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戈
今天的乐从镇沙边村委会,南临顺德水道,与龙江镇一衣带水,从前叫做水藤堡沙边村。明清时代,这小小的村落可不简单,村中姓何的一个家族,明清两朝就出了4名进士。
穿过榕荫,一河两岸仍保留着好些旧民居和2所古老的私伙祠堂。河涌忽然开阔,这就来到了我们要浏览的何氏大宗祠。
明成化二年(1466年),水藤沙边的何济进士及第,为何姓光宗耀祖,之后何家举人贡生迭出,到了清光绪十二年至二十一年(1886~1895年),这10年间竟一口气出了何守谦、何国澄、何国澧等3位进士。
耕读文化早就滋润出沙边这条经济和文化都相当出色的古村,加上何济的功名,何家大兴土木建造大宗祠,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何氏大宗祠又叫“厚本堂”,关于其始建的年代,目前还未找到准确的文字纪录。20多年前曾见民国初年厚本堂刊印的《何氏事略》上载:今览旧谱,则前人亦几费经营矣,其始建何时无可考,惟载重修始于康熙四十九年。之后,这所祠堂又经历了多次重修,2002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我们算不出何氏大宗祠的绝对年龄,但通过材料特色、营造风格等建筑语言,我们可以细读出这所祠堂的沧桑。
何氏大宗祠珍贵的地方,那就是头进门面的斗拱。
中国的古建筑中,斗拱是一个体现技术和艺术成就、体现社会伦理品位和等级观念的重要角色,加上其巧妙的力学结构和华丽的造型,被誉为中国建筑技艺之瑰宝。我们在北京故宫里、在佛山祖庙应灵牌坊下,都能看到这些古建筑的柱子上端与屋顶梁架之间,有一组组由方斗状和弯臂状的木构件错综复杂地叠架起来,像一朵朵绽开的莲花,支承住瓦顶飘开的出檐,这莲花似的木结构就是斗拱,在顺德则俗称为“莲花托”。
明清以来,除了高等级的殿宇外,斗拱在北方民间建筑已开始式微,倒是在岭南一隅的明清祠堂中,却仍能见到这古老的建筑文化符号。不过,到了清中叶以后,广府地区祠堂的斗拱,已基本失去了承重作用,成了纯粹的建筑装饰件。
何氏大宗祠头进门面采用的就是承重斗拱。3道硬木雕花弓梁把4根方石柱连接起来,除了柱顶上的4组斗拱,弓梁上施用于10组驼峰斗拱补作,这一共14组斗拱都是一斗三升三层,宛如14朵莲花,潇洒地承托着巍峨的3组出檐。前廊为抬梁式结构,其梁架、袱柱与檐柱上的弓梁、驼峰皆满雕花鸟瑞兽,与斗拱出檐配合得十分协调。从斗拱样式和雕刻风檐来看,头进的木构件应是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修祠堂时的作品,也就是说,这些坳坳的雕梁画栋,已经历了近300年的风风雨雨。冲着这门楼,何氏大宗祠就值得一游。
(编辑:若谷)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