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镇街直达 > 陈村 > 新闻一线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陈村新目标:全区领先,2027年高层次教育人才占30%


  4月28日,陈村镇召开“智教优师”领航工程启动大会,发布《陈村镇“智教优师”领航工程行动方案(2025—2027)》(下称“行动方案”)。


DSC03991_副本.jpg


陈村“智教优师”领航工程正式启动。


  会上,陈村提出未来三年教育人才建设目标:至2027年实现高层次教育人才占比提升至30%,年度新教师招聘实现研究生全覆盖,打造由50名区镇级以上领航名师、300名镇校级以上骨干教师,500名优秀教师组成的“金字塔型”强师体系,新增1个特级教师工作室,16个名校(园)长、名教师(班主任、少先队名师)工作室,培育一批在全市有影响力的名教师、名校长、名教研员。


  这一行动方案的出台,意味着陈村教育从强师工程1.0的“筑基”到锻造行动2.0的“提质”,提升到了如今3.0版本的“跨越”。行动方案也将通过“AI全域赋能”“科学副校长引智”“社会力量链接”等创新举措,构建教师发展新生态,力争为顺德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陈村经验”。


实施四大计划15条举措,构建陈村教师发展新格局


  行动方案提出,未来三年将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全面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格局全面确立、教师发展培训机制全面优化、师资优质发展态势全面形成,到2027年,全镇教师的综合素养、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进一步健全,教师职业发展通道进一步畅通,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合理,实现“教育人才造高峰、教育质量筑高原、办学水平立高地”的战略目标。


微信图片_20250428153733_168.jpg


《陈村镇“智教优师”领航工程行动方案(2025—2027)》发布。


  要达到上述目标,陈村提出将实施“铸魂强师”“三类四阶五梯”“培优提质”“活水引流”等四大计划,落实15条举措。


  具体而言,在实施“铸魂强师”计划中,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党建引领,在资格认定、教师招聘、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年度考核、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等,培育教育家精神沃土。


  实施“三类四阶五梯”计划方面,陈村将构建梯级培养机制。比如打造分层分类精准培训新范式,深入实施教师“三类四阶五梯”计划,针对不同成长阶段教师的特点,分类别、分阶段、分层级精准施训。同时,推进人工智能全域赋能,在陈村镇构建首个教育私域大模型,开展进阶式人工智能师训课程等。锻造“智教优师”队伍,加强教研尖兵队伍建设,建立教师和教研员任职“旋转门”制度,打通教师和教研员职业流动通道,实现任职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课题研究全覆盖,培养拔尖教研人才和教研团队,三年内打造45个区镇优秀教研员、20个区镇级优秀教研科组。全周期培育高素质校长队伍方面,将力促培养造就4名省市级以上名校长,18名区镇级名校长,柔性引进多名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核心管理人才。并力争2027年实现全镇高层次教育人才占比、年度新教师招聘实现研究生占比等两项占比在全区领先。


  实施“培优提质”计划方面,陈村将构建教师专业发展体系。陈村将构建协同创新,相互促进的“1+4+N”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菜单式培训。搭建学科工作坊,建立教育大讲堂制度,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举办省域教研活动等并搭建教师发展平台,依托云平台,打造“名师在线”“名师直播间”等教研项目。创建市区镇课程教学改革示范基地3个。深化区域联合教研工作,建设学科基地,打造具有市区内有竞争力的品牌学科10个。


  实施“活水引流”计划方面值得关注,陈村将建立战略人才储备库,借此激活教师发展协同生态。具体而言,将打造“3·10·30”强师金字塔人才方阵,并构建智慧人才中枢,建立由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市级学科带头人等卓越专家组成的战略人才引进储备库,创新科学副校长人才培育体系,选聘组建科学副校长团队,构建科学副校长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此外,陈村还将推进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健全教师队伍保障机制。加大对集团内相对薄弱学校的师资支持力度,教师柔性交流的比例不低于教师总数5%,其中骨干教师比例不低于流动总数的30%,核心管理团队实现双向交流,学校中层及校级领导控制在5%。


跨界融合,“15位科学副校长+AI全域赋能”领航创新教育


  启动大会还专门聘任15位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专家担任科学副校长,城网君梳理发现,他们覆盖机器人、现代农业、人工智能等领域。


988873e11401415ad55b61892f71023.jpg

聘任15位科学副校长。


  根据行动方案创新科学副校长人才培育体系的规划要求。选聘组建的科学副校长团队,将创新实施“3+x”培养课程,设置科学教育政策、校本课程开发、科创活动组织三大必修模块,配套开设人工智能教育、现代农业科技等x项特色选修课程,并建立“高校专家+企业导师”双指导机制,开展科教成长营活动。


  与此同时,这些“跨界导师”将实施“五个一”任务:牵头开发一门校本科学课程、组织一次校企研学、指导一个学生科创项目、举办一场科普讲座、撰写一篇实践案例,完善创新实践型能力提升路径,强化“教学-实践-研究”一体化能力。机器人、农业领域和人工智能等多元背景人才的加入,标志着陈村教育未来将从“学科育人”向“场景育人”的跨越。


DSC03969_副本.jpg


陈村启动"教育AI全域赋能"项目,打造全省首个镇域级教育私域大模型。


  活动当天,陈村与微科智检(佛山市)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启动"教育AI全域赋能"项目,将打造全省首个镇域级教育私域大模型。陈村镇"教育AI全域赋能"项目,将依托华南理工大学智能算法实验室核心技术,由微科智检研发的私域大模型将深度融入陈村教育体系,构建覆盖教学、管理、评价的全场景智能生态。


  行动方案也着重提到这一点,提出推进人工智能全域赋能。未来,陈村镇将构建教育私域大模型,打造教育AI全域联动的资源支撑平台,实施“三个一批”建设计划:培育一批骨干讲师、打造一批特色课程、建设一批示范学校,并组建镇级“AI教育讲师团”,开展进阶式人工智能师训课程,培育教师数据洞察力与AI工具驾驭能力。并创新AI赋能的教研体系,建设智能教研支撑平台,集成教学行为分析、知识图谱构建、智能评测反馈等功能模块,探索形成“数据驱动-智能支持-精准改进”的新型教研模式。


  此外,陈村举办智能教育创新成果展示活动,着力构建涵盖“管-教-学-评”一体的全链条AI育人体系,利用学生在校行为、心理动态评估、作业(监测)情况和校外项目学习等大数据生成学生数字画像和成长曲线,助力教师提升因材施教精准度,推进个性化育人实践,实现“以学定教”的良性互动。


政企校协同,携手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镇


  2024年9月,陈村对外发布了《陈村镇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镇行动方案》,提出建设“四优”高质量教育体系,明晰“五大行动”的重点任务,实施十六条有力措施,目标是打造成为“幸福优质,湾区领先”的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镇。


  如今,实施名优教师锻造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活动当天,现场授牌成立1个特级教师工作室、16个名校长及名师工作室,形成“战略人才引进库+潜力人才培育库”的雁阵格局。柔性引进的江西师大附小原校长钟事金担任石洲小学校长,并领衔首个特级教师工作室。


微信图片_202504281041201.jpg

微信图片_20250428153733_158.jpg


现场授牌1个特级教师工作室、16个名校长及名师工作室。


  “目前,全镇拥有高级职称以上教师超130名,市级以上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近120名,实现教师队伍结构与专业能力‘双跃升’。”陈村镇党委书记黄东青提出,陈村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事业,尤其是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过去三年,无论是教育方面的支出,还是其他方面资源的投入,都占了全镇很大的比例。


  投入带来的效果也颇丰。据统计,自顺德教育二十条实施以来,陈村不仅成功引进教育部领航名校长、省内外教育专家等高端教育人才12人,更实现新教师100%研究生学历的跨越式突破,培养的区镇两级名师骨干超过100人,教育人才占比接近25%。


  “陈村是‘广佛同城桥头堡’,目前正全力建设与城市定位更加匹配的现代教育强镇。‘智教优师’领航工程,正是我们为未来埋下的‘种子’。”黄东青表示,对于陈村镇党委政府来说,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一项幸福的事业、幸福的工程,陈村会持续加强对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的投入,来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未来陈村将以“三名”人才工作室为矩阵,进一步搭建“百花齐放”的成长舞台,让陈村教育既有“静水深流”的底蕴,更焕发“千帆竞发”的生机,更将以三个“更”字为方向,厚植教师成长沃土,全力打造“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是更开放的平台,打破“教室围墙”,推动教师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和城乡,让整个陈村成为教学与实践的“超级平台”;二是更智慧的支撑,借助AI全域赋能项目,深入推进与高校合作,实现人工智能培训全覆盖;三是更协同的生态,以“高校+名师+名校”三维培养体系,推进校际、集团、高校基地“教研联盟”协同发展,实施教师精准培训。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区教育局副局长刘进华希望陈村以“三个着力”推动方案落地见效:着力智能教育转型,打造教师发展新范式;着力教育家精神培育,树立师德师风新标杆;着力体制机制创新,探索队伍建设新路径,为全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陈村经验”。


  刘进华表示,顺德教育在队伍建设上也实现了四个突破:在结构优化上,新招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从30%提升至70%,13名教师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在质量提升上,累计培养区级骨干教师近千名,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00余项;在资源共享上,实现教育集团全覆盖,优质资源辐射所有镇街;在生态建设上,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优质发展体系。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在座各位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


  接下来,顺德区将以教育部“强师计划”为纲,重点实施“四大行动”:实施“强师铸魂”行动,构建“大科学”师资培养体系;实施“智慧赋能”行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协同育人”行动,创新“家校社”共育机制;实施“品质提升”行动,力争到2026年新优质学校覆盖率达80%。


  活动现场,陈村镇进行学校“焕新工程”及“教育AI全域赋能设备”支票捐赠答谢仪式,社会力量也积极支持学校建设和人工智能全域赋能教育领域。



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大力支持陈村教育。


  广东惠尔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捐赠150万元助力学校“焕新工程”和“教育AI全域赋能信息化设备”,松柏广东电池工业有限公司捐赠30万元助力紫阳幼儿园的建设,李强慈善基金捐赠15万元支持青云小学,倪娟捐赠10万元支持庄头受捐赠单位现场答谢。


  企业和热心人士的支持,彰显了陈村社会力量对教育的关心与大力支持,更呈现了政企校协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陈村经验”。


■名词解释


实施教师“三类四阶五梯”计划


  将教师培训体系分为学科教师培训体系、教研尖兵培训体系、管理干部培训体系三类,根据教师发展“新手、熟手、能手、高手”的四个阶段,搭建“职初教师成长行动、新锐教师发展行动、先锋教师培育行动、领军教师标杆行动、种子校长引领行动”五大成长阶梯,针对性设计培养方案,精准高效推进教师培训工作。


“1+4+N”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


  “1”是指教学教学研究中心,“4”是指中小学校(幼儿园)、省内外知名专家团队、镇级导师团队、校本研修示范校,“N”是指教研基地和各级名师工作室等重要资源平台。


“3·10·30”强师金字塔人才方阵


  建立3个分层人才储备库,分别是战略人才引进储备库10人、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潜力人才储备库10人、市区名师潜力人才储备库30人。


■相关链接


高校与社会力量双支撑,陈村打造全省首个镇域教育私域大模型


跨越千里,江西省名校长正式到岗顺德陈村


编辑:万家长、陈韵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五一来陈村,来一场“文化和美食+”动感体验
下一篇:高校与社会力量双支撑,陈村打造全省首个镇域教育私域大模型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