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本原小学的前身是“本原学堂”,成立于1906年(光绪32年),也就是我国“废科举,兴学堂”的第二年,顺德大良北门罗氏家族办起了家塾式的学堂——本原学堂。它是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新式学堂,由大良北门罗氏家族为培育本族子弟,特拨出部份祖嘗收益作经费而兴办起来的。当时学制分高初两等,共开设六个教学班,学生有—百六十多人,都是罗族的男性子弟(1903年开始招收女生),学校所有学生免费入学。学校的校舍前临广场,后枕登峻,建筑古朴幽雅,周围花木扶疏,学习环境之优良。为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凡品学兼优者,可领取一定数量的奖学金。任职教师多具丰富教学经验,待遇亦甚优厚。由于教学条件优越,因此历年培育出不少人才。
抗战时期,大良沦陷,本原小学被逼停办。其后校舍为敌伪政权所占据,用来办起一间凤山小学。由于这是实行奴化教育的伪校,所以就读学生廖廖无几。光复后,国民党政府接收校产,把它办为公立学校面向全镇招生,易名“北乡小学”。
解放后,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易名“大良镇第四小学”。并将隔邻之罗氏大宗祠祠址划归学校使用,又增拨教学经费,补充教学人员,并扩大教学班额为十二个班。1958年后,改由顺德师范接办,作为该校的附属小学。1963年师范迁校,将附小管理权交还大良镇,易名为“蓬莱小学”,文化革命期间,曾易名“朝阳小学”,直至一九八一年才恢复“蓬莱小学”校名。
1986年7月18日,旅港校友罗治平先生提出捐资扩建母校倡议,港澳及海外的校友和乡亲热烈响应。佘少鸿女士、罗治平先生、罗鼎扬先生、罗昆先生、岑德刚先生、罗定帮先生、罗君雁女士、罗新昌先生、何汉先生等众多热心人士均慷慨解囊,合共捐赠了港币四十万元,以充扩建及设备经费。在大良镇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的积极筹划下,于1987年破土动工,至翌年3月,一座四层十六室的教学大楼遂告落成,并于当年投入使用。1988年9月,恢复“大良镇本原小学”名称。
由于城市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1993年由区政府斥资3270万元易地重建,地址为大良新基三路。新建校区布局合理,分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具备了36个教学班的规模,设施齐备、师资队伍不断优化、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由于办学水平高、办学效果好,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1998年被为广东省首批绿色学校。2003年后,学校实施了科研兴校战略,成为了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的实验学校。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推动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师资队伍更快速地向优质化发展,同时办学品味和办学影响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了满足更多的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追求,2004年大良街道办事处投入1600多万元进行第二期扩建工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更大改善。
【基本情况】
目前,校园占地面积3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扩大到36300平方米。有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综合楼、图书馆、艺术楼、教学楼、运动场、生活楼;校园布局科学规范,环境优雅,绿树成阴。现有4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72人,教职员工109人。
近十多年,尽管本原小学校舍状况、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并不是最优越的,但是她却一天天奇迹般兴旺发达起来,成为全区、全市、全省的窗口校、名校,这是一代又一代校长、老师间辛勤劳作的结果。优质教育品牌,保证了教育质量。活泼健康、心灵舒展、思维活跃、见多识广、综合能力强已成为了本原学子的特征。本原小学成为全国科研示范学校、全国课题实验优秀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朝阳读书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顺德区先进学校。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