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良双皮奶、伦教糕、均安烧猪……在顺德这座连续十年获评“世界美食之都”的城市,全区十镇街都有各自的美食代表,“寻味顺德”已经成为市民游客耳熟能详的口号。除开味蕾上的美味外,每一道顺德传统地道美食的背后都有着自己的“诞生记”。
在顺德提到陈村镇,大家脑海中不约而同地浮现出“蝴蝶兰”和“陈村粉”两个关键词。近期,随着正一陈村粽门店的开业,陈村粽这一具有陈村地域特色美食的名号开始破圈而出。观其名,前缀以“陈村”为头,那其背后的故事也必然与陈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深究其源,翻阅资料书籍,城网君也渐渐发现了两段精彩的陈村粽“前世”。
■对美食的豪气“追求”
随着对“陈村粽”的溯源,城网君惊奇地发现,其历史要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光绪年间。
据史料记载,那时往来广州与石岐的客商,必定要经过“四大名镇”之一的陈村。当时,陈村一间名为“莲芳”的粥粽店刚好开在商客往来的路边,由一对农家母女经营。她们用糯米、绿豆、猪肉,以及用草木灰所制作的陈村枧水所包制的粽子远近闻名,颇得食客青睐。
粥粽店因为是母女店,没其他人手。所以,店家为了出品快,一到晚上,她们就提前煮好几锅粽子,煲好几种粥来备用,以此应付白天开店的时候,那些络绎不绝、南来北往帮衬的客商。
有意思的是,这对母女俩的经营手法较为特别,她们提前在桌面摆上装着数量不同,小、中、大碟各不相同的粽子,任意随客选食。然后,等客商食完之后,叫“埋单”(买单)之时,母女俩才凭桌上各碟棕所剩余的数量再计费(以前这类小食店都是先付账再取食物)。所以,南来北往的客商就为这间母女店赠了句口头禅,“陈村粽——食咗先算”!
这句话也蕴含这两重意思,一是形容这对母女会做生意,二是比喻食客不需要多作考虑,等吃完食物之后再“埋单”(买单)的豪气,更是一种对美食的追求。后来,“陈村棕”又被赋予“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当”的含义,意寓陈村人豁达开朗的精神和生活作风。
■待人质朴友善的品质印证
听说,在某一年的大年初一,“莲芳”粥粽店早早就挂上高青,在青上吊了几十只粽,希望过路的狮队,为自己的粥棕店采青助庆。结果,有一本地狮队刚好经过,他们因为从早上七点到下午一点一直不停地舞狮、采青,队员早已饥肠辘辘,一见“莲芳”店在门囗高高挂着粽青,二话不说就起狮“采青”。一时间,鼓响狮腾,三抛狮头行过狮礼,狮队就搭起两层人梯,飞狮上顶,一眨眼就把粽青取下!接着,狮队就停鼓休狮,蜂拥而上,大快朵颐。
经过一轮风卷残云之后,个个都一副狼狈样,但还忘不了互相取笑:“你是陈村粽(种),我是陈村粽(种),我们都是陈村粽(种)!”笑得母女店主合不上嘴。
正当人人笑得得意忘形之时,不知是谁发现醒狮口边竟然也放了几只粽,就指着狮子说:“哈!原来这只狮子也是陈村粽(种)!”众人一看狮子,的确也像是在吃粽子,就指着狮子哈哈大笑说:“哈哈,原来最大的陈村粽(种)在这里呢”!
这则故事也是讲出当时狮队在品尝陈村粽对陈村粽这一当地美食的认可,也更进一步反映出陈村人的热情好客和待人质朴友善的品质。
“寻味顺德”寻的不仅是食物本身的味道,更是食物所承载的历史韵味和优秀的文化传承。继陈村粉后,陈村粽也开始“登场”,为陈村的特色美食队伍再添一员,更是陈村乃至顺德美食文化的补充。
编辑:刘远雄
资料出处:梁子刚粤语故事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