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顺德区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继续进行。现场陈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梁锦棠做客两会直播间畅谈新发展大计。
陈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梁锦棠接受专访。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水产城融合发展示范点
梁锦棠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出,要在陈村潭洲片区设立水产城融合发展示范点,这是全区建设高品质滨水生活区的重点项目之一。陈村是全区以水兴城工作的试点,那么这个片区可以说是试点中的试点、示范中的示范。
潭洲片区水产城融合发展示范点位于陈村镇西部,与佛山新城隔江相望,是潭洲水道和平洲水道双江交汇处,这里既是《三字经》作者区适子的故里,是三龙湾的核心区。片区有佛山地铁2号线花卉世界站、登洲站。
整个示范点规划约3000亩,由水道、碧道、轨道环绕,区域内水网密布,除有潭洲水道、平洲水道双江环绕外,内部还有大大小小27条河涌,水生态资源非常丰富。
美丽的陈村。
下阶段,陈村将依托潭洲片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着力把这个示范点打造成生态、生产、生活有机融合,同时宜居、宜业、宜游的以水兴城示范点。
一是突出生态生活,宜居宜游。目前,我们以水为脉,在深入开展清岸、还河、美岸等行动的基础上,已经建设好了潭洲水道的碧道、三字经公园,同时在建的有华阳桥下体育公园、华阳路湿地公园,并将利用潭洲清岸行动拆违整理出来的20多亩土地,建设高品质的儿童公园。除了公园以外,目前片区内正在推进三龙湾学校建设,这个学校是全区高标准、高规格推进的代建制试点项目,投资8.5亿,将打造成为三龙湾标杆学校。
二是突出生产、宜业。以治水带动城兴,推动潭洲片区城市更新、土地整备、产业转型、城市品质提升,紧紧围绕三龙湾潭洲国际创新城建设,加快潭洲工业区改造提升,打造产城人文融合新空间。
未来,这里既有都市的繁华便利,又有乡村的静谧舒适。希望人们在这个示范区里能感受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可以在城市里游山玩水、享受田园牧歌,在滨水花园里工作生活,重拾乡愁回忆。
治水工作试点中展现陈村担当
陈村作为全区治水工作试点,将如何探新路、作示范?梁锦棠表示,陈村三河环绕、水网密布,内河涌共171条,具有良好的水环境资源。区委区政府赋予了陈村作为全区治水试点的重要使命,并提出了陈村要建设水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期望和要求,我镇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坚决扛好区委区政府委以的重任,为全区以水兴城作出陈村示范、展现陈村担当。
为做好全区治水工作的样板和示范,目前,我镇已制定《以水兴城实施方案》,并已在10月底召开全镇治水攻坚动员会议,率先开展“摸查、清岸、活水、还河、净水、美岸”六大行动,各项工作正加快推进。
一是实施摸查行动。按照全流域综合治理、系统谋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将全镇划分15个片区,按照“厂、网、源、河、城”五个维度全面摸查、摸清底数,目前已开展13个分区排查,将于2022年3月前全面完成摸查工作。
二是实施清岸行动。按照“治水先治岸,治岸必治违”思路,全面清拆河涌两岸生态控制线内的违章建筑(主干河涌10米、支干河涌及支涌5米范围内),重点严控沿河建设行为、清拆沿河违章建筑、清理河岸乱堆乱放等,全面还岸于民。
三是实施活水行动。城市发展导致个别河涌被填埋、被淤积,水循环动力不足,计划运用河道清淤疏浚、河涌水系连通、增强水动力等方式,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的前提下打通断头涌30多条,重织绿色生态水网。
打造水城方面,陈村优势明显。
四是实施还河行动。根据历史卫星影像的比对,近20年来,陈村的河涌长度减少了36公里,同比减少18%;水域面积减少21公顷,同比下降10%。围绕问题导向,计划全面清理河涌两侧的历史非法侵占,确保2022年完成主干、支干河涌的岸线恢复,2023年完成全部河涌的岸线恢复,重塑岭南水乡风貌。
五是实施净水行动。以治水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增容扩建,加快推进自来水管理更新提质工程,推动污水管网完善、管网清淤修复、雨污分流改造、入河排口整治、生活污染源整治等工程,实现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六是实施美岸行动。将治水与土地整备、城市更新、产业转型、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以水为脉建设一批滨水公园,打造集生态、文化、景观和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碧道,全域构建10分钟亲水生活圈。
陈村龙舟公园。
在工作机制保障方面,目前已成立南顺联安围(陈村镇)以水兴城工作领导小组,书记、镇长任双组长,通过建立统一高效的治水指挥体系,高标准、高站位推动水环境治理工作。同时,抽调精干人员,成立以水兴城办公室,实体化、高效率推进治水各项工作。
治水工作正在起步、正在探索,关乎千家万户,关乎子孙后代,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多提宝贵意见建议,让我们一起把水环境治理好,把景观打造好,把水文化传承弘扬好,再现鱼翔浅底、水清岸绿的美好景象,通过以水兴城把家园建设的更美好。
将投入超20亿新(改、扩)建校(园)
在采访中,梁锦棠特别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梁锦棠表示,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当前和未来,关系到经济社会方方面面。作为蒙学故里,陈村自古以来就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近年来,陈村坚持把教育作为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着重补短板、强队伍、提质量。接下来,陈村将通过深入实施教育“四好”工程,持续推动陈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大投入,深入实施“好生态、好学校”工程。今年我镇出台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将投入不少于超20亿元,新(改、扩)建7所学校,新增5所普惠幼儿园,新增1.2万个优质学位、1万个宿位,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同时,启动“最美校园”计划,以美学理念优化校园建筑设计。目前正推进三龙湾学校的建设,这所学校,光是前期设计,就花了足足9个月,去细细打磨,精心打造,希望建成精品、建成标杆。在这个学校的设计中,我们为了更有效的利用空间资源,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把足球场抬高。底下的半开放连廊空间成为学校遮风蔽雨、运动休闲的空间,同时潭洲的一个古祠堂也作了保留提升,将改造成为图书馆,让学生能沐浴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去阅读学习。
同步在推进的还有陈村镇初级中学扩建等项目,努力打造更多群众心中的“好学校”,让学校成为城市最美丽的风景线。同时,实施“舒心午睡”计划,力争在2022年实现全镇中小学在校生不用再趴在课桌上,而是能100%躺着午休。
二是加大激励,深入实施“好校长、好教师”工程。城市的竞争力,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力。今年以来,得益于陈村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陈村的教育基金总额首次突破1亿元,在此基础上陈村加大激励,全面实施新修订的奖教奖学办法,加大招才引智: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建设,让优秀的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
轨道时代即将到来,有助于陈村引才、留才。
前段时间,陈村以比肩超大城市的待遇,面向全国招募教育领军人才。自公告发布短短两周,就接到超20份符合条件的全国教育高层次人才简历,其中有全国最顶级的校长,教育部领航名校长,有三类人才(特级教师)若干名。在刚结束的华中师大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陈村也收获颇丰,首批录取的10名优秀毕业生,有4名硕士研究生,有6名重点大学毕业生。
除了在招才引智大力度之外,在本地教师队伍中,我们也加大激励机制,希望在陈村教育界,能形成比学赶超、争当一流的氛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希望未来老师能以在陈村工作为荣,同学能以在陈村求学为荣。陈村能确实成为聚人才、育英才的教育高地。
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全区各阶段标杆学校中必定会有陈村的学校!
编辑:邹建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