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在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和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来临之际,均安镇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开展2025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系列活动之治水项目专题视察活动,发挥人大代表在推动镇域高质量发展中的监督作用,深入新华下迳涌支涌管网改造工程和凫洲河天连段美岸示范项目(二期)建设一线,实地调研治水成效,围绕水环境治理、民生改善、长效管护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为打造“绿美水乡”新风光凝聚智慧力量。
代表“出招”
聚焦管网改造破解黑臭水体难题
当日,人大代表视察团首站来到新华下迳涌支涌(旧永丰会馆)片区管网改造工程现场。该片区原有雨污合流管网未接入市政主管网,生活污水直排导致河涌黑臭,加之河道狭窄、断头淤积,对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大。本次的工程将通过新建管网、清淤疏浚、建设资源化利用设施等举措对该片区进行综合治理,预计2025年12月完工,届时将实现污水全收集、水体循环自净。
人大代表视察新华下迳涌支涌现状。
“下迳涌现在断头,水量又少,今天过来现场都能闻到强烈的异味,对周边住户的影响真的很大。改造后不仅可以改善河涌环境,还在全区率先探索性地实施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把污水处理成资源,一举两得!”新华社区人大代表梁永雄在视察中点赞工程实效,同时他建议治污需从源头抓起,同步加强对沿河养殖池塘排水的治理和监管,全方位治理污染河涌水质的源头。
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效果图。
美岸工程获赞
既要“颜值”更要“民心”
在凫洲河天连段美岸示范项目(二期)现场,代表们看到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加紧进行工程施工。据悉,该项目通过清拆违建、控源截污、生态美岸等举措,系统性全面治理水岸环境。通过打造滨水慢行系统,新增亲水平台、绿化景观等设施,二期工程串联起一期工程、广中江高速桥下空间及凫景苑住宅小区,建成后将形成长约1公里,占地近2万平方米,集儿童游乐、水上运动、漫步骑行、露营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超大型悠闲生活综合空间,形成凫洲河一河两岸风光带,实现“治水兴城”的目标。工程目前已完成70%,预计2025年7月完工。
人大代表视察凫洲河天连段美岸示范项目(二期)施工现场。
“天连美岸一期工程的效果非常好,以前凫洲河边是人居环境的黑点,长满杂草又堆满杂物,人根本没办法靠近河涌,美岸之后干净漂亮又亲水,真的非常好!”天连村人大代表杜妙玉非常认可一期工程的效果。
她提出,美岸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真正让群众用得上、喜欢用。部分村民反映,希望改善小渔船停泊及沿河村民使用河水的需求,适当增加休憩和健身设施,多听群众的声音,在工程造价允许、诉求合理的前提下,变更部分设计,让惠民工程更贴心。
凫洲河天连段美岸示范项目(一期)前后对比。
“滨水空间人气高了,但维护成本也会增加,需要做好后期的运维方案。”天连村人大代表欧阳永坚则关注长效管理,建议探索社会参与运营的新模式,引导社会参与承担项目建成后的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的绿化、保洁等管养工作,允许企业在滨水美岸项目合理设置可经营场所,充分利用场地资源产生收益,达到平衡项目日常管养支出目的。
凫洲河天连段美岸示范项目(二期)清岸前及效果图对比。
代表联议:治水要“一盘棋” 更要“可持续”
在回程的车辆上,人大代表们结合视察情况展开热烈讨论。顺德区人大代表欧阳艳芳表示,治水项目涉及多个部门,建议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新华社区人大代表欧阳福耀认为,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仍是短板,可借鉴下迳涌资源化利用经验,在偏远村居推广小型处理设施。
此次视察活动既是均安镇践行“世界水日”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缩影。随着下迳涌管网改造和凫洲河美岸工程的推进,均安镇“水清岸绿、城水相融”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接下来,均安镇将持续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治水工程进度跟踪监督,推动形成“建设一监督一反馈一优化”监督闭环。同时广泛收集民意,将群众关心的水体透明度、景观实用性等细节纳入治理标准,确保治水成果经得起时间检验,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岭南水乡标杆贡献人大力量。
编辑:刘远雄
来源:均安镇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