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洲水道生态景观建设,构建生态绿芯。(陈村宣办供图)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大道宽敞笔直、一辆辆工程车有序出入、一道道忙碌的身影来回穿梭。人们在这里只争朝夕、挥汗如雨……呈现出一片繁忙的建设景象。
每一座城市都会有她的故事,每一座城市都会有她的幸福坐标。清爽醉人的江风、风光旖旎的大道、《三字经》发源地潭洲……在这里,一幅水清草绿,人和城美的绚丽画卷映入眼帘。
行走在潭洲水道绿道上,这里春意盎然,漫步在绿道上的行人可以尽情的享受绿道的新鲜空气,一眼望去,尽是满城的绿意和春风佛面的花海。
潭洲水道初见雏形。
水道建设,绘制山色水韵人文景观图
自2016年起,陈村潭洲水道生态绿化景观提升启动建设,经过三年时间的建设,潭洲水道成为一条高品质的滨河景观长廊,与北滘、乐从形成“一河两岸”的风景线,形成集生态修复、休闲娱乐、文化品牌为一体的极具陈村特色的城市生态景观,为“千年花乡”美誉的陈村注入活力,增添了一片绿意。
如今,潭洲水道绿化景观提升工程东起白陈路南涌桥,西至花卉世界千红路,全长约16公里的潭洲水道,有三字经文化公园、玉带公园等景点,更体现了陈村城市建设与传统文化魅力的精髓。每逢周末,潭洲水道上人群涌动,沥青铺就的道路以及人行道显得格外的亮眼,而潭洲水道也成为市民的生活娱乐的聚集地。
沿着潭洲水道起点白陈路一路走来,全长16公里的绿道走完大概需要两个半小时,蜿蜒曲折的道路在花丛绿树之中焕发生机。从潭州水道上空俯瞰,湖面上波光粼粼,各具特色的花草与休闲自然的绿道交织在一起,让仅有5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绘制出一幅山色水韵的人文景观图。
据介绍,在陈村城市治理当中,潭洲水道的生态景观改造提升,水环境治理工程以及一河两岸绿化改造提升不断深入提升,一个生态优美、宜居宜城的小城正朝着陈村徐徐走来。
“这里的生活休闲空间更大了,设施更齐全了,变得更具有活力。”年近五旬的何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潭洲人,退休之后,每逢有空余时间,他就会从三字经公园出发,走上陡坡后,沿着三字经公园的方向到堤围上散步。
这几年,何先生见证了潭洲水道景观带从无到有的过程,见证的潭洲水道的变化。他说,坐落在家门口的生态景观绿带,空气清晰、景色迷人,家乡环境的变化,让村民对美好生活更加向往,更是凸显岭南水乡的特色。
绿道之中,形成一片花海。(陈村宣办供图)
生态“绿芯”,市民生活打卡地
清晨的潭洲水道,湖光涟漪,湖光秋色。每天在潭洲水道绿道中,微风吹佛的花草树木吸引一大批人群前来参观,一草一木皆美景。同时,除了慕名而来的游客,玉带公园、三字经公园俨然已成为陈村市民运动爱好者的聚集地。
在潭洲水道三字经公园堤围附近,每天早上都有一个穿着马甲背心的、穿着一双运动鞋,沿着水道上慢跑两公里,之后返回三字经公园里打太极。48岁的王林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在陈村二十多年了。他是一名运动爱好者,从严寒到酷暑,他几乎每天都是坚持跑步。
“早上起来呼吸新鲜空气,在优美的环境中体会生活,也让我爱上这座城市。”二十多年了,王林始终都坚持在潭洲水道上慢跑以及打上太极拳。确实,潭洲水道的建设,给市民的生活提供了空间,提供了条件。
“刚来的时候,潭洲水道周围杂草丛生、周围没有建筑,一片洼地。”王林回忆过去刚来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他说,潭洲水道虽然河网交织,但河道两旁却时常是边缘地带,没有绿化生态景观带,缺乏生态效应。此时,若有一条生态“玉带”串联,将“一河两岸”的北滘、乐从自然景观串联,那将是陈村生态景观的点睛之笔。
据陈村镇国土城建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潭洲水道(陈村段)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全长约16公里,总设计面积约83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了堤外滩涂地绿化提升、堤围沥青罩面及路灯改造等方面,将陈村打造成一条高品质的生态滨河景观带、一个富有千年花乡特色的湿地公园,有效提升陈村城市形象和打造高品质生活城市。
“穿过华阳大桥,通过阶梯行走在大桥上,一眼望去,佛山新城与潭洲华阳南路相连,观赏河边的美景又多了一个好去处。”住在潭洲星英半岛的市民陈亮,每逢周末有时间,他喜欢带着相机在大桥上行走拍摄,望着夕阳落下的场景,记录着余晖下的美好时光。
休闲娱乐的运动场所、五彩缤纷的花海、错落有致的玉带公园……潭洲水道上,渐渐成为附近居民乃至外来游客的休闲娱乐场所。一条形成自然景观特色的景观长廊,将富有千年花乡的陈村点缀连串在一起,不仅成为市民大众的游憩场所,更是连接陈村市民的生态“绿芯”。
市民在休闲娱乐时,还可以观赏陈村自然美景。
依托优质生态资源,打造宜居宜业小城
夜晚之时,陈村玉带公园、三字经文化公园,伴随着一丝优雅音乐,潭洲水道上微风吹拂、生动灵性,在黑夜中显得光彩熠熠。据悉,自潭洲水道建设以来,陈村镇公益慈善嘉年华“花海骑行”活动途径玉带公园、庄头一河两岸、潭洲水道堤围、三字经文化公园等地,让市民在骑行活动中也能感受到陈村的自然美景。同时,依托潭洲水道建设,利用“花海骑行”项目建设,打造成一条独具陈村特色的文化发展旅游路线。
“这里是千年花乡之城,‘花海骑行’不仅仅是让我们市民群众参与,更是展示陈村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去年参加陈村第四届花海骑行市民梁惠敏,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陈村潭洲水道生态景观建设、文化建设所带来的魅力。
生活在陈村五年,市民陈瑞发觉得之前的决定是正确的。“丰富的文化生活、大型生态公园、密集的交通路网,这里是一个宜居宜城的生活城市。”每一次,只要知道陈村有大型的徒步、文化等活动,他都会与家人一起参加。俨然,生活环境宜居让他感受到了陈村是一个具有诗意的栖居地。
“确实如此,潭洲水道经过近年来的改造,绿化景观功能性不断增强。”陈村镇副镇长欧国荣认为,潭洲水道硬件设施上的改善,市民对镇委镇政府举办徒步、骑行等户外活动兴趣日益增大,同时,也为市民市民提供锻炼身体、修身养性的绿色廊道得到充分利用。
欧国荣表示,陈村将进一步发挥潭洲水道生态景观建设的社会价值,致力于“绿色发展”,充分利用潭洲水道优质生态资源,助推陈村推进花卉特色小镇建设,推进陈村山水林田相结合的高品质环境,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城市生活带,进一步增强陈村的综合力。
花乡城市建设,营造水清、岸绿的城市形象。
展望:加快推进绿道建设,凸显“千年花乡”生态特色
近年来,陈村不断涌入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智汇双创城等一批新兴产业入驻,还有太平洋商业综合体甲级写字楼等,这是陈村产城互动渐入佳境,高端聚集效应渐显的说明。
今年,陈村党代会报告中提出,陈村要加快推进潭洲水道15公里滨河景观带建设,启动南涌下村堤围怪早及景观营造,加快新城南片区改造开发,将陈村“南大门”打造成高品质的城市空间。
“陈村文化底蕴深厚、富有岭南特色,结合陈村花乡特色,以花乡城市建设为切入点营造‘水清、岸绿’的城市形象,这是每个人梦寐的家园。”欧国荣透露,接下来,陈村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潭洲水道弼教水闸至横江头段、沙咀农庄至千红路段等绿道片区的改造,打造成景观优美,功能完善的“黄金轴线”,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舒适而接近自然区域的游憩环境,凸显“千年花乡”生态特色。(袁永)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