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里,总有些病例让人怀疑人生。比如最近在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儿内二科(儿童呼吸科)住院的10岁男孩小羽(化名),直接给医护上了一堂“烧脑课”——
小羽反复高烧10天,退烧药、消炎药轮番上阵,愣是压不住体温!CT、血培养查了个遍,结果全正常。更魔幻的是,他的体温像装了“蹦极绳”:39.5℃→38.2℃→36.5℃,10分钟断崖式降温,一滴汗都不出!
主管医生眉头一皱:“小羽的发热和退热特点完全违背医学逻辑,难道他‘作弊’?好像也不太可能啊,小羽每次在病房测体温,妈妈都在身边,‘作弊’的难度也太大了吧?!怕不是遇上了医学BUG?”
为揪出真相,科室黄国淳主任直接上“硬核操作”:每次测体温,护士全程盯梢,双手和体温计必须“裸奔”在视线内;一旦腋温异常,立马测肛温“打假”!
果然,某次测体温时,护士火眼金睛发现小羽偷偷摩擦体温计的小动作!被抓包后,小羽的“高烧技能”瞬间失效,体温回归正常。
医生敲黑板:这不是装病,是心理在报警!
像小羽这类“人工制造病症”行为近年增长显著,在医学上称为“儿童躯体化障碍”。
“儿童躯体化障碍”可不是娃在演《甄嬛传》!它是一种心理压力“变身”身体症状的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多发于10-15岁孩子,是一种以多种多样、反复出现的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疾病。
“儿童躯体化障碍”不是装病,而是心理压力转化成身体症状!作为家长和医护人员,别光盯着体温计,要多关注娃的“心理温度计”!
如果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任何困惑或问题,欢迎随时向医院咨询,一起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防娃“体温刺客”,家长必看!
1.体温监测规范
建议使用耳温枪等防篡改设备;传统体温计测量时需确保儿童双手可见。
2.真发烧长这样
体温每升1℃,心率快10-15次/分钟,娃蔫得像晒干的小白菜。
3.心理预警信号
反复喊“难受”却查不出毛病?警惕“儿童躯体化障碍”——娃可能正在用身体喊“救救我”!
编辑:洁玲
来源: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