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镇街直达 > 勒流 > 活力文化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勒流祠堂:江义有座集千百家之义的祠堂

 

  编者按: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弘扬历史文化传统,勒流宣传文体办公室携手顺德城市网,特别推出《走祠堂,采家风》系列报道,一起走进勒流各村居,探访祠堂古建文化和村居风物,挖掘历史文脉,寻访好家风好传统,更好的发挥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助力作用,为美丽文明村居、匠心勒流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精致的勒流江义祠堂

               
  草木葱茏,河涌密布纵横,沿着水流,在勒流江义村的街行巷里转悠,转角间不经意就会看见一个古祠堂立在哪儿,随便哪一座都可能有几百年的历史。它斑驳的墙面和古朴的建筑风格无不在诉说着江义村的悠悠历史。勒流江义村曾有东白吴公祠、振所吴公祠等36座祠堂,岁月洗礼、风云变幻后,现仍存有北窗吴公祠、刘氏大宗祠、千益祠等10几座明清祠堂。


古风勤勉,家族兴则祠堂兴

  江义村按自然村下设九个村民小组:福联、安龙、新南、东西、上龙、北南、谭东、谭西、大戈沙。村中以麻江吴姓、谭东刘姓、谭西阮姓三个姓氏为主,户籍人口共1454户,5400多人。

  江义村的民风自古勤勉务实,三大家族出过吴国英、刘燿棠、阮梦日等文武举人多名。家族兴旺则祠堂兴旺,明清之际,江义村里的祠堂渐渐多了起来,多以三大家族为主。

  南洲吴公祠是目前江义所存的最大祠堂之一,位于江义村东西环村路。清代建筑风格,21世纪初重修。坐西北向东南,面阔三间11.8米,进深两进19.8米。灰塑龙舟脊,人字封火山墙,素胎瓦,滴水剪边,青砖墙,红砂岩石脚。头门如意纹封檐板,四层灰塑萱草墀头。前后檐柱均为八棱形鸭屎石质,鸭屎石方门枕石,红砂岩门框、门额。后堂进深三间11架,前后设双步廊。祠堂用料古旧,形制古朴,具有不小的艺术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南洲吴公祠的脊端还雕塑了两只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动物雕塑——鳌鱼,龙头鱼身,象征文章显达,准发科名之应,可催旺文贵。祠堂的垂脊末端还放置了2只灰塑狮子。



南洲吴公祠的脊端雕塑的鳌鱼


  除了这些较为恢宏大气的大公祠外,还有一些精致小巧的祠堂,比如振所吴公祠。江义村78岁的退休老人吴国忠在江义村委会工作了几十年,对于江义的历史和文化可谓是颇为熟悉,他一路带路,沿着整洁平整的水泥板路往前走,转过一个拐角,前面忽然豁然开朗,傍着潺潺的河涌流水,振所吴公祠就出现在面前。



吴国忠向城网君介绍振所吴公祠


  位于江义村西便街5号的振所吴公祠坐南向北。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面阔三间,进深两进,是一所规模、规格较小的私伙祠。绿琉璃瓦当,青砖石脚。麻石门框上阴刻“振所吴公祠”大字。祠内还有同治五年《建造昭兹堂碑记》。

  吴国忠说,当年文革时期,红卫兵到处肆意破坏砸毁祠堂,振所吴公祠靠着做仓库、养蝉才能这样完好地保留下来。特别的是,祠堂的上方还饶有诗意地绘制了几个文人饮酒的画面,同时旁边还画了不少山水花鸟画,让整个祠堂都变得艺术而生动起来,增加了不少具有传统文人气质的悠然韵味。



祠堂上方饶有诗意的文人画


集义所生,集千百家之义成千益祠

  在整个江义村,有一个祠堂颇为特别,因为它不属于麻江吴姓、谭东刘姓、谭西阮姓或其他任何一个家族,这个祠堂的名字叫“千益祠”。

  吴国忠介绍到,顾名思义,该祠堂的建立是集千百家的力量建造起来的,主要是由江义村一些没有子女的人家捐赠银两建造而成,统一供奉和祭祀祖先,也供后代一些没有子孙的人家一起祭祀,距今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千益祠第二进上方的牌匾上还有江义村第二任乡长秀才文炳所提的仿王羲之字体的字“集义所生”。



集义所生的千益祠(现用作村史馆)


  该祠堂位于江义村村委会侧。坐东向西,面阔三间,进深三进,灰塑博古脊,镬耳封火山墙,青砖墙,麻石脚。头门虾公梁颇为精细,梁上置回龙纹石驼礅,驼礅上的异形花卉斗拱、梁下石雀替均雕有精细的回龙纹。头门后檐柱间置木檐枋,两端雕有龙头。上置两个木雕牌匾,上书“福禄寿全”、“兰桂腾芳”。此种装饰较少见于顺德祠堂。檐枋下雀替雕饰华美。祠堂造型规整,梁架木雕雕工精湛,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



木雕牌匾上书“福禄寿全”、“兰桂腾芳”


  特别的是,千益祠的梁柱雕刻风格非常丰富,且风格各异与其他的家族祠堂。梁柱的雕花既有表现和反应农村农民现实生活的捕鱼、草帽、花篮、螃蟹等非常贴“地气”的现实主义风格内容,又有梅兰竹菊、金丝鸟等表现古代传统文人雅趣的浪漫主义风格的内容,还有充斥着中国传统神话传说和想象的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内容,比如奔驰的麒麟、展翅的凤凰等。



千益祠的梁柱雕刻的捕鱼笼和鱼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反应了江义村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期盼,漫步在这古香古色的祠堂中,看着这些百年前的人与事,仿佛感觉时间从不曾走远,历史距离我们是那么的近。这也许就是建祠堂的初衷吧,让子孙、后代铭记家族中的辉煌以此为荣也为此而继续努力,并提醒他们勿忘根源,勿忘乡里。(高慧超)


■相关链接:


■勒流“走祠堂,采家风”系列报道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勒流“走祠堂,采家风”系列报道
下一篇:勒流祠堂:走进冲鹤,品味乡愁之所在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