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拍摄的场景,与上世纪70年代无异
所有的造型,也都是符合那个时代的。图为拍摄花絮
顺德城市网消息 (记者万家长) 还有3天,真实记录上世纪70年代龙江中学真人真事的微电影《师道》,就将在龙江中学55周年校庆上推出,这也是顺德首部以校庆为主题的微电影。届时,龙江中学校庆活动还包括校史展览、校友书画展览、庆典表演等内容,届时大约有6000名校友回到学校共贺母校生日。
梗概
往事回眸:一位德高望重老师的真人真事
这部微电影《师道》是为庆祝龙江中学建校55周年而创作,由龙江中学出品,龙江中学20多名老师和学生出演,讲述的是龙江中学的真人真事。甘蔗地、水稻田,农场劳作与课堂学习交织在一起,上世纪70年代顺德学生的生活场景也将一一呈现。
20世纪70年代的龙江中学,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何老师。由于他喜欢穿木屐,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大中屐”。在何老师带班升读高二的时候,他谦虚地认为自身水平会耽误学生成绩,所以打算放弃带读高二。他的学生知道后纷纷挽留,还分别找到了学校校长、革委会主任和师母。最终,何老师被学生们的诚意感动,决定继续带读高二。
初衷
让往事更“老”,使老一辈校友引发回忆
为何会选择以微电影的方式来宣传?龙江中学校长李瑞文告诉顺德城市网记者,很多学校的校庆宣传片都以学校的发展历程为主,但是起到的效果不尽相同。为此,他决定突破原有的宣传片的模式,并用拍微电影的形式记录真人真事,让不同年龄阶段的校友产生共鸣,增强对母校的眷恋之情。
哪个人的故事才更具代表性?据该片导演、飞旋影视总经理袁志旋透露,摄制组前期前期通过与龙江中学60年代起的不同年代校友学子进行了交谈,之后发现70年代学生邓秀芬讲述自己老师的故事颇具特色。目前已经是龙江中学副校长的邓秀芬说,当时5个年代的学生坐在一起的时候,考虑到自己讲述的故事很感人,并且所处的年代刚好是中间,颇具代表性。于是,邓秀芬以及该故事的主人公何兆铨成为了该片的剧情顾问。
记者了解到,摄制场地大部分选用龙江当地场景,而为更好地展现当时顺德中学生的现实生活,摄制组分别前往中山黄圃、高明更合以及龙江镇内欠发达的村落中取景,尽量再现上世纪70年代的场景。
收获
让现实更“新”,使新一批师生共同提升
场景布置需要花精力,演员要演上世纪70年代的事情,更得花心思钻研那个时代的人物心理。出演片中何老师角色的龙江中学老师陈兆成告诉记者,虽然何老师当时没有教过自己,但当时的何老师在学校的名声很大,“一次学校开全体大会,台下听他讲话时感受到语重心长,说话温柔但内容很重要,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正因为何老师有这样的气质,加上年代不一样,陈兆成觉得自己出演时感觉压力很大,每次出演时都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在电影里,当时很多人可能突然就出现辍学的情况,因此老师需要对学生更多关心,包括对学生的各种帮助。当时是一个比较纯洁的时代,老师就相当于充当了父母的角色,需要关注的也就多了,同样地,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比较融洽。陈兆成说,通过出演电影感受当时的师生和谐关系以及老师就是父母的感受,“这也助于自己更加注重教育方法和方式,从龙江中学的学生到老师,我做的就是传承,传承前辈们的优良传统。”
目前都在读高二的黄诗琪和吴龙,都出演了剧中的角色,黄诗琪饰演与老师、学生关系很好的班长,吴龙饰演高一辍学准备去打工的学生。据悉,剧中,这些学生的关系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都很纯洁,大家都是互相帮助的氛围一直都在。现实中,黄诗琪是班级的语文科代表和劳动委员,虽然性格大大咧咧的,但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她也非常乐意帮忙。吴龙也说,自己在团委会实践部经常组织义工去帮忙,而参演该剧后,两个人感觉到同学间互相帮助可以更多,更需要坚持下去。
■记者手记
《师道》,写的是何老师的经历,说的是那个时代的故事,而创作者希望带给读者的,却是那个时代精神的传承。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信息传播越来越快的今天,学生在学校学的,除了基础,更重要的是为人之道。我想,这也是这部微电影命此名的一个含义吧。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