自古以来,状元一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荣誉。顺德素有“状元之乡”的美誉,占广东状元人数三分之一。顺德一中积极发掘顺德“状元文化”的内核,“状元文化”转化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精神动力。


  在杏坛光华古村状元公园,顺德一中校友、广东工业大学梅策迎博士带领一中学子一起学习有趣又意蕴悠长的状元故事;在顺德杏坛黄氏大宗祠和顺德清晖园博物馆,一中学子学习了顺德第一位状元黄士俊的先进事迹,感受到了顺德作为状元之乡的文化渊源,也受到了状元事迹的启发和激励,为自己的求学生涯定下了更为远大的理想目标。


  通过状元的成长故事,同学们明白了古代科举考试的艰辛,感受到了顺德人吃苦耐劳、敢于争先的精神品质,坚定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



  底蕴深:

  通过“研学+寻根顺德”培养有根有魂的一中青年


  2023年9月,顺德一中推出了最大型的历史人文类研学校本课程《寻根顺德》,该课程由顺德一中党委书记谢大海同志领衔主讲,通过邀请文化名人开设讲座、组织学生外出实地考察、动手制作各种美食和非遗手工、指导学生撰写学习成果等方式,引导一中学子多角度、全景式认识顺德、了解顺德、读懂顺德,解锁顺德的文化密码。



  该课程共开设有“文脉顺德”“水城顺德”“寻味顺德”“创业顺德”“软金顺德”“光武顺德”六大类研学课程:


  “文脉顺德”研学课程将顺德状元文化、顺德古建筑文化、顺德龙舟文化、顺德香云纱文化、顺德鱼灯文化、顺德武术文化、顺德节令及祭祀文化,顺德自梳女文化、顺德舞狮舞龙文化、顺德广绣文化作为课程内容,旨在带领一中学子弘扬顺德特色文化,了解顺德独特的民俗风情,探索顺德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水城顺德”研学课程基于项目化学习,以“水”为切入点,从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角度,运用网络资料搜索、实地考察、访谈、实验、绘图、烹饪、摄影等学习方式,探索顺德“以水兴城”地理背景和实施现状,设计了“水网格局我俯瞰”“水乡特产我识别”“传统园林我鉴赏”“水利工程我调查”“湿地生物我保护”“以水美城我有法”等40个主题的课程。


  “寻味顺德”研学课程将爱家爱乡的情愫贯穿始终,通过介绍顺德的厨师文化、鱼食文化、小吃文化、汤水文化、早茶文化、夜宵文化、九大簋文化、米制品文化,让一中学子了解家乡的美食故事,探寻特色的美食工艺,品味家乡的美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创业顺德”研学课程通过邀请顺德企业家分享创业历史,让学生了解顺德代表性企业或行业的发展历程及突出成就,感受顺德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及不畏艰辛、攻坚克难的毅力,培养学生爱乡爱家的情怀,安排了“谈谈‘可怕的顺德人’”“《天下顺商》解读”“甘竹滩与桑基鱼塘”、“顺德企业代表参观学习”等多个课程内容。


  “软金顺德”研学课程从历史、生产、人物、面料、文化6个方面向学生介绍香云纱染整技术,让学生亲身感受“三蒸九煮十八晒”的过程,并透过香云纱传人与设计师等人物的精彩故事,感受到劳动者的匠心精神,挖掘香云纱的美学价值,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启迪学生弘扬家乡文化之志。


  “光武顺德”研学课程通过邀请永春拳第五代传人、顺德区大良街道永春拳武术协会会长罗德志现场授课,以永春拳为切入点学习国际礼、凤凰三点头、二树钳羊马、铰剪手、美人照镜、日字冲拳等常用武术招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顺德源远流长的武术文化,探究顺德城市的传统与现代气质及顺德人特有的精神基因。



编辑:陈惠玲

来源:顺德一中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注意!区属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方案公布
下一篇:事关升学!顺德区2024年中考方案有变动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