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中小学开展线上教育。大良街道教师们积极思考探索,从容应对,不断创新线上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这个特殊时期能快乐地学习知识。
暖心关怀,电单车载着“特别惊喜”
“孩子们是否能够调整好心态应对线上教学?”“家长指导的情况如何?”“若孩子们没有掌握好基础知识该如何指导?”陈玉利是玉成小学一名年轻男教师,以上种种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最后他作了一个决定。
陈玉利家住外镇,他利用自己唯一的交通工具电单车,到那些孩子学习基础薄弱、家长晚上下班才能回家指导的这一类家庭进行辅导。当陈玉利和孩子们见面时,孩子们都欢呼雀跃。他迫不及待地让孩子们对上学期所积累的儿歌、诗歌进行背诵,进行复习;考察孩子们对新课程生字词的朗读、书写掌握情况,又一并听取家长在操作线上教学指引所遇到的问题。
通过多次线上联系和现场观察,发现家长们能够越来越熟练操作学习指引,孩子们认真学习,但却存在不能坚持,不成系统、间隔式学习等问题,这样会导致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够规范,知识呈碎片状,知识掌握得不扎实,所学课程一半会一半不会的情况。陈玉利与家长耐心沟通,一定要能够让孩子养成坚持不懈的学习习惯,大人做好连续性陪同,重抓基础知识,形成每天布置、与检查指导的学习方式。同时他不停为孩子们打气鼓励,激发学习信心,家长更为陈玉利的暖心关怀所感动。
高能高效,未雨绸缪与线上灵动
春节期间,梁开中学老师李雪芬就开始思考疫情下的教学方法,认真摸索了微信、腾讯会议、钉钉等软件会议功能,并第一时间熟悉了所有功能和技巧,为网课开展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
李雪芬的网课灵活运用网络与学生无碍交流,高效沟通。问题设计简明扼要,学生一看便知,基本做到老师和学生的零距离互动,教学质量完全不受影响。对一些需要讨论的题型,李雪芬采用“连麦”组织发言,适时点评鼓励学生发言,启发带动其它学生的思维,使得课堂轻松活跃;对重点知识,李雪芬会截图保存到手机相册,有利于学生课下复习。
李雪芬将钉钉平台的在线编辑文档的互动功能发挥到极致,如在文言文教学中,翻译是一项耗时较多的教学内容,李雪芬在预习中将拟翻译的原文(word格式)转换成为两列表格形式,左侧列为原文,右侧列为译文(空白列)。文档纸面设置为A4横向,将表格调整至适应页面大小,通过在线编辑功能进行格式微调使其适应在线文档编辑器的格式,增加可编辑学生名单。学生接到通知后可以即时进行在线翻译,也可以将已经翻译好的译文粘贴到相应位置,或者直接在线输入;其他同学对提交的译文有不同意见的,可以直接修改,修改完成后保存退出。在线文档编辑器会将每次保存存贮为一个版本,以备后期比对、分析,每个学生都可以用不同版本的译文对比自己的译文,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或错误。李雪芬在上课时再通过屏幕直播功能,对原文的理解进行讲解,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使整个课堂高能高效。
梁开中学初三(14)班卢晓辉说:“李老师的语文网课课堂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三个字:沉浸式。尽管隔着屏幕,但听她讲课,整个人自然而然的就代入其中,连开小差都成了一件难事。”
小组管理,个性化指导有机结合
“如何在隔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学习?让老师和学生仍然可以达到共同探索、深度合作的效果?”闵乐旺是聚胜小学四年级1、4班的数学老师,她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精心设计,把全班同学分为“奋斗小组”“新星小组”“缤纷小组”“智慧小组”等六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组长和副组长通过拍视频或发语音的方式帮助其他同学们解答疑惑。闵乐旺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鼓励,小组群内形成一个良性竞争、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学习氛围。
尽管如此,学生仍存在疑惑怎么办?闵乐旺每天在微信群上进行线上答疑活动,进行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在闵乐旺的指导下,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向,真正做到线下自主学习和线上导学互动、交流展示;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新知识,闵乐旺会发给孩子们学习指引,把学习难点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利用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提供的微课资源或自己制作针对性讲解的微课视频帮助孩子们查漏补缺,让线上学习更高效!
快乐共读,开启诗意的线上故事之旅
3月13日晚,世纪小学三年级各个班级钉钉群的信息不断更新:“开始了吗?”“老师进来了吗?”“很期待啊!”……8点整,8个班的班级群同时响起“钉钉钉”的直播邀请铃,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点击进入课堂,杨荣林热情地和孩子们打招呼:“同学们,晚上好!欢迎来到全级联播《世纪寓言故事之旅》,在这美好的夜晚里,我们将穿越时空、跨越中外,一起领略寓言的魅力。”
杨荣林娓娓道来,从猜图画、拆“寓言”,解“魔袋”之红绳,把三年级的必读书目《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带到孩子们的面前;再识封面、读目录,揽寓言之全貌,教孩子学会阅读的基本常识;再深入学方法,比妙文,通故事之精髓,深入领略寓言的魅力;聊作者溯远祖之智慧。孩子们仿佛走进了万千世界。孩子们在杨主任深入浅出的引领中,积极发起连麦互动,畅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杨荣林是第六届“顺德阅读之星”获选者之一,红豌豆儿童阅读推广协会的发起人。在这个特殊的学期里,在线上教育的别样课堂中,杨荣林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用阅读之巧力,与孩子们快乐共读,轻松战“疫”。师生在诗意的线上教学中,享受“疫情”时期的独特乐趣。据悉,世纪小学千人网络读书会已经持续开展了两年,多个老师在杨荣林的影响下,成为深受孩子们热捧的主播。
任务驱动,“互联网+教育”显成效
郑华玲是环城小学二年级1、3班的数学老师兼二年级3班的班主任。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教师,她充满朝气与活力,敢闯敢干,将自己的热情与个性融入网络课堂,勇担教育教学的先行者。
作为班主任,在疫情期间,郑华玲始终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积极配合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她每天按时督促家长进行健康打卡,并实时记录、追踪和反馈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作为两个班级的数学老师,郑华玲在“停课不停学”期间,不断挑战自我,积极地探索教学改革与创新,尝试多种“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提高线上学习成效。郑华玲采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确定合理的学习任务,注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用任务驱动学生完成线上学习,例如在进行《铅笔有多长》线上教学时,郑华玲给学生布置了测量课本厚度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纷纷拿起尺子进行测量,用一个测量的任务去驱动学生进行长度单位“毫米”的感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挑战第一次》课堂上,郑华玲设了“9秒叠杯子”的任务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经过反复的练习,不断去挑战自我,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并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她还注重学习的双向性和互动性。一方面,她鼓励家长陪伴孩子的学习,通过照片、视频与老师交流沟通。另一方面,她主动联系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同时通过“班小二”微信小程序、建立班级学习小组,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并反馈于家长。这种家校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取得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和认可。
面对疫情,郑华玲用自己的行动把“不容易”变成“有意义”,诠释了环城小学教师的担当本色和奉献精神。她尽职尽责,因材施教,为学生的学习与安全保驾护航,与学校、学生、家长携手并进,共同筑起一道有力的抗击疫情防线!(良宣)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