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8月,黎锦田一家人在昌后楼前的竹林附近拍摄了合影。前排左一为二儿子,左二为梁运来,中间为老三黎勿崧,右一为黎锦田,怀抱者为老四黎勿容,后边站立者为大儿子。
1969年8月某日中午,乐从大罗村黎氏祠堂前,阳光洒在黎锦田一家六口身上,他们在照相机前摆好姿势。闪光灯一闪,那个年代的瞬间和这个家庭的表情都被定格在这张泛黄的照片里。如今,40年过去。当年的年轻父母已两鬓白发,年幼儿女都已成家立业。不变的是,那间照片外的祠堂,一直守候在原地,见证着这个村落的发展,也见证了这个家庭两代人的四次喜宴。
怀抱女儿巧遮补丁
2009年9月5日上午,黎锦田的妻子梁运来老人,从厚厚的相本里小心翼翼地拿出这张珍贵的黑白全家福,缓缓回忆起40年前的往事。
那天中午,梁运来刚从生产队地里干活回来,听说有摄影师下乡,忙叫来儿女四人准备拍照。每个人都换上“饮衫”,对镜梳妆之后,来到了村中河涌边的祠堂,并在祠堂外的竹林前摆上长凳准备照相。
孩子们从未照过相,他们兴奋又好奇地围在摄影师身边看着照像器材:一个三脚架,上面一个四方木箱子。黎锦田当时去镇上卖菜,摄影师等了很久还未见他回来,准备只给梁运来和4个子女照合影了。
就在此时,梁运来刚好看到丈夫撑着船而来,马上让摄影师等等。黎锦田跑上岸,来不及回家换衣服,就坐到了照相机前。只见裤子膝盖上有两大块碍眼的补丁,黎锦田灵机一动,从妻子怀中抱过小妹放自己膝上,借女儿巧妙地掩饰了补丁。
“笑一笑。”摄影师把头钻进木箱子里,“咔嚓”一声,影像留在胶片里。那一年,黎锦田33岁,梁运来31岁,最大的儿子才12岁。
省钱买毛主席胸章
梁运来说,当年拍这张全家福主要是想寄给在国外生活、自己从未谋面的大姐。“不然的话,我们哪舍得花钱去照相。当时要照一张照片很困难,要跑去乐从镇上或佛山。如果不是摄影师下乡,我们也没什么机会拍。”
其实,所谓“饮衫”都是很朴素的衣服。照片上,老三黎勿崧的衣服最好,那是一套黄底有花的衣服,那是香港的亲戚寄回来的,除了节日,她都不舍得穿。
衣服好看,可她的小脚却穿着一双偏大的鞋子。梁运来说,“那个年代做衣服、买鞋子都是预大码的,这样才能穿得更久。第一年穿大,第二年穿好,第三年穿小。姐姐穿不了,妹妹还要接着穿。”
照片上,黎勿崧和两个哥哥胸前都戴着一个毛主席胸章。“那时候大家都很崇拜毛主席,就算不吃饭都要买毛主席的胸章。”黎勿崧说,那时候每出一款毛主席胸章,兄妹们都要省下饭钱去买,戴上一个小胸章表示对毛主席的尊重。衣服配上胸章,是那个时代别致的时髦。
当时,黎家兄妹4人一起收集的毛主席胸章加起来有上百个,全都别在一条一米长的横幅布上,“前几年搬家,全部都扔掉了。”梁运来对此颇感可惜。
祠堂见证四次喜宴
当时,祠堂并没有拍进照片里,然而黎家却与它有着难以割舍的岁月情感。老祠堂有一个名字,叫昌后楼。当年的昌后楼还是青砖红瓦,门前有一片竹林,景色优美,所以全家人选择在这里拍照。在全村黎姓村民里,昌后楼有着重要意义,一些祭祖、庆典等都在这里举行,孩子们当时也喜欢到这里玩耍。
20多年前,昌后楼拆掉重建,青砖换成红砖,一层变成两层高。黎家当年合影处的那块竹林已经建起了楼房,而孩子们都长大了,先后结婚生子。梁运来记得,除了大儿子结婚是在祖屋摆酒外,其他三个孩子结婚,还有大孙子满月都是在昌后楼摆酒宴请亲友。
1985年,大孙子满月时,一家人站在昌后楼前也拍了张照,在这张照片里,昌后楼露了一点脸。家庭成员中多了二媳妇和大孙子,大儿子则因拿相机而未能照进去。
1969年的全家福成了黎家目前唯一的全家福。近几年,老三黎勿崧曾多次提议,全家人在祠堂前重新照一张全家福,却因两个哥哥太忙而至今未能如愿。
今昔
祠堂依旧在
传统已式微
“顺德祠堂南海庙”,曾几何时,祠堂在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大多祠堂都空置老去,变得荒凉而落寞。
昌后楼经过多次修葺,现代的外观已经让它与其他建筑没有区别,门外堆积了很多建设用的石子和木头,显然平时没什么人会进去。大门还是40年前的木门,厚重沉实。一条粗粗的铁链锁住门扇,留下一条窄窄的缝隙。
透过门缝可以看到,里面有一个简单的神位,屋顶还悬挂着四艘崭新的龙舟。除此以外,一切都显得空空荡荡。
梁运来说,现在村民办喜事不会在昌后楼设宴了,都直接去酒楼,方便而高档。现在梁老人的孙子对这个祠堂的记忆,就是在端午、国庆和重阳的时候,村民在这里吃吃饭热闹一下。
言论
“那个年代做衣服、买鞋子都是预大码的,这样才能穿得更久。第一年穿大,第二年穿好,第三年穿小。姐姐穿不了,妹妹还要接着穿。”
———71岁的梁运来老人回忆40年前
历史大事记
1962年,佛山当时最高建筑———华侨大厦落成剪彩,成为佛山第一家接待华侨和国内外重要宾客的酒店。
1964年,全国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热潮,佛山的普通纺织女工高钻,因“学毛著”出色成为典型。
1965年,佛山成为城市“四清”运动试点,查出少数贪污盗窃和投机倒把分子,亦错伤大批干部、知识分子和群众。
1966年,“文化大革命”拉开序幕。佛山“文革”运动在佛山一中首先引发,此后十年浩劫给佛山留下沉重伤痕。
(编辑:欧璇)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